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 應用案例】 電商直購訂單解析自動化機器人 解決庫存問題

全台最大的黏扣帶專業工廠國紡企業生產黏扣帶,即俗稱魔鬼氈。 全球頂尖的醫療器材供應商DJO、 以拉鍊起家的YKK等國際大廠皆為其客戶, 國紡能獲得YKK等大廠信任,主要是導入製造智慧化, 為有效掌握庫存,導入電商直購訂單解析自動化機器人, 庫存問題全都露。

業界首屈一指的黏扣帶(魔鬼氈)專業製造商國紡企業,成立於1984年,創業初期 30 名員工,如今在台灣、越南等第員工加總超過 330 名。

國紡企業從整經廠、織布廠、染整廠、定型廠,提供一條龍服務。透過拉力、顏色檢測,以專業電腦分析選擇顏料組合及比例,提供穩定產品品質,有效區隔市場,建立了高品質黏扣帶市場的領導地位,並銷售60 餘國遍及五大洲,全球頂尖的醫療器材供應商DJO、以拉鍊起家的YKK 等國際大廠皆為國紡的客戶。

目前高達15 個電商平台需要仰賴大量人力進行訂單整理、庫存管理、出貨追蹤,以致於人力無法有效運用於產品與市場開發,目前雖已有另額外聘工讀生,然而,僅更新單一電商資訊就需要工作到隔年二月,難以快速反應市場需求;受限於人力,產品資訊資訊未能詳盡,導致亞馬遜產品分數難以更上一層樓。

導入AI機器人 全面掌握商品庫存資訊

資策會團隊針對上述問題,即提供電商直購訂單解析自動化機器人應用供其試用,依據國紡提供的新產品資訊,定時自動進行電商平台上架,定時自動於電商平台進行訂單檢核。

國紡能做到讓YKK等大廠信任,主要是導入製造智慧化,生產過程的溫度、濕度、速度等都被量化成數據,不僅累積大量生產數據後可提高效率、 降低耗損,更能小量多樣化生產,就算冷門品項訂單也能接單。

由於少量多樣的特性,國紡企業每年約有 4,000 筆以上的訂單要開成出貨單,通常約累積15~30天才會一次開單扣庫,導致庫存永遠不準確,因此,資策會團隊利用 AI 軟體機器人方案,以發展 POS 庫存管理自動化機器人應用,當其訂單成立後,不需人員操作開單,自動串接 POS 扣庫,即時同步 POS 系統內庫存數量至各平台,讓「架上」與「庫存」數量一致化,以確保產品庫存資訊可靠度。

推薦案例

【導入案例】巨量遙測空間數據AI分析雲端服務平台 使衛星遙測影像順利落地應用
巨量遙測空間數據AI分析雲端服務平台 使衛星遙測影像順利落地應用

衛星遙測影像雖然可以讓地面景物無所遁形,然真正要能落地應用至產業面,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為有效解決客戶面臨巨量影像資料消化困難及消除跨領域用戶對衛星遙測影像處理的技術障礙等問題,興創知能研發「巨量遙測空間數據AI分析雲端服務平台」,作為智慧空間資訊跨域AI應用導入的新開端。 近年來,為了因應產業全球化衝擊,臺灣農業轉型持續走向科技化與精緻化,紛紛從微氣候衝擊、病蟲害防治等問題的解決,來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為了精確掌握作物的生長環境、農業對於影像的使用,有了無限擴張的需求。 在早年UAV無人機尚未盛行的年代,人工田野調查是最基本、卻也最消耗人力的工作,有了UAV無人機的出現,航拍操作也許不太困難,但能拍的範圍受限,要精確地擷取空間資訊,還需要測量專業。此時,衛星遙測數據的使用可能就此跳脫過去使用影像資料的想像。 國家太空中心TASA資料倉儲服務 在近十年,現代衛星遙測應用技術的突破,數位地球成了全球資料採集的新趨勢、各國紛紛發展資料立方的影像倉儲技術,各國發展智慧農業成了最大的影像用戶之一,掌握作物的栽種分佈,就是掌握作物產量的第一步,有了免費的衛星遙測影像、強大的資料倉儲支援,以及團隊穩健的影像辨識技術,是加速農業轉型的重要支持。 運用衛星遙測影像數據 可加速智慧農業發展 然而,在過去,想透過衛星遙測影像來萃取大面積作物分布,也是困難重重,所需要花費的費用不說,若想使用免費的資訊,必須逛透國際太空機構的網站,在琳瑯滿目的衛星產品規格表中,審慎評估感測器規格、影像解析度以及再訪週期,找到適合的影像後,還得一幅一幅的看,去蕪存菁,接下來,動輒數百MegabyteMB的影像資料、連續幾十張的影像下載存檔,所用的電腦容量恐不堪負荷。 還有,當克服影像存取、備好資料後,接著必須開始確認下載的影像產品,哪些才是想要的波段,因為眼前看到的影像並不只是一個圖檔jpg或png,複雜的多光譜資訊、屬性欄位和座標資訊,光是確認正確的資訊,就耗費龐大心力。 而面對功能複雜的GIS套裝軟體,又是另一個麻煩的開始,複雜的影像前處理流程,以及缺乏彈性的機器學習套件,大幅降低分析資料的效率。好不容易做出作物辨識的結果,才發現可能已經過了圖資使用的黃金時期。上述複雜耗時的衛星影像處理問題,恰恰就是市場的痛點, 興創知能從傳統的機器學習擴展到現代的深度學習應用,研發在GeoAI框架下的「巨量遙測空間數據AI分析雲端服務平台」,為客戶突破這些空間資訊的魔鬼細節。 AI分析雲端服務平台流程導入前後之差異 興創知能表示,在我國國家太空中心TASA, Taiwan Space Agency的多年努力下,屬於臺灣的ODCOpen Data Cube系統也已打造完成啟動服務,與國際趨勢正式接軌,強大的倉儲技術讓使用者可以輕易的根據需求,擷取並使用特定時間與空間範圍的影像資料,倉儲收納了國際太空機構旗下的多個衛星影像資源,包含ESA的Sentinel-1每隔6日一幅、Sentinel-2每隔6日一幅,USGS的Landsat-7每隔16日一幅、Landsat-8每隔16日一幅,以及國內自有的Formosat-2每日一幅與Formosat-5每隔2日一幅。 以Python語言為基礎 興創知能開發衛星影像辨識工具 擺脫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套裝軟體的侷限,興創知能以Python語言為基礎,整合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並考慮運算效率與平行處理,完成所有衛星影像處理與影像辨識建模所需的工具開發,包含座標系統與資料格式的轉換、網格與向量資料互動,以及資料內差與正規化等工具,都是以AI應用為考量進行設計,而部分常用的工具更以TronGisPy為名,打包為開源套件造福技術社群。 興創知能善用團隊對衛星遙測影像的了解,以及透過所蒐集的標記資料作物分佈圖資,預設好影像辨識建模過程,所需的訓練資料規格與資料集定義,套用事先完成的機器學習LightGBM或深度學習CNN框架,並讓整個訓練過程在Web GIS的介面中,提供使用者部分的彈性,自由篩選影像、確認時空範圍、選用模型與超參數調整。除了訓練模型的操作,也提供歷史模型的運用產出辨識結果,最終讓作物分佈的辨識結果展示在Web GIS圖台。 事實上,不僅只是農業才會有衛星遙測的應用需求,隨著各行各業為了提升企業全球性的競爭能力,空間資訊的智慧化應用也大幅度的出現在各種領域之中。舉例而言,擁有大量圖資的測繪業者,能夠透過AI分析雲端服務平台 ,收納圖資的同時也加速數化製圖的效率;在全球氣候劇烈變化與致災性地震風險之下,產業保險類別豐富,農業保險、金融保險或是災害保險,都與空間資訊脫離不了關係,透過遙測影像辨識掌握保險標的早已成為國際趨勢。 巨量遙測空間數據AI分析雲端服務架構

【解決方案】搭上綠能商機 華鉬實業打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 長效儲能的最佳選擇
搭上綠能商機 華鉬實業打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 長效儲能的最佳選擇

綠能是未來趨勢,必帶動未來龐大商機。而風力發電是近年全球矚目綠色能源之一,將成為我國再生能源重要生力軍、幫助台灣發電量於2025年達到20的目標,以提高台灣能源自主性。隨著國內風力發電機風機組數量和電量逐年增長,如何讓儲電設備達到安全、長效性、充放電不易衰減和永續低碳又環保的技術能量顯得格外重要,同時風機設備本身的健康檢測、保養與維修也成為風場業者關注焦點。為滿足風場客戶需要,華鉬實業旗下綠能事業部門推出長效儲能的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及風機AI預測性運維,提供100安全、長效性且可降低客戶初製成本的電力儲能設備,並透過AI預測性運維服務協助客戶降低發電度成本10,節省最多30維護保修成本。 華鉬實業成立於1998年,本業以提煉釩、鉬及稀有金屬元素等製品起家,並運用於高階鋼鐵、專業化工及特用化學品等行業,而釩更如同煉鋼的維他命可加值煉鋼的成效。其中釩、鉬相關製品為公司主力項目之一,公司看見100以釩元素為主的全釩液流電池在長效儲能上未來將是相當被看好的綠能技術主流,並且2010年以前政府已積極請法人如工研院在固態電池和全釩電池進行相關零組件材料投入研究,再加上經濟部期許再生能源在2025年發電量佔比達20目標並達15GW,基於上述考量,華鉬實業決定於2017年全力研究與投入自主開發的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的技術開發,以藉此加速2025年再生能源的達標率。 華鉬公司指出「再生能源的電源較不穩定,而台灣本身缺乏鋰資源,在鋰電池製造上幾乎80-90電池芯必須倚賴國外採購,缺乏100國內自足自給的儲能資源與技術。」同樣地,對於本身沒有天然釩礦資源的台灣是如何克服呢 為此,華鉬實業利用獨創技術,透過石化業如中油煉油廠或台朔石化製程中的廢觸媒,其中有高達10釩離子成分可提煉出高價值的釩礦資源,藉此生產出台灣100自主自製的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且不受資源影響,有效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自2017起華鉬實業已成功打造出全釩液流電解液技術,並順利通過工研院和核研所及多家國際大廠的產品驗證。 台灣在儲電能量目標於2025年要達15GW,其電力分配包含500MW於台電的自動調頻系統、500MW於E-dReg及500MW於既有或新設的太陽能電廠,以太陽能電廠的用電使用為例,主要以下午4點到晚上10點用為民生用電尖峰時段,為此,能源局特別要求台電必須加強儲能設備的升級,也因此帶動市場上對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的高度需求。另外,台灣在目前總儲備電能的建置與貢獻尚未達到100MW,距離2025年目標15GW儲電量仍差距15倍以上。 運用全釩液流電池 成功打造100安全、低碳環保又長效性儲能系統設備 相較於鋰電池的短效電力儲能,全釩液流電池的最大優勢為全球公認可長效性的儲備電能,可以長時間儲能達12小時,代表若充12小時電力,則可以釋放12小時電力。相較於一般儲能系統的計電方式也就是每日用電度數功率以千瓦為單位 x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對全釩液流電池而言,功率和小時數是各別設計,該功率又稱為電堆,是由金屬、高分子模、碳氈和石墨板等四種材料組成,而該用電時間改以電解液的量以立方體為單位來計算,因此當功率電推 x電解液的量我們每日運用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的用電度數。 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之產品特色方面,包含安全性、長效性、充放電不易衰減和永續低碳環保性等四大特色。全釩液流電池品質是100安全,由於電能是儲存在含釩的電解液中,能避免儲飽電的儲能系統造成任何易燃事故發生。在電池壽命上,相較於鋰電池的電池壽命短暫,全釩液流電池透過價數變化可高達20-25年以上電池壽命。對於儲能的充放電性能,不像鋰電池有一定充放電次數5000-600次,全釩液流電池的充放電次數是沒有限制性的。對於全球高度重視的零碳排放,不同於鋰電池有回收議題,全釩液流電池的電解液可永久使用,該電堆材料成分是環保的且可完全回收,以打造真正永續性又低碳環保的儲能系統。 陸域風機AI預測智慧運維 讓客戶降低發電度成本10 省下維護保修成本高達30 華鉬實業不只透過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提高再生能源客戶長效儲電效能、協助客戶降低初置成本,更透過離岸與陸域風機AI智慧運維實證計畫在台電的陸域風場的場域實證,積極累積自家在AI預測性運維的技術經驗和能量。在經濟部工業局AI HUB計畫支持下,合作場域將以台電公司路域一期風場為主並提供6個月以上風機的智慧運轉數據進行分析。本次陸域風機的AI預測運維系統,採用機器學習方式,主要技術提供者來自英國British PetroleumBP石油集團的子公司ONYX Insight,該公司透過AI Hub分析軟體技術進行台電面臨的風機痛點分析,包含路域風機的發電量損失和陸域風機的關鍵零組件如齒輪箱、變槳軸承hellip在異常震動三維的振動頻率或異常溫度等狀態下進行損壞預測等報告產出。透過本次落地實證可有效協助台電降低發電度成本10,增加資產價值12,節省最多30維護保修成本。近三年ONYX Insight在全球已成功預測運維2萬台以上離岸或陸域風機,累積極高的AI模型準確率。相信透過與ONYX Insight建立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將有效輔導並加速華鉬實業的綠能事業部在邁向成為風機AI預測性運維的獨立科技服務提供者之目標與布局。 與合作夥伴ONYX insight提供客戶AI預測運維系統,包含風機發電量損失與風機關鍵零組件之損壞預測 厚植國內風機運維的基礎 以台灣為基地 拓展到東南亞風場 離岸風機AI預測性運維未來在台灣將超過300億台幣的的市場產值,儲能市場在全球更是有千億美金以上的產值,在未來公司願景,華鉬實業期許能成為釩液流電池電解液及風機AI預測性運維的獨立技術服務提供者。而長期目標,透過累積豐厚技術及實績資本,在世界各地建立釩液流電池電解液之在地供應鏈,就近供應產業需求。

【導入案例】峰漁運用AI知識化養魚 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
峰漁運用AI知識化養魚 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

漁業是海島型經濟的重要產業,然而,養殖漁業近年面對嚴峻挑戰,包括氣候變遷、人力短缺與成本上揚等,尤其是未來10年農業就業人口有將近11萬名因高齡化退場,為此,水產養殖朝智慧養殖的需求日益殷切。 成立於2014年的峰漁公司,以自行水產養殖為基礎,開發出獨有的友善環境養殖模式,運用AI知識化養魚,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降低15人力時間成本。 「峰漁」二字的涵義深厚,「峰」代表好山,「漁」代表好水,期望企業能讓台灣永遠有好山好水;也是「豐腴」的諧音,希望產品帶給消費者飽滿健康的身心。公司創辦人劉建伸歷經養魚學徒、募資、租借魚塭、創立養殖公司、開創品牌及推展銷售等創業歷程,實屬不易。 勞動人力短缺與漁業從業人員年齡老化 養殖漁業藏隱憂 臺灣現階段的水產養殖仍以傳統式養殖魚塭為主,養殖技術仍靠口耳相傳的經驗傳承為主,加上勞動人力短缺與漁業從業人員平均超過60歲,導致無法有效穩定的提升產能與良率,此種飼育方式在水產疾病控制上產生一定的難度,又為了進行疾病防治,而使得藥物濫用、環境汙染與水質生態破壞的可能性大增,造成惡性循環,使得養殖品質下降。 此外,臺灣養殖市場也有651水產養殖工作者遭遇技術不足困擾,傳統養殖戶在有限的IoT感測器支持下,主要仍然是憑藉本身的經驗知識來進行水質管理、飼料投餵、疾病發現等養殖作為,此種極度倚賴個別漁民能力的養殖管理,一旦老師傅凋零,不僅面臨傳承接班的議題,也難以穩定的供應一定品質、數量的漁獲,恐將造成整個養殖漁業從養殖到銷售端的困境。 為了改善漁業養殖無法經驗傳承的痛點,同時也為漁業在養殖上具備「數位化」基礎,當務之急必須從開始搜集養殖行為數據建構AI服務為重要開端。 漁業數位分身技術 協助漁民轉型智慧養殖 峰漁公司在資策會的協助下,引入「漁業數位分身」技術,以動態調整養殖排程,也就是說,依照魚類的物種、習慣、變因來調變養殖排程,用AI養殖技術來養好魚,不僅有效提升10水產產量,同時更降低15人力時間成本。 具體作法上,先將每個物種如鱸魚、台灣鯛等,將養殖的魚池、吃料及決策行為數位化,從放苗至收成的階段,所經歷的季節氣溫變化,全部一一記錄下來進行數位化,逐漸將老師傅的經驗方法紀錄存成豐富的資料庫。 針對紀錄下來的資料,分析複合式的變因,找出最佳的養殖行為,產生動態式的養殖排程。 一池一池的紀錄養殖師傅的數據經驗。 然而,養殖行為普遍依賴經驗法則,即便是資深的養殖師傅,也難確保找出最佳答案,因此提出新的做法解決此議題:即「透過預測養殖行為與水質、飼料投餵的過往資料與養殖互動,並從水質、養殖反向評價養殖行為,藉此找出最佳的養殖行為」,透過每天時程排程,給予漁民最直覺式的操作建議。 為了持續滾動優化動態養殖曆,會反覆朝向三步驟循環進行模型疊代: 1向模型輸入現在的養殖曆; 2模型預測未來的環境; 3用未來的環境修正養殖曆的缺點,藉此得到新版的養殖曆。 在過程中,同步藉由養殖專家的經驗來建立養殖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因果關係。 動態養殖曆程的建立及科技養殖建議服務,提供了可回溯、追蹤詳細的養殖歷程,是少數可將養殖數據化的技術,漁民在知識的建構上可以很快速、簡易的方式記錄日常行為,不需占太多時間,長期下來可以減少15人力時間成本、平均提升10產量營收。 智慧養殖成效卓著 減少15人力提升10產量 同時,也可將養殖曆延伸至不同的水產物種,如白蝦、虱目魚、文蛤、台灣鯛等,依各池產生不同規格的養殖排程,收成的水產物種依不同規格溯源追蹤,建立安心食品一條龍服務。 峰漁主要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水產養殖模組,包含魚苗、飼料、資材及益生菌、生產養殖規劃與製程、監測等,可單獨販售也可模組輸出。 峰漁公司出產的優質水產品,屢屢獲得大獎。圖峰漁公司官網 另一類產品是優質水產品,包含鱸魚排、鱸魚丸、無油鱸魚丸、鱸魚水餃和鱸魚高湯,產品榮獲各種獎項,包含2017 年屏東十大伴手禮、「菌沛尖吻鱸魚排」榮獲2017 年農委會評選銀髮族友善食品、「菌沛無油鱸魚丸」榮獲農委會評選2018 年銀髮友善食品金饌獎、「好漁夫鱸魚水餃」及「精燉鱸魚高湯」榮獲2019 年農委會評選銀髮族友善食品,連續獲獎代表峰漁公司的水產品「品質」看得見也食在安心。 此外,峰漁擁有專屬符合國際需求的水產種苗,例如:純海水養殖的吳郭魚種苗及自行選育海水台灣鯛種苗(FY-01),是許多國家養殖企業引領企盼的品項,也依照環境設計的養殖模組、疫病監測工具及飼養資材,提供客戶更穩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