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 解決方案】 搭上AI列車,翔威國際結盟華碩搶攻智慧製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之後,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發生重大轉變,在地化生產的需求呼聲大增。為協助傳統產業達成數位轉型以強化競爭力,擁有超過20年軟體經驗的翔威國際近年來也積極由資訊技術(IT)跨足營運技術(OT),並搭上AI列車,與母公司華碩電腦合作搶攻智慧製造市場。

軟體專家翔威國際轉型為解決方案商

翔威國際為華碩電腦集團一軟體子公司, 1998年10月由資訊工業策進會產品事業群團隊衍生成立。「早年公司的口號是『We deliver quality software』,現在則調整為『We deliver quality solutions』」,翔威國際總經理游俊樺接著補充,因應客戶的需求,翔威也從提供軟體產品轉型至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軟體、硬體及系統整合。憑藉著在製造業領域20餘年的豐富經驗,翔威如今在AI與IOT的加持下,將能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

翔威國際「製造業工廠自動化資訊管理系統」主要目的在於協助製造業客戶強化工廠各單位(例如物料、生管、製造、品管、倉管等)生產資料彙整,快速且正確掌握生產現狀,透過完善的網路機制讓遠端決策與工廠管理同步化,有效監控製造、品管與出貨流程,即時掌握產量並提高產品良率,達成生產效率與客戶滿意,降低不必要且無附加價值的管理成本。

翔威國際以完備的資訊系統框架與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打造智慧製造藍圖

▲翔威國際以完備的資訊系統框架與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打造智慧製造藍圖

翔威國際致力研發製造業工廠自動化之全方位軟體解決方案,至今已累積成功建置超過200個廠區的經驗,客群涵蓋3C產品組裝、筆記型電腦、工業電腦等,於相關市場居於領先地位。翔威國際除了為電子資訊組裝產業奠定了扎實的競爭力外,更協助企業客戶提升產業領先優勢,持續強化生產線各單位數據匯集,讓遠端決策與現場管理即時同步,降低廠區管理維運成本。在未來版圖擴展方面,對於高度倚賴機台作業的傳統產業,對資訊化、可視化與智能化的需求殷切,則是翔威國際目前積極布局的產業領域。

推動生產履歷強化設計製程競爭力

「少量多樣與個性化的市場需求是走向智慧製造的重要驅動力」,游俊樺表示,過去包括惠普( HP)、IBM、戴爾(Dell)等外商公司要求台灣代工廠必須建構完備的「生產履歷」系統。電子組裝業具有高度勞力密集、機台控制能力有限、生產及檢測資料量龐大等特點,要如何透過資訊系統蒐集數據,提供可回溯追蹤及分析的能力,以利代工廠得以在設計產品、品質提升與製程改善有精確的參考依據,就成為競爭力之所在。

翔威國際提供電子組裝廠全方位解決方案

▲翔威國際提供電子組裝廠全方位解決方案

此外,資料蒐集也大量使用在測試品檢,以電子業的燒機作業為例,系統採機種料號比對方式自動下載測試程式執行,即時監測異常狀況並隨時調整測試環境或中止作業,不需等到測試程序結束即可立即掌握產品品質狀況,這也使得企業降低人員及時間的損耗。

翔威國際在電子組裝製程上累積豐富的經驗,游俊樺指出,消費性電子產業導入資訊化系統的時程較早,主要製造業產線已在工業3.0階段,要達成工業4.0目標,AI+IoT是未來努力的目標。AI方面,翔威已積極與母公司華碩電腦就人工智能影像處理、辨識、瑕疵檢測等面向進行技術合作,擴大並加深AI技術應用的解決方案。在IoT部分,翔威亦已與多家廠商有機台聯網與資料擷取的實際合作案例,協助客戶即時掌握現場生產設備的狀態,降低異常發生帶來的損失。

多年以來,翔威與產業界主要ERP大廠均有整合經驗,提供客戶企業內部計畫層與執行層資訊彙整的完整方案,現在更期望藉由自身能量進一步結合人工智能與機聯網等其他專業系統,透過「打群架」方式提供客戶全方位服務,協助製造業者透過翔威的MES建構智慧製造的核心資訊流體系,整合ERP、PLM、APS、WMS等系統並與設備自動化實體層結合,讓垂直與水平的資訊能夠被完整蒐集與積極運用,達成打造智慧工廠邁入彈性化智慧生產的目標。

翔威國際總經理游俊樺

▲翔威國際總經理游俊樺

推薦案例

【解決方案】破壞式創新商模 奇翼醫電推出行動醫療裝置- 心電圖傳感器 打造遠距醫療當中最後一塊拼圖
破壞式創新商模 奇翼醫電推出行動醫療裝置- 心電圖傳感器 打造遠距醫療當中最後一塊拼圖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全球遠距醫療發展方興未艾,促使智慧醫療技術在去中心化醫療需求大增。其中,行動醫療裝置若能提供真實世界居家或院外數據供醫院使用,相信必能減輕醫師或醫療人員診療負擔,降低健保支出。為此,奇翼醫電Singular Wings Medical推出遠距醫療保健整體解決方案,結合卓越穿戴式行動醫療裝置設計、創新軟體研發、AI演算法及雲端平台服務,將成為遠距醫療當中最後一塊拼圖。 奇翼醫電創辦人暨總經理李維中David Lee表示,當時創業初衷是因為親身目睹台灣長久以追求低成本的大量生產,導致產業的價值不斷下降,舉例來說,三十年前矽谷的產值與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差不多,但在三十年後,矽谷產值在2020年年底達到14兆美金,而新竹科學園區在2021年年底還不到15兆台幣。看見矽谷對產業需求的敏銳度和破壞式創新如Uber, Airbnbhellip產業趨勢及後疫時代帶動遠距醫療服務大增,進而創造高產業價值,因此在45歲時創業,構思如何結合台灣十幾年累積產業優勢和矽谷的創新模式,決定透過醫療產業、ICT技術產業和創新商業模式整合,幫助台灣產業升級,找出全新的道路。看見台灣在醫療產業與電子電機產業一向是最菁英的人才匯集之處,相信透過兩者結合,再加上創新的商業模式,就可以有機會像矽谷看齊,做出不一樣的事業。 依據台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台灣在遠距醫療的市場需求上,分為緊急如COVID-19和特殊必要如離島或後山等地理特殊位置等兩種現況,允許進行通訊醫療診察。實際上,全球遠距醫療去中心化醫療發展正方興未艾,但對於滿足去中心化醫療的智慧醫療技術需求仍有待實現,除了醫療技術缺口,也包含看診金流、患者身分辨識、遠距問診收集,促使智慧醫療技術的推波助瀾。李維中觀察,遠距醫療去中心化醫療能成功落地,最好透過院外或居家使用,且日常生活中輕易取得的遠距醫療裝置。其中,裝置的數據是關鍵,能提供醫師可相信和應用的院外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或 Real World Evidence,才得以精進診療手段。實際上,這類型的遠距醫療裝置並不普及,導致遠距醫療照護不容易完成。另外,隨著手環手錶類的穿戴裝置增加,但這類裝置能真正能提供的資料多半不足以做為醫療用途且不容易確效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李維中表示,健康意識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對於遠距醫療裝置是正面鼓勵,相信只要有適當的商業模式,找到正確方式與醫院、醫師合作,減輕醫師或醫療人員負擔,降低健保支出,奇翼醫電必定有機會可成為遠距醫療當中最後的那一塊拼圖。 成立於2015年的奇翼醫電,其核心團隊包含來自醫工與資訊背景的年輕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創業家等22位多元化專業人才組成,共同致力打造遠距醫療保健整體解決方案,包含行動醫療裝置Beatinfor Health心電圖傳感器之硬體設計、軟體研發及後台雲端平台服務。基於心電圖ECG是人體最重要的生命徵象體溫、脈搏、呼吸和生理數據之一,其可反應出人體的各種生理變化,例如心血管健康、發炎、感染、出血、受傷或焦慮的指數變化。為此核心概念,奇翼醫電致力以穿戴式心電圖為核心技術,同時採集心電圖等重要生命徵像和環境參數,構建基於大數據、機器學習AI演算法系統和後台雲平台服務,幫助解決遠距醫療中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睡眠問題、新陳代謝疾病等特定慢性疾病。 心電圖傳感器 連續性生理數據監測 降低急性心臟衰竭病人出院後30天內11死亡風險 為實現遠距醫療服務,奇翼醫電推出整套遠距醫療保健整體解決方案,包含穿戴式行動醫療裝置-心電圖傳感器BEATINFO ECG、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 APP、AI演算法、網頁及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雲端服務平台組成。BEATINFO ECG 傳感器為 BEATINFO HEALTH APP健康雲端平台專屬配備,充飽電可連續使用 40 小時,裝置輕巧僅15g,此傳感器可透過貼片或胸帶方式,來收集使用者的心電圖、呼吸、皮膚溫度、身體動作姿態和環境參數。目前BEATINFO ECG 傳感器擁有美國、台灣專利8項,並於2017年榮獲2次德國iF設計大獎。 行動醫療裝置-心電圖傳感器可提供連續性生理數據監測 在整體技術特色上,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雲端服務平台具備連續性、遠距、即時性與動態性等四大關鍵的生理數據偵測特性。在操作上,使用者可於Android 或iOS系統下載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APP,其介面可提供生理數據狀況、健康評估報告訂購如一日睡眠評估報告或心血管健康評估報告、高強度運動測驗的心血管評估報告、第三方遠距醫療諮詢服務等功能。使用者透過貼片式或胸帶方式的心電圖傳感器搭配端雲端平台進行連續性的生理偵測,在傳輸到雲端進行進一步計算之前,所有數據都將先被去識別化處理,並可供專業數據報告供醫生判斷。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雲端服務平台具備強大的雜訊濾波處理能力與快速的波形識別判斷以及高複雜度雲端架構與通訊技術。為什麼雜訊濾波處理能力如此重要 因為一般醫院內的醫療器材必須要求使用者以靜態情況下完成短時間的量測,通常院外生活情境下資料是醫院所蒐集不到的,而這個資料對醫師了解病程進展與離院病人情況又顯得日益重要。因此,若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持續記錄非常微弱的心電圖信號,其實需要克服非常高的技術門檻,當這些信號經過雜訊處理之後,會先經過AI演算法判斷,才可初步的快速結論,讓使用者可即時避免某些致命的風險。雲端架構則是提供了更深一層的第二階運算,也涵蓋了商業模式架構,提供之服務模型例如使用者管理、自動報告產生、記錄保存、警報通知以及串接更多服務如第三方警急救援、第三方醫療諮詢、醫生和病人對接、看診金流等功能。 業界競爭優勢上,相較於業界手環手錶類產品,奇翼醫電的心電圖傳感器BEATINFO ECG提供精準的醫療等級量測,可連續不間斷的紀錄收集生理數據,提高任何突發性或偶發性的病徵機會。與同業的心電圖貼片比較上,則提供了即時的資料回傳與網頁版的管理工具,並且可以產出各種報告,供管理者在網頁上遠距管理大量的使用用戶。根據北醫統計,急性心臟衰竭病人在出院後30天內死亡率高達11,若透過心電圖傳感器配置於病患達30天連續不間斷的即時監控,有機會可降低部分死亡風險,同時也能大幅降低健保的支出。此外,在心血管疾病的情況下,若用戶佩戴該設備一段時間,則可獲得定期的心血管評估報告,並供醫生進行後續深入檢查。 除了心血管疾病的量測外,心電圖傳感器配置可提供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居家評估,量測中患者可從中發掘出潛在且容易忽略的心血管疾病,用戶無需在睡眠病房度過乏味的夜晚,透過心電圖傳感器的貼片和AI演算法,患者只需在家睡一晚即可收到 OSA 測試報告。如果需要,醫生可以通過任何互聯網瀏覽器遠程即時獲取患者的病情。因此,藉由心電圖傳感器穿戴服務,使用者可從量測過程中發掘出隱性且不知道的心血管疾病如猝死相關的心律不整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奇翼醫電的商業模式,以B2B2C為主,希望協助個人、醫院、企業、照護服務等單位,創造多贏格局。李維中分析,商業合作模式相當彈性化,無論是租賃或買斷方式的穿戴量測裝置,或是為降低使用者購買裝置的成本,提供以年計費的報告訂閱制,例如包含2分鐘心電圖、7日心血管健康評估、運動心血管健康評估、睡眠健康評估報告等彈性化的訂閱組合。 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解決方案 打造多對多的即時生理資訊監控平台 以預防代替診斷 除了提供給個人用戶進行遠端行動化生理數據量測,BEATINFO雲端平台,提供「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解決方案,透過網路技術,可打造多對多的即時生理資訊監控平台,病患只需配戴輕便的監控貼片,後端系統即可掌握其生理資訊的變化,以預防代替診斷,降低心血管猝死的機率。此平台提供3項功能,包含可分群分組分階層管理不同的用戶,用戶人數可達數萬人之多;可在網頁工具上即時顯示用戶的基礎生理資訊,在某些特定的預設條件被觸發時,此平台會即時發出警報;也可以在平台上回溯歷史資料,非常適合醫師在問診的時候,查看病人在院外的病程發展。 對於「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解決方案的應用上,以高強度運動為例,例如長距離的跑步與自行車、登山健行活動或出國旅行等,都需提供事前的心血管健康評估活動,以及相應的評估報告。此報告可以讓使用者與醫師分享,以利參賽者於活動前做好評估,或是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效,在事前就可大幅降低活動進行過程的意外風險。在活動過程當中,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也提供大量參與者的即時現場監控,可以在運動的當下,由後台的AI即時監測,一旦有意外發生,平台可以立即發出警報,甚至可以通報意外發生地點的GPS定位,並且在搜救時持續傳回使用者的生理資訊,爭取黃金搶救時間。 在運動監測應用上,以高爾夫球為例,該如何提升高爾夫球選手推桿擊球表現呢選手的表現和專注力通常與個人情緒穩定性有直接關係。李維中表示,藉由奇翼醫電的心電圖裝置在HRV分析,可協助判斷選手的情緒和壓力指數表現,同時有助於高球教練進行選手的選拔與訓練。 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可打造多對多的即時生理資訊監控平台 在台灣站穩腳步 邁向美歐市場 朝向數據公司目標邁進 面對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展的挑戰上,奇翼醫電在心電圖的自動判別需要大量的數據供AI演算發使用,為此,奇翼醫電必須與醫院進行合作,共同開發才能夠完成。目前公司已經與許多醫學中心與研究單位有很好的合作關係,逐一克服了這些技術瓶頸。在市場推展上,李維中表示,奇翼醫電面對最大挑戰是要與市場溝通,讓大眾了解在競爭對手的手環手錶類產品與公司的行動裝置-心電圖傳感器差異性在哪裡。相較於市面常見的手環手錶類產品以非連續性方式蒐集心電圖資料,可能需長時間非連續性資料蒐集才能看運氣的發現潛在心血管問題,奇翼醫電積極向大眾推廣心電圖在連續性偵測資料的競爭功能特性,並強調能協助很多潛在疾病的檢出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以預防代替診斷,降低不必要心血管疾病機率發生。另外,業務推動上,也希望透過法人資策會協助下創造更多業務媒合和新創募資的機會。 展望未來,李維中期許奇翼醫電能成為遠距醫療在健康穿戴裝置-心電圖服務的最後一塊拼圖。李維中表示,短期奇翼醫電希望夠在台灣站穩腳步,成為人人家中常備的醫療器材,如同溫度計、血壓計一樣。公司也不斷地在開發新的適應症,由心電圖出發,加上AI與大數據,可以應對更多的慢性疾病,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我們也陸續開發了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其他更特別的應用,瞄準的都是現代人非常有可能會遇到的年老慢性病的問題。中長期布局,奇翼醫電將進軍美國與歐盟市場,邁向國際性的公司,並持續以成為數據公司為目標,善用公司長久蒐集的數據應用,提供從新藥開發、疫苗發展等多元領域應用,以創造商機與獲利。

【解決方案】運用極現科技4D無人機雲端平台 巡檢成本降為五分之一
運用極現科技4D無人機雲端平台 巡檢成本降為五分之一

無人機執行智慧巡檢工作日益普及,大型石化廠及太陽能電廠也持續導入無人機應用。位於新竹的極現科技(earthbook)以自有技術建立4D雲端平台,提供無人機、軟體及數據分析平台服務,應用於太陽能電廠及石化廠執行智慧巡檢工作,總成本只有軟硬體購置等傳統做法的五分之一,時間更由一個月縮短至24小時左右,效益十分可觀。 對於長期處在高溫壓危險環境的石化業者而言,廠區設施的安全管控與巡檢是不可承受的重。「只要能提高石化業場內設施巡檢和風險辨識能力,資源的投入絕對不是問題」石化業者語重心長表示,面對廠區仰賴人力巡檢、龐大廠區空間、看不見的製程設施破損死角,導入無人機4D AI巡檢雲端平台將提升石化業者高效、安全的設施巡檢服務,更降低設備停機的風險發生。 成立於2018年3月的極現科技公司,已是國內創業競賽的常勝軍,包括2019年OPEN DATA創新商業實務戰冠軍、2020年並獲選進入微軟新創加速器、2021年獲選NVIDIA新創AI團隊,產品已上架微軟Azure平台,更獲得國發基金及國內大型集團投資,技術實力與服務深獲市場肯定。 擅長空間資訊處理及軟體技術的極現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徐偉城表示,在創業之初即承接國家太空中心衛星3D拍攝排程系統,深耕地理資訊整合成3D影像領域,隨著無人機硬體技術日益成熟,公司營運轉向無人機市場,並結合AI影像辨識系統,建立4D雲端DaaS平台,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網路下單空拍服務DaaS、5GAIoT雲端平台SaaS及enterpriseAPI伺服器軟體等三項服務,以滿足無人機在智慧城市、設施巡檢、工程管理、災害應變、汙染監測等應用需求,將無人機服務的價值發揮最大化。 智慧空拍巡檢 定期追蹤 一眼望穿廠區設備健康狀態 台灣石化廠的數量和廠區面積龐大,缺乏足夠人力去執行整全性的設備巡檢,加上石化廠產生高溫易燃、腐蝕性的化學物質必須經由管線和儲存槽進行傳輸與儲存,長久以來可能造成管線破裂和儲存槽堵塞的風險危機,進而衍伸石化廠區嚴重的工安災害事故、設備停機及產能停滯發生。 觀察石化業者在設備巡檢的人員短缺,目前極限科技已導入無人機4D AI巡檢雲端平台結合AI影像辨識技術於石化廠區落地實證,透過無人機結合自主開發APP軟體服務操作,並連結現場空拍蒐集數據到雲端平台,達到石化廠設備管線、儲存槽巡檢全自動又即時性的空拍監控,更確保每次空拍執行任務時,總是能精準掌握指定巡檢物件的拍攝位置和角度,有效彌補過去廠區人力巡檢時人為監測的落差。 徐偉城指出,石化廠的巡檢無人機採用雙光鏡頭,一種是可見光,另一種為熱紅外線,可以透過溫度狀況來判斷管線異常阻塞,讓客戶從遠端就可在earthbook網站立即看到廠區巡檢狀態,提升客戶的巡檢效率與準確性。 4D空拍數據平台滿足智慧城市、交通、工程管理、汙染監測多元應用 DaaS網路即買即用 創新空拍商業模式可節省15成本 極現科技除了提供4D空拍數據平台,也提供DaaSDrone as a Service 服務,客戶可以在網站下單購買服務之後,極現協助媒合有專業證照的空拍人員到現場服務,客戶可透過平台掌握實際操作情況,並可迅速取得空拍數據,並研判是否有異常情況,能隨時預警。 以太陽能電廠監測服務為例,因太陽能電廠廠區面積大分布廣,又位於偏僻的屏東,而客戶總部在台北,對於屏東的電廠巡檢,客戶只要透過DaaS服務模式,直接網路下訂單並上傳屏東廠區的地圖,等客戶取得報價後,公司就委託當地屏東飛手去現場執行太陽能電廠空拍巡檢服務,過程中無人機的路線皆由AI自動計算好航線規劃,並將空拍數據傳輸到客戶雲端帳號,在台北總部的客戶就可在earthbook的網站即時看到太陽能電廠巡檢狀況如太陽能面板髒污狀況、灰塵偵測或太陽能電磁異常發熱等,有效幫助客戶大幅降低人事執行成本,高效率完成太陽能電廠巡檢服務。 導入石化廠的DaaS網路下單空拍服務 根據估算,太陽能發電廠客戶以自購或委託外界進行無人機拍攝居多而造成人事成本過高。在極現科技長期提供客戶空拍機和DaaS商業模式服務下,可為客戶節省45空拍成本,同時讓客戶於空拍24小時候後取得空拍巡檢報告,加速協助客戶高效率判斷太陽能面板異常問題。 期許成為最大空拍數據服務公司 將進軍東南亞市場 從2018年創立至今,極現科技即以創新思維在空拍市場快速成長,積極拓展空拍數據應用服務,現階段除了努力經營台灣市場外,將進軍東南亞國家,首站選擇在基礎建設需求量大的印尼。徐偉城期許earthbook成為全球最大的空拍數據服務平台,除了剛完成國發基金及大型集團的首輪募資外,為了跨足國際市場,一方面不斷精進無人機的數據服務及AI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法人如資策會的協助,尋找到對公司有互補的策略性投資人,分階段完成成為跨國空拍數據公司的目標。 極現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徐偉城

【解決方案】日康科技運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 知人知面也知心 自我健康不漏接
日康科技運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 知人知面也知心 自我健康不漏接

周末早晨,居住台北的李奶奶正開心透過AI健康管理機器人的螢幕與台南的小孫女視訊通話,接著上午900外傭的手機APP跳出從機器人發送的健康管理提醒,通知李奶奶要做每日生理數據量測,李奶奶面對機器人的螢幕鏡頭,畫面即顯示李奶奶的血壓、血氧、心率、心率變異及壓力指數。機器人偵測到奶奶的血壓有點高,螢幕畫面立即跳出血壓藥品圖片,輔助外傭快速搜尋藥品,讓李奶奶的服藥更加安心。這項AI遠距健康照護應用並非未來式,正是成立10年的日康科技利用AI技術強化全方位的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提供長輩們貼心的智能陪伴、可於後疫情時代提供非接觸式生理數據量測,更可大幅降低12照護人力成本。 集結電信業和銀行產業20年豐沛技術能量的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觀察,遠距健康照護需求為必然商機,決定於2013創立日康科技ZCON, 與AI技術核心團隊全力打造全方位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並於四年前加碼設定遠距健康照護平台AI化為發展目標,重返校園於博士班專攻利用AI人臉辨識技術無接觸式偵測生理數據之研究,2年後順利取得發明專利。目前日康科技是繼以色列業者和台灣交大後全球第3家提供AI臉部辨識偵測生理數據之技術和服務創新的公司並成功導入於公司的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中。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促使銀髮族照護需求與多樣化為之俱增。另外,COVID-19推波助瀾下個人生理數據的量測需求提升,加上照護機構人力短缺下,使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更顯重要。市場對遠距健康照護的需求主要區可分為居家、社居及機構三種服務對象。透過遠距照護可提供即時的生理數據偵測並上傳雲端資料儲存,有效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 看見遠距照護需求是不可逆的居家和照護機構需求,潘宗賢觀察,遠距健康照護應該具備五大元素,分別是精準照護、精準醫療、精準飲食、精準保健與智能伴陪機器人,期待透過上述五大元素能有效串聯日康科技的健康照護產品,提供銀髮族或機構更貼心的遠距照護服務。為此,日康科技利用AI技術強化全方位的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公司產品整合為4大領域,包含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遠距心理諮商平台、AI健康管理機器人及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等多元健康照護服務。 AI臉部辨識技術 非接觸生理量測 30秒內取得數據 省去照護12人力成本 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為日康科技重要核心照護平台,有效整合公司提供給日照中心專屬量測設備如血壓計、額溫槍、安糖寶-無扎針血糖偵測,並透過日康智慧照護APP下載,協助長照機構蒐集長輩的生理數據記錄並經由藍芽傳輸將資料儲存到雲端,機構即快速獲取長輩的健康數據報表。此APP也可供長輩個人下載,透過專屬帳號密碼即可精準掌握量測與紀錄個人生理數據,同時遠端家屬也可使用長輩的帳號密碼並隨時關心長輩在機構的健康狀態及過往量測記錄。透過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目前已與台灣康復輔具及照護技術交流協會所屬8家日照中心進行合作,可大幅省去12照護人力成本,並成功服務一般居家照護的長輩達2000位。 對於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潘宗賢表示2018年就開始推廣,但當時網路心理諮商不盛行,諮商所僅要求透過LINE或視訊平台進行服務,直到前兩年Covid-19緣故,導致民眾減少外出消費,因而造成心理諮商所大量流失客戶,為此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成為諮商所開拓客群的重要服務管道。遠距心理諮商平台以APP形式提供給諮商所,功能包含Google Meet視訊,線上預約,付費金流,個案管理,帳務管理,緊急通報等服務。諮商所透過日康科技取得私人專屬帳號,即可自行掌握諮商所資料庫管理狀態如心理師的人員排班控管等。對於客戶端,日康科技貼心提供心靈優步UberPsycho APP服務,當下載APP後,客戶可透過定位即時媒合到最近距離的諮商媒合地點,以完成諮商所的搜尋,後續客人即可進行線上視訊或到諮商所完成心理諮詢需求,打破傳統空間場域的限制,滿足客戶在情緒狀態即時諮詢或心靈陪伴等需求,真正做到「Anywhere, Anytime, On-Demand Service」。此產品為符合衛生局審查通過為符合法規之網路心理諮詢平台,諮商所只需要線上申請,即可展開網路諮商服務,不用再煩惱系統建置的問題。目前遠距心理諮商平台已成功與全台18家心理諮商所進行合作。 看準智能陪伴和管家是遠端照護的重要趨勢,日康科推出全台獨創AI健康管理機人,整合硬體商並由日康科技提供健康管理的軟體服務。AI健康管理機人的服務功能,包含日康智慧照護APP之生理量測串聯日康科技自家的量測設備血壓計、額溫槍、血糖機、生理量測雲端儲存與異常數據通報、視訊遠端監控、看護工的工作提醒、用藥提醒及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功能。AI健康管理機人主要以外勞看護的家庭為目標客戶,雇主可依據照護需求優先於日康智慧照護APP設定如陪伴長輩散步、長輩吃藥或長輩臥床翻拍等工作項目及時間提醒,透過機器人的螢幕畫面或語音播放來提醒外勞看護要留意照護長輩的工作事項,當外勞工作完畢後必須於機器人的螢幕點選完成鍵,以示任務完成。透過AI健康管理機人,可協助遠距雇主有效遠距追蹤外勞看護是否如期完成每日長輩照護的工作事項。此外,雇主可透APP與AI健康管理機人的螢幕畫面與長輩進行視訊對話,更可透過螢幕畫面顯示藥品圖片,降低長輩吃錯藥的風險。 潘宗賢表示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成為重要衛生行為,結合遠距照護,日康科技推出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不同於一般市面穿戴裝置如智慧手錶或手環利用電容積脈搏波PPG對使用者進行接觸性的生理偵測,日康科技則透過遠程光電容積脈搏波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RPPG進行臉部的偵測,此方法是基於從由心跳引起皮膚反射光中的微小周期性顏色變化中提取訊號。RPPG可以粗略地描述為反射模式 PPG 的修改版本,其中環境光取代了 LED,視訊鏡頭取代了光電探測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以非接觸式量測,來進行影像偵測臉部血液流動的變化,本技術可以同時整合量測血壓、血氧、心率、心率變異HRV及壓力指數等五項智慧生理資訊,使用者只要面對一般webcam或手機鏡頭5秒,即可於30秒內完成偵測並顯示上述五項智慧生理指數的參考數據,並可於Android,iOS或網頁版本進行查閱。此產品對於常需出國旅遊者、出外工作者如保全業者、服務業者如計程車司機或外勞移工可達到便利的自我健康管理與量測功效,取代過往攜帶各樣生理量測設備的不便性。 目前日康科技是全世界第三家提供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的公司,此技術及服務的創新性已成功申請到發明專利。AI人臉辨識健康管理已成功與高雄某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提供該中心的會員客戶透過APP下載進行自我健康量測服務。不只是健康健檢中心,AI人臉辨識健康管理服務更與國內電視製造商合作,將開發客製Android TV APP崁入於聯網電視以提供健康量測的偵測服務。 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可快速量測並提供智慧生理數據mdash以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示範 心理諮詢AI腦波檢測設備 超前掌握客戶的心理健康狀態 在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服務方面,日康科技不只協助諮商所在疫情時期開拓全新的遠距客戶服務管道並由心靈優步UberPsycho APP快速協助客戶媒合適合自己的心理諮商所外,更成功藉由臨床落地實證提供諮商所在心理諮詢結合AI腦波設備做腦健康評估的加值服務,並取得腦力評估檢測報告,再引導客戶至適合的心理師進行諮商。 「全台每年超過230萬民眾有接受心理諮商服務,而其中約有110、也就是23萬人以上需要進一步接受精神科的治療」,加上心理諮詢師的臨床經驗與判讀不一,潘宗賢指出,如果能透過心理諮商結合AI腦波設備做腦健康評估,優先提供客戶「心理健檢」、「心理諮商」的早期預防機制,相信就能快速掌握客戶心理狀態,避免不要的憾事發生。在經濟部工業局AI HUB計畫的支持下,日康科技與5家心理諮商所合作進行場域落地實證,提供心理諮商所AI腦健康評估設備,透過AI腦波檢測,即產出客戶檢測報告包含簡易心智評估、心律評估、自律神經評估、行為反應評估、腦健康評估、神經反應評估、腦情緒評估等腦健康評估的指標。 在AI技術突破上,日康科技在腦健康評估指標上透過腦機介面 Interface 跟設備相連,傳送生理數據,並使用長短期記憶模型及卷積神經網路進行神經指標分析,透過雲端服務自動產生認知功能評估報告做為心理健檢的量化成果。此落地實證的心理健檢方案加值服務,目前已積極透過合作的諮商所拓展至全台諮商所。未來更陸續與醫療機構與健檢中心合作並創造更多商業布局。 心理諮詢AI腦波檢測設備 超前掌握心理健康狀態 在商業模式部分,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以非綁定的付費機制,個人或企業會收到日康科技提供的AI血氧偵測卡片,並透過手機掃瞄卡片的QRCode即可進行1個月內不限次數的自我健康量測,每月僅需支付300元費用,價格相當經濟實惠。另外,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的收費也非常優惠,每月以帳號數量計價,僅需收取100元費用。對於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日康科技提供諮商所以簽年約的月租型計費方式。而AI健康管理機器人則時提供客戶買斷型的收費機制。 立足台灣放眼到國際市場 發展多元化的遠距健康服務 對日康科技而言,如何順利把產品開發出來、市場行銷及商機拓展一直是公司創業至今的挑戰。其中以公司在開發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最為挑戰,潘宗賢有感而發表示,因業界沒有前例,唯一的辦法就是回學校念書研究,所幸2年前考上博士班,研讀無數的國外期刊再整合到產品的設計開發,經歷2年心血投入才有此成果。日康科技不僅對AI強化遠距照護服務發展充滿熱誠,更相信在後疫情時代能透過AI非接觸式生理健康量測與數據參考能提供民眾和照護機構更經濟、便利快速又貼心的健康量測選擇。 在商業佈局上,潘宗賢期待在近期推廣的AI人臉辨識技術偵測生理數據產品能持續提升市佔率並開拓通路合作商機。為此,日康科技開發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允許任何應用程式所有者崁入在他們的解決方案中,並可利用SDK在Android或iOS系統設備上直接進行生理數據偵測,同時也是適用於手機、平板、智能電視或智能健康鏡等。未來日康科技將以大型健康產業為首要合作目標對象,並期待透過法人資策會協助能引薦下建立更多潛在合作夥伴。 近兩年,日康科技已積極邁向AI健康照護領域並在AI臉部辨識技術上保持 業界領先地位。面對競爭激烈的AI健康照護產業,潘宗賢表示,日康科技必須超前規劃布局,短期優先將AI人臉辨識技術偵測生理數據產品供公益宗教團體免費使用,以打開產品知名度。而中期將以大型健康產業企業如健檢中心為合作伙伴,藉由合作中大數據資料蒐集並規畫朝向客製化的健康產品服務。對於長遠發展,日康科技預計今年年底將在美國德州設立分公司並建立當地經銷通路,積極展開針對越南、中東、南美洲等新興潛力市場的商務拓展。 知人知面不知心,日康科技打破傳統利用AI人臉辨識技術30秒即可偵測到多項生理數據,洞悉個人即時健康狀況,真正達到知人知面也知心。潘宗賢表示經多年努力開發完成的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日康科技期許立足於台灣放眼到國際市場,創造更多元化的遠距健康服務發展。 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