【109年 應用案例】 「農業智慧化暨大數據應用平台」,有效降低肥料施用量50%!
靠天吃飯,生菜村業者生存大不易
全球市場趨勢瞬息萬變,對農業而言,必須跟都市競爭土地和水,還要挑戰其他危機,如:緩解氣候變遷、保護自然棲地等,尤其以氣候變遷讓從農者更難以傳統方式進行種植規劃。對於以有機生菜出口之業者,得要克服氣候、蟲害等問題,讓生菜能夠達到海外客戶要求標準,是業者正面臨的課題…
台灣生菜村面臨的困境與需求
台灣生菜村雖然目前已採用國際認證標準流程(G.GAP)種植,並透過豐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所開發的「智慧農業資訊系統」執行種植管理,但仍面臨氣候異常導致作物產量與品質無法控制的困境。
近幾年更常為了田間病害及產量問題而奔波,不僅耗費人工,在防治藥材施用上也較往年多出一倍支出,若仍一昧憑藉過往習慣的模式栽種與生產,將造成產業停滯甚至是被淘汰的局面。
故冀望透過AI加值,讓生菜村在種植上可更加資訊化、智慧化,更具分析及預測性,以利未來擴大產業出口量及拓展產業發展之多元性。
生菜村的需求現況
台灣生菜村的農產業目前僅落實「資訊化管理」,雖有數據應用概念,但無執行之作法及方向,且目前仍採人工田間巡視,靠經驗判斷用藥量。由於作物每一個季度會因環境因素而有不同的生產型態,故可經由歷史氣象數據,對比當時作物產量與採收日,推估萵苣生長所需的積溫條件,建立積溫運算模組,推估種植時程,讓系統依當下整體環境氣象溫度、溼度之數據自動分析預測,並於作物採收期間,協助田間人員工作優化,降低過往需每日現場巡視判斷下一步的工作排程。
農業資訊系統+AI,要讓生菜生長無礙
「栽培環境的穩定性」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了解作物的生長條件可以大幅提高生產量,品質也將有一定的水準,搭配「田間智能設備裝置」與「linebot」隨時進行農田管理及警示接收,讓管理者可快速應變以減少可能產生之損失,並協助進行病害防治、生長期、採收預估,再介接氣象局數據進行整合,建立「種植數據資料庫」,透過數據的蒐集進行農務分析,如:施肥用量規劃、不同月份萵苣生長天數分析、從氣候溫度下分析萵苣產出的質與重量,甚至是病害防治預測等。
▲圖一:導入數位化後前後對比差異
彙整生菜村田間設備蒐集的種植數據及外部數據如:溫度、溼度、日照值、農地肥力等分別應用在四個面向,包含:
1.建立作物進度及生長障礙資訊,分析適合生長及阻礙生長的溫度區間,導入Open data數據(即時及未來氣象預測數據)形成預測標準,再搭配田間氣象感測設備進行田間監控,達成即時警示通知及預防的效果。
2.結合種植數據進行生長期預測,以達成預估採收日之目標。
3.藉由手機田間氣象監測,達成即時管控及調整田間作業之目標,以利生菜村有效管理人力、資材成本、作物品質等。
4.彙整農地肥力數據,提供農地適用肥料使用比例,以降低施肥次數,並藉此活絡農地肥力同時改善整體環境。
▲圖二:數據應用說明
未來將持續優化系統並推廣至更多單位
「農業種植智慧化大數據應用平台」讓生菜村的農務者不再侷限於傳統農業的經營模式,將種植和生產管理制度化,並透過標準化的規範提升品質、穩定產量、減少人力耗損和資材成本。
提升病蟲害偵測精準度,自80 %提升至100 %
未來希望能增加病蟲害偵測的精準度,農民可即時掌握作物狀況,使系統更加完善,也希望將此套系統的模式套用在更多作物上,藉由政府的推廣,讓更多務農者能以低成本的方式種出品質高、品質穩定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