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 解決方案】 輕量化的AI整備,協助企業輕鬆完成數位轉型
在AI時代,無論是智慧製造或智慧零售等產業應用,最重要的第一步驟,就是蒐集資料,尤其是在工廠機台上,成千上萬的資訊流,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資訊垃圾,在蒐集時就必須清楚界定。如果能有簡單、輕量化、成本低廉的軟體,則有助於企業蒐集機台上的資料,進而加以分析、預測,以達到傳統企業數位轉型的目標。
AI商品化程度不足 企業主要考量成本效益
位於新北市新店的北爾電子亞太總部,是一家致力於工業自動化和高標準資料通訊的技術公司,主力產品為工業物聯網(IoT)Gateway(閘道器,可把兩種不同網絡系統連結在一起的裝置,它可將數據傳輸到其他具有相似功能但不同結構的網絡中)、戰情室可視化軟體、HMI,核心技術為控制器通訊driver及可視化軟體。
曾任職於研華科技、新漢公司,熟悉工業4.0運作的北爾電子產品管理與支援部協理李立偉表示,企業在評估是否導入AI時,最重要的考量是成本與效益。據他多年觀察,目前的AI商品化程度仍十分不足,因為AI多屬客製化設計,無法大量複製,成本自然居高不下。除非AI走向垂直領域的應用,將產品單一化,如運用AOI進行瑕疵檢測、馬達或刀具的預知診斷等,這樣的AI才有可能商品化,成本合理化。
▲X2 pro提供各種高性能工業用人機介面
現階段工廠端遇到的數位轉型問題包括:一、數據蒐集不易;二、工廠設備需要更新,曠日廢時;三、成本過高。對於大企業而言,本身資金、人力資源充裕,有能力自行導入AI,進行數位轉型工程。至於中小企業,除了受限於資源以外,是否需要導入AI,成本效益的考量是一大關鍵,若現有的軟體可以協助蒐集資料,並提供可視化軟體進行決策判斷,應是比較符合現階段的實際需求,而當企業主從中得到實際效益後,才能進一步思考導入AI的需要及其誘因。
身為歐美人機介面專業廠商的北爾電子,其所提供的可視化軟體,可提供產線及生產機台上之控制器資料擷取以及IT資料之整合服務,而運用產能及品質管理最佳化AI技術,就可以解決資料擷取及整合問題。
例如,工廠戰情室以整面的螢幕牆顯示當天的工廠數據,甚至是即時財報數據 ,工廠決策者就可以利用整合過的資訊及已經可視化軟體轉換成的戰情分析進行生產、行銷、庫存管理、採購備料等決策的依據。
戰情室三大優點:成本低、維護容易、可大量複製
與一般工廠戰情室相較,北爾電子所提供的戰情室服務有三大優點:一、提供的是可視化的套裝軟體,成本低廉;二、不需要仰賴工程師維護;三、戰情室很容易商品化,可大量複製提供,也負擔的起未來從自動化到IoT的軟硬體設備擴充。
李立偉進一步解釋,AI主要是撈取資料進行判讀,和自動化要求實時(real time)反應不同,可容許抓取資料的速度慢一點,但也都在幾毫秒的範圍內,人機通訊不需要特殊的介面,因此,可以跟現有的控制器脫鉤,也無須更改程式,直接可以與目前產線上既有的硬體設備介接攫取資料,同時運用既有軟體來讀資料與分析,協助決策管理,進行工廠數位化升級。
至於北爾電子是否導入AI演算法技術,提供使用者除了蒐集數據、分析與預測等AI服務?李立偉表示,北爾電子思考三個層面,一、導入AI,資料收集絕對是重中之重,同時,要在不增加成本、變更現場設備下蒐集數據,顧客接受度才會高,現階段利用人機介面即可直接蒐集數據;需要有人告訴你甚麼是有用的資料,不然收到的資料量再大,實質意義不大;三、想要AI解決甚麼問題,必須很明確。
北爾電子的客群是PLC(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的業者,包括台達電、永鴻、盟立自動化、士林電機、國際大廠,如Siemens(西門子) 、Rock weld及MITSUBISHI等。然而,最終要服務的客戶是PLC的使用者,此一層面涵蓋除半導體外,包括石化、3C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發電、風控等各產業,所涉及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包羅萬象,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是否將服務往AI延伸,目前仍在思考中。不過,若能貫徹專業分工,北爾電子將規劃產業生態圈,引進策略夥伴,共同協助客戶朝AIoT目標前進。
▲北爾電子產品管理與支援部協理李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