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 應用案例】 文鼎X木刻思 打造AI造字助手 傳統鑄字行文化傳承現曙光

全台僅存的鑄字行 文化傳承曝危機

國內某傳統鑄字行為台灣僅剩一家「仍在營運」的鑄字行,有種使命感,希望把台灣長久以來美麗的鉛字活版技術,長久傳承下去。但即使想要繼續鑄字,現存的模具已經歷超過40年反覆鑄造,用來鑄鉛字的「銅模」紛紛損毀。店中高聳的鉛字牆,正面臨時間侵蝕的困境。

每一枚「銅模」可以用來生產一萬枚鉛字,因此被稱為「鉛字之母」。如果銅模的字跡模糊,鑄出來的鉛字也會模糊,印刷之後就會出現部首殘缺、筆劃參差的現象。

在台灣50~70年代,用來鑄字的「正楷」銅模,負擔傳播文明的重要責任。

▲在台灣50~70年代,用來鑄字的「正楷」銅模,負擔傳播文明的重要責任。

正因銅模崩毀狀況嚴重,鑄字行老闆於2008年發起「字體銅模修復計畫」,與一群熱情參與的志工,首先進行「正楷」銅模字體的修復。三年中各種討論、工坊如火如荼,每週不間斷地討論,似乎銅模復刻之日即在眼前。然而這樂觀的前景,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危機,最終被迫暫停,因為每個人修復的字個性迥異,雖然優美,看起來卻不像是同一套字型……

銅模字體修復師的「共性」養成不易

▲銅模字體修復師的「共性」養成不易

曠日廢時的「字體銅模修復計畫」

經歷2008年的失敗,對鑄字行是巨大打擊,因為不能採用這批字型,而覺有愧於志工們的熱情付出且最重要的銅模仍持續損毀中,尤其是店內最具價值的「正楷」銅模,每多鑄一個字、就又破損一點,讓日星焦急不已!

銅模損壞從「缺角」開始,逐漸碎裂,終至崩壞

▲銅模損壞從「缺角」開始,逐漸碎裂,終至崩壞

為了趕在銅模完全損毀之前至少保存「字體現貌」,鑄字行於2016年重啟修復計畫!在幾位重要志工和Justfont字型團隊的協助下,先將受損最嚴重的「正楷」初號鉛字、部分「宋體」一、二號鉛字先行掃描、保存,待資源到位時,可將「掃描圖檔」轉換「字型檔」,再以電腦進行精修。之後由60歲的老闆一人,緩慢地以一天5個字的速度,修復日星12萬餘枚字型。

有鑑於人力修復的腳步遠遠比不上銅模磨損的速度,鑄字行透過更嚴謹的測試徵選,把3至4位有志長期協助修復的人才聚集起來。除重新進行字型教育訓練之外,也增加「書法」課程培訓。最重要的,為了養成修字的統一標準,這幾位修復師必須接連數月、數年的同步修字,並且每天就修字成果進行檢討,以便減低誤差,趨於一致。期望讓3位修復師一起工作,每天5個字進行長期修復;加上前置訓練,2~5年內將有望為繁體漢字重建完整的「正楷」4500字初號字型……

算算看一位修字師傅,需要幾個日子,才能把所有字修完?

▲算算看一位修字師傅,需要幾個日子,才能把所有字修完?

文鼎科技神助攻,打造AI造字助手

文鼎透過全球領先的漢字造字技術和工具來協助鑄字行,更透過工業局的AI智慧應用服務發展環境推動計畫-促成資服業者AI加值轉型計畫,與AI新創獲獎廠商木刻思合作,研發融入AI技術,提升造字生產力,達到縮短開發時間與降低成本的目的。

文鼎從早期每個字都要字型設計師一筆一畫從頭開始造,進化到可以利用既有的字根組字,預組出完整的字。但此初步預組的字,可能筆畫重疊厲害,空間與粗細不佳,還需要設計師花許多時間調修,才能產出可用的字型產品。而透過AI加值模組後,系統可學習設計師部分已調修過的字型風格,自動調整剩餘字的架構、筆劃粗細等,最後再由設計師花較少的時間來確認品質與小幅修改,即能完成可用的字型產品,大幅降造字的時間成本。

導入文鼎加值AI造字系統流程-2之1(導入AI工程技術)

▲導入文鼎加值AI造字系統流程-2之1(導入AI工程技術)

文鼎科技以全球字型、跨平台字型技術服務為核心,提供全球各大製造商、系統商、政府單位各種字型解決方案,以過去開發新字體為例,完成一套1萬字的字型需耗時一整年,經濟部工業局輔導文鼎科技與AI新創公司木刻思合作,透過AI學習字型風格,只需完成5,000字,即可自動生成其他5,000個未造字型,再進行品質確認與調修,讓設計師花更少時間便能完成整套字體,大幅提升5成工作效率!未來亦將持續優化造字模組,讓AI完成9成以上字型設計,加速新創字型生產速度。

導入文鼎加值AI造字系統流程-2之2(導入文鼎造字平台)

▲導入文鼎加值AI造字系統流程-2之2(導入文鼎造字平台)

文鼎科技字型創新受到各界採用,如第30屆金曲獎運用字型進行舞台視覺設計、蔡英文總統競選團隊也採用平台字型做為總統大選文宣,於2019年透過AI加值轉變營運模式,首年創造1,500萬元營收,預計5年內提升營收至1億8千萬元以上。

智慧字型設計服務平台

以AI輔助造字降低字型設計門檻,未來可以轉化為「智慧字型設計服務平台」,提供設計師自創字型,也可服務企業字型設計,幫助設計師達到原本無法以個人完成的整套字型開發,也能在專業的造字領域,達成設計與開發的分工,並成為字型代工成功的第一步,對於字型的設計和應用將有重大影響。

且透過AI加值的iFontCloud文鼎雲字庫改變了原本的營運模式,從僅限於文鼎科技內部設計師進行字型設計,打破原有客群限制,與外部設計師進行合作,建立並活絡造字產業圈內的生態系。

AI加值造字流程產出的字型產品:文鼎雲端平台字庫管理工具

▲AI加值造字流程產出的字型產品:文鼎雲端平台字庫管理工具

文鼎科技吳福生總經理表示:工業局輔導參與AI加值計畫的實證成效,自2019年起每年持續投入600萬,至2023年累計投入3,000萬於AI技術研發,文鼎規劃下一階段將轉化為「智慧字型設計服務平台」,把iFontCloud文鼎雲字庫開放給所有熱愛文字的民眾,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平台創造個人風格字型,並可應用在各領域,預計將創造更大商機。

iFontCloud-AI加值造字流程產出的字型產品,在文鼎雲端平台上銷售

▲iFontCloud-AI加值造字流程產出的字型產品,在文鼎雲端平台上銷售

推薦案例

【導入案例】化身大型AIOT科技遊樂場 海科館華麗轉身好吸睛
化身大型AIOT科技遊樂場 海科館華麗轉身好吸睛

臺灣是一個海洋國家,你去基隆八斗子漁港或潮境公園遊玩時,是否順道去占地48公頃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探索海洋世界的奧秘呢為了讓更多人親近海洋科技,基隆海科館導入科技服務,將場館化身為一個大型科技遊樂場,讓大小朋友都樂不思蜀,充分發揮「寓教於樂」的功能。 歷經長時間的規劃,北臺灣最大的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於2014年元月開幕營運,館內以海洋教育科技為主題,號稱擁有全臺最大的IMAX 3D海洋劇場,主題具有獨特性、又擁有新穎的視廳設備,理應成為基隆知名的地標景點。然而,原先的展覽規畫以靜態為主,內容相當專業,與民眾互動不足,曾經前往參觀的遊客也反映展出內容有限且十分無趣,整體消費者體驗評價欠佳。 海科館不滿意的前3項為周邊景點連結弱、展示內容不吸引人、展示內容少 根據海科館的統計數據顯示,海科館遊客結構當地民眾與外來客的比重約為 64,其中外地遊客以北部居多;交通方式以開車與客運方式為主;出遊類型以家族、親子、朋友居多;逗留時間為 1至2 小時。 再深入了解,遊客感到不滿意的前3項分別為周邊景點連結弱、展示內容不吸引人、展示內容少等,館方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部分展示內容的呈現方式過於專業,讓民眾看不懂,以及缺發互動體驗的元素,讓參展民眾覺得無趣,停留的時間匆促而短暫。分析遊客的輪廓可以發現,由於基隆科博館主要客源有半數以上來自於當地民眾,外來客必須以開車或大眾運輸方式前來,來一趟並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場館與展覽的設計必須導入更多的互動性及趣味性,讓本地客願意一來再來,外地客的停留時間也能拉長一點。並透過科技服務將博物館特色凸顯出來。 經由經濟部工業局AI團隊之一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引薦,海科館就委託巨鷗科技協助解決場館無法吸引人的問題。 巨鷗科技初步訪談之後發現,許多遊客前往海科館,大多是受到海科館建築外型、周邊牆面所張貼的告示及懸掛的旗幟、或正在舉辦的活動所吸引;而遊客最感興趣的為 3D 海洋劇場,顯示內容以影音、實體景方式呈現較能吸引遊客。 七大AI科技導入 海科館帶動區域觀光人潮 巨鷗科技透過科技服務的導入,將占地48公頃的場域設計成AI語音導覽、尋寶解謎遊戲、AI展物互動活化、AI空間展館互動體驗、AI人流管控、Face AI互動式體驗、AI語音客服系統等7大服務,藉由AIoT物聯網以及雲端科技讓看展變有趣、不僅解決孩童靜態看展無趣的議題,並可提升雙倍學習效率,讓消費者對海科館的印象改觀,大大提升來客意願,也同步拉升區域觀光人潮。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導入AI語音導覽等七大科技應用服務。 巨鷗科技以改善海科館空間場域優化為目標,透過臺灣北部海濱鳥類特展的展覽背景為雛形,結合包括「人臉」、「肢體」、「人流」三大主軸,從提升功能的面向,來協助改善海科館對AI的應用。 在具體作法上,海科館及巨鷗科技首先針對場域內的特展進行篩選,先避免在已展出的展覽內進行水電工程、管路等相關建置,影響到展覽本身的觀看品質,轉而找出展期未到的場館先行導入,透過展覽本身的特點搭配一系列的科技服務進行導入。 在海科館內臺灣北部海濱鳥類特展施工內容與策展人討論,初步在展館入口處利用Bella X1做迎賓互動說明,接著搭配AI智慧導覽中文英文X1進行講解,搭配趣味性尋寶解謎集章活動-APP X1,讓民眾闖關,後續將鳥類特展內鳥種進行標本活化互動X1、甚至在展覽空間中導入AR之情境X1增添趣味性娛樂,最後在Face AI做人臉之互動測試臉部進行微笑打分數。nbsp 華麗變身後的海科館將成為親子最佳旅遊地點。圖海科館FB粉絲頁 海科館這套AIoT服務未來可延伸運用於各大展覽類博物館,甚至擴及到靜態美術館等地區,依據不同場域特點導入。同時也可透過政府專案及相關計畫推動,幫助農村再生,讓遊客不再只是去農村看看而已,添加趣味互動以擺脫對不同場域的刻板印象,應用服務範圍十分廣泛。

【導入案例】哈瑪星科技建構AI模型管理平台 加速AI落地應用
哈瑪星科技建構AI模型管理平台 加速AI落地應用

搭上AI列車,資服業者借助深厚的產業基礎,不僅自己轉型,也協助客戶轉型 成立已超過20年的哈瑪星科技,近年來不斷研發AI技術,並協助產業客戶導入AI。哈瑪星認為,執行一個完整的AI專案,除了AI理論知識、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能力,實務上還需要依據客戶的需求開發數據串接API、建置資料庫、開發前端RWD網頁,甚至還需要考慮到版面設計與使用者體驗 User Experience。這些工作不僅對AI新創業者形成技術門檻,即便對已具規模的業者來說,每個專案反覆投入人力進行類似的功能開發,也難以累積技術經驗、加速業務成長。 機關客戶對於AI仍具備高度客製化之需求 以哈瑪星科技所執行的政府A機關的需求為例,用戶須針對特定管道的不實資訊進行管控,需要平台提供用來訓練模型和預測的數據接入功能,並可以在平台上完成自然語言處理NLP文本分類模型訓練與使用。當模型發現不實資訊時,需要即時透過通訊軟體通報相關負責同仁。而B機關的需求則是希望透過AI模型針對民眾陳情案件進行自動分類,並即時提供陳情民眾或案件承辦人員可參考之歷史案件資訊。儘管專案模式相似 數據接入、模型預測、警示通知,但在個別專案中,仍只能分別進行需求功能開發,無法重複利用既有的程式與模型來加速後續專案的執行。 在深入探討之後,哈瑪星科技發現企業面臨導入AI專案的痛點,包括導入成本高昂、專案時程冗長等,其中,在企業內難以齊備資料科學家、分析師、工程師、設計師等人才,而現階段的專案皆為集中解決特定領域需求,難以重複利用AI模型跨入其他應用領域,同時,因為工具集中在AI專案領域,無法滿足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換言之,在AI技術的落地上,由於AI資服業者往往面臨「人力有限」、「領域限縮」與「工具不足」等困境,致使專案執行成本高昂或時程冗長。這些都是業者們亟需解決的共通性問題。因此,若有一個AI模型應用服務管理平台,將可解決上述困難,不僅能夠快速導入降低成本,還有助於縮短專案時程,提供客戶一站式解決方案。 AI模型應用服務管理平台協助快速完成專案 因此,哈瑪星科技在經濟部工業局AI計畫支持下,進行「AI模型應用服務管理平台AISP研發計畫」,投入研發AISP產品,目的是為了讓AI資服業者能事半功倍地完成AI專案。 AI模型應用服務管理平台提供AI一站式解決方案 透過AISP,AI資服業者可透過既有的模組功能快速組裝數據API介接、模型管理與模型預測結果監控訂閱等需求功能。同時也提供常用的圖形化工具,幫助業者快速設計用戶所需要的互動式圖表或儀表板,有效降低執行專案所需要的人力成本,並縮短解決方案POC或導入時程,加速產業AI落地與擴散。 在產品商模上,短期內將廣邀具備AI專門領域技術的資服業者合作,藉由平台服務解決各類場域需求單位所面臨的AI導入問題,逐步建立平台品牌信賴感。 中期則盼以哈瑪星過往的成功經驗逐步拓展業務市場,聯合多家資服業者建立策略聯盟,針對專門領域可解決更多且廣泛的問題,並提供更多解決方案供場域單位選擇。 平台結合領域專家共同擴展海外市場 長期而言,在建立各項專門領域的AI策略聯盟後,平台將擁有大量針對專門領域的AI解決方案專家,累積大量的專案成功經驗後,哈瑪星科技期望AISP將能與專家業者們攜手合作,共同進軍拓展國際市場。 哈瑪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民國89年延攬多位資深專業經理人及相關領域技術專長人才所組成,致力於軟體技術研發暨服務,並以建構成為國際級軟體公司為目標,積極促成各項跨國產業合作機會。公司在首任總經理的優良領導之下,已快速成長成為臺灣主要軟體公司之一。

【解決方案】優式AI智能割草機器人 搶攻高爾夫藍海市場
優式AI智能割草機器人 搶攻高爾夫藍海市場

一台看似掃地機器人的AI智能割草機器人,在面積達30公頃的高爾夫球場草坪上來回穿梭進行除草工作。這是由國人自主研發與設計的AI智能割草機器人,此種機型搭載全球首創電子圍籬定位技術,可利用高精準定位的GPS功能結合雲端AI計算最割草路徑,已計畫搶攻高爾夫球藍海市場。 這款AI智能割草機器人由成立於2019年的台灣新創公司優式機器人進行研發,優式機器人總經理陳招成曾擔任台灣前5大ODM科技公司的執行副總經理,擅長軟硬整合工作。在他擔任服務型機器人聯盟總召集人時,就深知在少子化、人力漸趨吃緊的情況下,服務型機器人勢必成為高度成長的產業。 新需求》園藝市場規模大 剛性需求殷切 「發展服務型機器人核心技術,一定要找到剛性需求,綜觀歐美國家,人工短缺,然園藝需求增加,園藝工長年短缺7-10」,在此「剛性需求」強烈的情況下,陳招成成立優式機器人公司,第一個產品就是研發AI智能割草機器人。 以國外來說,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園藝市場,佔全球產值高達30-40,估計約有100萬名園藝工,然近年來皆處於7-10的缺工狀態,遲遲無法改善。主要缺工原因為:人口老化,加上園藝工作靠勞力工作吃重,年輕人不想做。而不像在台灣,歐美國家對於草坪維護十分重視,並明文規定不除草,將觸犯法規予以重罰,因此,AI智能割草機器人的市場發展潛力相當大。 藉由AI多裝置智慧協作割草感測技術的導入,期望減少場務人員整理球場之負擔 優式機器人所開發的AI智能割草機器人已研發至第二代,包括國內大學院校及知名美術館使用最新機型M1,同時也在美國包括一些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及知名的大學院校等實際場域中運行,正進行後續商務合作的洽談中。 優式機器人表示,目前使用的專業RTK系統,可以將原本GPS定位的誤差從數十公尺縮小到2公分左右,讓機器人在戶外也可以精準的移動。簡單設定邊界後,便能透過APP輕鬆地進行作業。 新應用》導入高爾夫球場 解決人力老化及短缺問題 陳招成進一步說明,國土測繪局是RTK的服務商,RTK將定位點的誤差參考圖提供出來,優式機器人透過4G上網,即可抓取特定位置的定位誤差值。再透過優式機器人的AI演算法,將原本一般GPS 10-20公尺誤差值縮短到2公分。定位好之後,優式機器人再運用六軸加速器定位、陀螺儀、輪子的輪差等感測裝置導入,進行軟硬整合工程,搭配輪子的運動模式和地形的契合,才能達到精準的除草路徑規劃。 這款寬度62公分、長度84公分、高度 46公分,重量只有25公斤的智能割草機器人可以在雲端將割草邊界設定完成,可以透過設定避掉水池與沙坑,用AI演算法自動計算出最佳路徑,一小時可除草面積大約是150坪,電池可以連續使用6小時以上,電池續航力是目前全球最高。 除了一般園藝公司外,在經濟部工業局AI計畫團隊的協助下,將優式機器人的AI智能割草機器人導入高爾夫球場的割草應用。 位於台中市太平區的知名高爾夫球場現有場務人員5人,負責整個球場30公頃的草坪、植栽維護、及其他景觀維護工作。但因場務人員平均年齡高達55歲,且長期無法招募到新的場務人員,針對場務人員的老年化及人力的短缺,希望能尋求AI科技的導入來減緩衝擊,因此藉由AI多裝置智慧協作割草感測技術的導入,期望減少場務人員整理球場之負擔。 新挑戰》因應草種不同 需藉由專家系統克服困難 「這款AI智能割草機器人具備低噪音、低汙染、低人力成本及防水、防盜等配置,在割草的過程中,能透過超音波感測器辨識避開障礙物,並同時保持除草品質,維持美觀一致的割草長度」,陳招成接著表示,高爾夫球最重要的是草紋要漂亮、不能有病蟲害。 根據場勘後發現,高爾夫球場地主要分為果嶺、球道及長草區三大區塊,長草區以現行機器人除草沒有問題,20度以內的斜坡道都能夠克服;球道區的短草只能維持兩公分,草種也不同,需要修改刀盤設計;至於果嶺區的草因為影響到推桿速度,不僅要除草,還要壓草至與地面貼合,草的方向要一致,諸多因素均會影響到果嶺指數,這部分需要更多的研究與測試。 AI智能割草機器人能透過超音波感測器辨識避開障礙物,並同時保持除草品質 AI智慧割草機器人內建攝影鏡頭,可以用來偵測草坪的健康狀態,陳招成表示,未來也將導入專家系統,及早判斷草坪是否有病蟲害或水分足夠與否,將草坪健康數據分析提供給客戶參考,可及早防範與因應,以減少災害損失。 本身也是高爾夫球好手的陳招成表示,台灣高爾夫球發展得很好,然而,受到氣候多雨潮濕、有颱風等天候因素影響,與國外一流球場比較,台灣的高爾夫球場土質偏硬,坑洞較多,若智能割草機器人要普遍導入高爾夫球場仍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但因台灣的困難地形造就很好的試煉場所,一旦台灣能夠克服諸多問題順利導入,就能擴展到海外市場,搶攻新的藍海市場商機。 優式機器人總經理陳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