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是海島型經濟的重要產業,然而,養殖漁業近年面對嚴峻挑戰,包括氣候變遷、人力短缺與成本上揚等,尤其是未來10年農業就業人口有將近11萬名因高齡化退場,為此,水產養殖朝智慧養殖的需求日益殷切。 成立於2014年的峰漁公司,以自行水產養殖為基礎,開發出獨有的友善環境養殖模式,運用AI知識化養魚,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降低15%人力時間成本。 「峰漁」二字的涵義深厚,「峰」代表好山,「漁」代表好水,期望企業能讓台灣永遠有好山好水;也是「豐腴」的諧音,希望產品帶給消費者飽滿健康的身心。公司創辦人劉建伸歷經養魚學徒、募資、租借魚塭、創立養殖公司、開創品牌及推展銷售等創業歷程,實屬不易。 勞動人力短缺與漁業從業人員年齡老化 養殖漁業藏隱憂 臺灣現階段的水產養殖仍以傳統式養殖魚塭為主,養殖技術仍靠口耳相傳的經驗傳承為主,加上勞動人力短缺與漁業從業人員平均超過60歲,導致無法有效穩定的提升產能與良率,此種飼育方式在水產疾病控制上產生一定的難度,又為了進行疾病防治,而使得藥物濫用、環境汙染與水質生態破壞的可能性大增,造成惡性循環,使得養殖品質下降。 此外,臺灣養殖市場也有65.1%水產養殖工作者遭遇技術不足困擾,傳統養殖戶在有限的IoT感測器支持下,主要仍然是憑藉本身的經驗知識來進行水質管理、飼料投餵、疾病發現等養殖作為,此種極度倚賴個別漁民能力的養殖管理,一旦老師傅凋零,不僅面臨傳承接班的議題,也難以穩定的供應一定品質、數量的漁獲,恐將造成整個養殖漁業從養殖到銷售端的困境。 為了改善漁業養殖無法經驗傳承的痛點,同時也為漁業在養殖上具備「數位化」基礎,當務之急必須從開始搜集養殖行為數據建構AI服務為重要開端。 漁業數位分身技術 協助漁民轉型智慧養殖 峰漁公司在資策會的協助下,引入「漁業數位分身」技術,以動態調整養殖排程,也就是說,依照魚類的物種、習慣、變因來調變養殖排程,用AI養殖技術來養好魚,不僅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同時更降低15%人力時間成本。 具體作法上,先將每個物種如鱸魚、台灣鯛等,將養殖的魚池、吃料及決策行為數位化,從放苗至收成的階段,所經歷的季節氣溫變化,全部一一記錄下來進行數位化,逐漸將老師傅的經驗方法紀錄存成豐富的資料庫。 針對紀錄下來的資料,分析複合式的變因,找出最佳的養殖行為,產生動態式的養殖排程。 ▲一池一池的紀錄養殖師傅的數據經驗。 然而,養殖行為普遍依賴經驗法則,即便是資深的養殖師傅,也難確保找出最佳答案,因此提出新的做法解決此議題:即「透過預測養殖行為與水質、飼料投餵的過往資料與養殖互動,並從水質、養殖反向評價養殖行為,藉此找出最佳的養殖行為」,透過每天時程排程,給予漁民最直覺式的操作建議。 為了持續滾動優化動態養殖曆,會反覆朝向三步驟循環進行模型疊代: (1)向模型輸入現在的養殖曆; (2)模型預測未來的環境; (3)用未來的環境修正養殖曆的缺點,藉此得到新版的養殖曆。 在過程中,同步藉由養殖專家的經驗來建立養殖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因果關係。 動態養殖曆程的建立及科技養殖建議服務,提供了可回溯、追蹤詳細的養殖歷程,是少數可將養殖數據化的技術,漁民在知識的建構上可以很快速、簡易的方式記錄日常行為,不需占太多時間,長期下來可以減少15%人力時間成本、平均提升10%產量營收。 智慧養殖成效卓著 減少15%人力提升10%產量 同時,也可將養殖曆延伸至不同的水產物種,如白蝦、虱目魚、文蛤、台灣鯛等,依各池產生不同規格的養殖排程,收成的水產物種依不同規格溯源追蹤,建立安心食品一條龍服務。 峰漁主要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水產養殖模組,包含魚苗、飼料、資材及益生菌、生產養殖規劃與製程、監測等,可單獨販售也可模組輸出。 ▲峰漁公司出產的優質水產品,屢屢獲得大獎。(圖:峰漁公司官網) 另一類產品是優質水產品,包含鱸魚排、鱸魚丸、無油鱸魚丸、鱸魚水餃和鱸魚高湯,產品榮獲各種獎項,包含2017 年屏東十大伴手禮、「菌沛尖吻鱸魚排」榮獲2017 年農委會評選銀髮族友善食品、「菌沛無油鱸魚丸」榮獲農委會評選2018 年銀髮友善食品金饌獎、「好漁夫鱸魚水餃」及「精燉鱸魚高湯」榮獲2019 年農委會評選銀髮族友善食品,連續獲獎代表峰漁公司的水產品「品質」看得見也食在安心。 此外,峰漁擁有專屬符合國際需求的水產種苗,例如:純海水養殖的吳郭魚種苗及自行選育海水台灣鯛種苗(FY-01),是許多國家養殖企業引領企盼的品項,也依照環境設計的養殖模組、疫病監測工具及飼養資材,提供客戶更穩定的收益。
漁業是海島型經濟的重要產業,然而,養殖漁業近年面對嚴峻挑戰,包括氣候變遷、人力短缺與成本上揚等,尤其是未來10年農業就業人口有將近11萬名因高齡化退場,為此,水產養殖朝智慧養殖的需求日益殷切。 成立於2014年的峰漁公司,以自行水產養殖為基礎,開發出獨有的友善環境養殖模式,運用AI知識化養魚,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降低15%人力時間成本。 「峰漁」二字的涵義深厚,「峰」代表好山,「漁」代表好水,期望企業能讓台灣永遠有好山好水;也是「豐腴」的諧音,希望產品帶給消費者飽滿健康的身心。公司創辦人劉建伸歷經養魚學徒、募資、租借魚塭、創立養殖公司、開創品牌及推展銷售等創業歷程,實屬不易。 勞動人力短缺與漁業從業人員年齡老化 養殖漁業藏隱憂 臺灣現階段的水產養殖仍以傳統式養殖魚塭為主,養殖技術仍靠口耳相傳的經驗傳承為主,加上勞動人力短缺與漁業從業人員平均超過60歲,導致無法有效穩定的提升產能與良率,此種飼育方式在水產疾病控制上產生一定的難度,又為了進行疾病防治,而使得藥物濫用、環境汙染與水質生態破壞的可能性大增,造成惡性循環,使得養殖品質下降。 此外,臺灣養殖市場也有65.1%水產養殖工作者遭遇技術不足困擾,傳統養殖戶在有限的IoT感測器支持下,主要仍然是憑藉本身的經驗知識來進行水質管理、飼料投餵、疾病發現等養殖作為,此種極度倚賴個別漁民能力的養殖管理,一旦老師傅凋零,不僅面臨傳承接班的議題,也難以穩定的供應一定品質、數量的漁獲,恐將造成整個養殖漁業從養殖到銷售端的困境。 為了改善漁業養殖無法經驗傳承的痛點,同時也為漁業在養殖上具備「數位化」基礎,當務之急必須從開始搜集養殖行為數據建構AI服務為重要開端。 漁業數位分身技術 協助漁民轉型智慧養殖 峰漁公司在資策會的協助下,引入「漁業數位分身」技術,以動態調整養殖排程,也就是說,依照魚類的物種、習慣、變因來調變養殖排程,用AI養殖技術來養好魚,不僅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同時更降低15%人力時間成本。 具體作法上,先將每個物種如鱸魚、台灣鯛等,將養殖的魚池、吃料及決策行為數位化,從放苗至收成的階段,所經歷的季節氣溫變化,全部一一記錄下來進行數位化,逐漸將老師傅的經驗方法紀錄存成豐富的資料庫。 針對紀錄下來的資料,分析複合式的變因,找出最佳的養殖行為,產生動態式的養殖排程。 ▲一池一池的紀錄養殖師傅的數據經驗。 然而,養殖行為普遍依賴經驗法則,即便是資深的養殖師傅,也難確保找出最佳答案,因此提出新的做法解決此議題:即「透過預測養殖行為與水質、飼料投餵的過往資料與養殖互動,並從水質、養殖反向評價養殖行為,藉此找出最佳的養殖行為」,透過每天時程排程,給予漁民最直覺式的操作建議。 為了持續滾動優化動態養殖曆,會反覆朝向三步驟循環進行模型疊代: (1)向模型輸入現在的養殖曆; (2)模型預測未來的環境; (3)用未來的環境修正養殖曆的缺點,藉此得到新版的養殖曆。 在過程中,同步藉由養殖專家的經驗來建立養殖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因果關係。 動態養殖曆程的建立及科技養殖建議服務,提供了可回溯、追蹤詳細的養殖歷程,是少數可將養殖數據化的技術,漁民在知識的建構上可以很快速、簡易的方式記錄日常行為,不需占太多時間,長期下來可以減少15%人力時間成本、平均提升10%產量營收。 智慧養殖成效卓著 減少15%人力提升10%產量 同時,也可將養殖曆延伸至不同的水產物種,如白蝦、虱目魚、文蛤、台灣鯛等,依各池產生不同規格的養殖排程,收成的水產物種依不同規格溯源追蹤,建立安心食品一條龍服務。 峰漁主要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水產養殖模組,包含魚苗、飼料、資材及益生菌、生產養殖規劃與製程、監測等,可單獨販售也可模組輸出。 ▲峰漁公司出產的優質水產品,屢屢獲得大獎。(圖:峰漁公司官網) 另一類產品是優質水產品,包含鱸魚排、鱸魚丸、無油鱸魚丸、鱸魚水餃和鱸魚高湯,產品榮獲各種獎項,包含2017 年屏東十大伴手禮、「菌沛尖吻鱸魚排」榮獲2017 年農委會評選銀髮族友善食品、「菌沛無油鱸魚丸」榮獲農委會評選2018 年銀髮友善食品金饌獎、「好漁夫鱸魚水餃」及「精燉鱸魚高湯」榮獲2019 年農委會評選銀髮族友善食品,連續獲獎代表峰漁公司的水產品「品質」看得見也食在安心。 此外,峰漁擁有專屬符合國際需求的水產種苗,例如:純海水養殖的吳郭魚種苗及自行選育海水台灣鯛種苗(FY-01),是許多國家養殖企業引領企盼的品項,也依照環境設計的養殖模組、疫病監測工具及飼養資材,提供客戶更穩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