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年 解決方案】 防堵傳統市場或遊樂園區成為疫情破口 台灣資料科學「訊號雲」天線建奇功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地方政府積極防堵疫情擴散,雲林縣政府使用「訊號雲」中的「人流分析天線」來偵測裝置訊號,並利用AI演算法模型推估場域中實際人流,以防堵傳統市場、熱鬧商圈成為疫情破口;台北市政府則將天線佈建在松山文創園區、市立動物園、市立美術館、貓空纜車及台北地下街,並與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通力合作,這些系統建置的幕後功臣就是台灣資料科學公司。

運用「訊號雲」中的「人流分析天線」偵測市場群聚狀況。

▲運用「訊號雲」中的「人流分析天線」偵測市場群聚狀況。

「從公司成立第一天,我就在想,所學技術要如何對人類做出貢獻,哪怕是一點點都好!」台灣資料科學公司執行長卓瑩鎗博士,放棄穩定的國立大學教職工作,憑藉著對科技的熱忱與未來創新時代的盼望,以世界變更美好為初心,投入創業行列。這場百年大疫改變了全世界的日常型態,也讓卓瑩鎗找到科技防疫的著力點與貢獻之處。

人流資訊流分析天線 掌握訊號偵測大數據

台灣資料科學公司所研發的「人流資訊流分析天線」,設計動機起源於智慧零售,其設備原理係運用天線來偵測場域中載有Wi-Fi及藍牙訊號的裝置,如:手機、平板、筆電、iWatch、藍牙耳機等。「人流資訊流分析天線」能明確辨識出場域中人流、行走動線與習性等數據,分析各時間產生的人潮流動狀況,幫助店家或自動販賣機掌握人流統計、分析熱區,同時運用大數據加上AI所產出的行銷數據報告,使得店家對於人流的掌握更為精準,無論是預先備料數量及準確預估銷售情況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台灣資料科學公司的發展領域鎖定在智慧零售、運輸業、保全業和金融業,並朝向智慧物聯網(AIoT)及資訊安全領域發展。「台資科擁有訊號天線的專利,但製作天線蒐集數據只是其一,產出有價值的數據分析報告更加重要,這個才是買家所在意的」,卓瑩鎗指出,有網通大廠看好台資科的技術,原本想要購買相關專利,投入這塊市場。但其實佈建天線不難,難的是數據蒐集回來之後,必須有強大的AI團隊在雲後面做分析。網通大廠最後提出與台資科策略聯盟,由網通大廠製作訊號天線的硬體裝置,成本可以大幅下降約六成,而台資科負責產出數據分析報告,雙方合作的AIoT軟硬整合解決方案一起去搶攻海外市場。

▲「訊號雲」不只應用在計算人流,也可跨足保全及資訊安全領域。

「訊號雲」不只應用在計算人流,也可跨足保全及資訊安全領域。卓瑩鎗指出,以保全業而言,一般監控系統採用架設錄影機的方式,若宵小避開攝影機,可能就無法偵測到。但若將天線佈建在屋內一隅,訊號天線只要監控到異常的Wi-Fi或藍牙訊號,會立即發送警示給保全公司,以利採取進一步的防範措施。

訊號天線系統主動通報 降低銀行個資外洩的風險

在金融業資訊安全領域的應用,銀行個資外洩造成存款盜領事件的案件屢見不鮮,為何會發生類似案件?主要為詐騙集團或不肖分子利用與銀行雷同的無線網路ID,在銀行大廳或附近提供免費連網服務,讓客戶無疑有他連線,進行網路交易,此時犯罪集團就蒐集客戶帳號等個資,造成客戶資料大量外洩的重大資安事件。在台資科的解決方案中,只要在銀行營業大廳裝設訊號天線,天線端接收到異常帳號或裝置,會主動通報銀行監控中心,立即採取防火牆阻擋的動作,並將之列入黑名單訊號中,就能防杜資料外洩的事件發生。

▲台資科參加「總統盃黑客松競賽」晉級決賽全國二十強,總統蔡英文(圖中)特別與團隊交流。

事實上,這個被卓博士稱之為「資訊流天線」的訊號天線,不僅可以放在金控、銀行營業場所,還能佈建在營區、國防單位等軍事場域,作為門禁、資安及保安等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三級警戒期間,因為不希望員工身涉染疫之風險,即使醫院有人流監控的需求,卓瑩鎗也不忍心派同仁去施工,然而,營收大幅下降也讓卓瑩鎗認知到,市場不能只侷限在台灣,因此,他積極找尋策略夥伴將「訊號雲天線」解決方案輸出到海外去。

台資科的海外發展策略,是跟著台灣網通大廠的腳步,服務落地之後,則交給當地國家的SI業者,做安裝及後續的售後保固工作。隨著行動裝置微小輕薄化,台資科預計在三年內將訊號天線「晶片化」,不僅可以直接嵌在POS機上,也可以放在消費性電子設備中一起出廠,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台灣資料科學公司今年成立快滿四年,過去從行動支付無現金大數據到現在做人流分析無線訊號大數據,一直都在資料處理的領域中打滾。身為一家AI新創公司且同仁人數已慢慢逼近200人大關的發展趨勢,在台灣的新創界算是少見的。

台資科的座右銘是「從SI到AI,從無現到無線!」,台資科的天線人流偵測技術領先市場約12-18個月,但卓博士認為,要持續擴大領先優勢,就必須透過專利佈局和世界級通路。曾經擔任過大學教授的他,正領導公司團隊透過「各式訊號判斷不同場域特性」的專利,並且運用過去在無現金支付領域的專長,撰寫一些跨領域複合式專利,把「無現」和「無線」兩件事情整合在一起,建立出一個又一個讓後起之流較難以追上的門檻。

經濟部協助台資科無償拍攝「訊號雲天線」的宣傳影片,並免費輔導進入日本和美國市場,台資科全體同仁對這件事情很感激。台資科近期義不容辭努力為國家科技防疫盡一份心,目前手上正在處理國防部的門禁系統專案、法務部的科技監控專案、衛福部的紓困資料處理專案。這些事情對於卓瑩鎗而言,能夠用商業智慧和科技為人類生活的小小不完美之處略盡棉薄之力,而這也是他創業以來最大的成就及動力。

▲台資科卓瑩鎗博士以亞洲物聯網聯盟秘書長身分,參與國發會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記者會。

推薦案例

【解決方案】台灣軟體科技實力媲美國際 Golface智慧服務促高球轉型
台灣軟體科技實力媲美國際 Golface智慧服務促高球轉型

相較於日本9成的高爾夫球場沒有桿弟,均採取全自動化服務模式,台灣的高爾夫球場管理維運仍高度仰賴人力。面臨高達7成的缺工問題,導入場地管理與會員管理平台,提供高球智慧化服務,或許是高爾夫球場業者轉型應該慎重思考的課題。 「台灣的軟體技術已不輸國外,絕對有輸出國際市場的能力」,成立於2014年,成立初衷即以科技為核心,想打造台灣第一個高爾夫娛樂平台的綠夾克運動事業Golface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廖聰哲已深耕高球智慧化服務長達9年時間,他深諳高爾夫球場服務的「眉角」係指訣竅,服務要做到哪要怎麼服務球友需要甚麼管理者欠缺甚麼Golface已累積豐富的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推出整套智慧高球解決方案。 全球首款聯網智慧高爾夫球車上路 自動化球場不再是夢想 5月中旬,Golface所研發的ARES Smart Golf Cat全球首款聯網智慧高爾夫球車正式上路,這款電動球車搭載專用的行車電腦主機、兩組獨立聯網系統、AI視覺辨識攝影機、高精準GPS定位系統等多項智慧輔助功能,球場可以放心讓球友自行開車下場擊球,同時也能即時監測球友是否有違規駕駛行為,有了數位消費軌跡,保險公司才願意承保。 具體作法是:球友在預約平台預約球車之後,取得一組QRCode,在平台上付費完之後,到球場上透過QRCode解鎖球車,就可以將智慧球車開到球場。球場管理平台就可以監控及限制球車可以行經的區域,不必擔心車會開出車道。使用完之後再透過球車平板返還球車,在這過程中,客人有違規行為直接在帳號內進行扣款,情節嚴重者將禁止受理球車使用。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無人化」目標。 ARES Smart Golf Cat為全球首款聯網智慧高爾夫球車,於2022年5月正式上線營運 「由於市場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桿弟招募與培訓不易是目前市場上共同面臨的痛點,日本有9成的球場沒有桿弟服務,台灣球場雖有桿弟,仍出現7成的人力缺口」,廖聰哲接著說,這款智慧球車平板電腦搭配手機APP,就成為最強的智慧桿弟,Golface正試圖拚上「自動化球場」最後一塊拼圖。 累積消費數位軌跡 進行客層分群進階服務 從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Golface陸續推出球車平板電腦、手機APP、高爾夫球預約平台、教學影片Golface TV、高爾夫球旅遊及智慧球車。智慧球車已於5月上線營運,現階段有4輛,預估今2022年下半年會量產,不過,智慧球車現階段仍由球友自行駕駛,預計明2023年初可透過遙控駕駛,第三階段才會開放無人駕駛。 透過球車平板及管理系統,管理人員可以透過螢幕了解球場狀態,以視覺畫圖表呈現各球車的即時位置及相對位置、球車出發時間及服務客戶時間的多寡、服務哪些客人、每洞時間進行多久等資訊,有助於管理者掌握目前球場內的消費情況,以有效減少塞車,降低客訴的情況。 「以前都是用工作人員的人腦去想像,現在則可以運用圖像呈現場內即時情況。讓不懂打球的人也可以從事這項工作」,廖聰哲強調,以往場控均由有豐富經驗的職業選手擔任,現在缺工又需要專業人員從事此項工作,更加難找。因此,運用數位工具取代人力,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球車平板電腦已進軍日本高爾夫球市場,設置於福岡世紀高爾夫球場 Golface的球車平板已導入國內14家球場,同時已正式進軍日本市場,獲得福岡世紀高爾夫球場青睞,將平板電腦設置在球車上,提供自動語音播報擊球策略、距離碼數、視覺化圖表顯示擊球數據等各項服務。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國境封閉,Golface運用OTA技術遠端軟體更新提供軟體更新與問題排除,使得服務不中斷,深獲日本球場肯定。 廖聰哲表示,台灣的軟體技術並不輸日本等其他國家,但仍需要更多球場支持,才能協助產業智慧化轉型。 「要協助高爾夫球場轉型,第一步驟就是要數位化」,廖聰哲指出,Golface幫助球場累積數據及資料,可以更了解客戶服務周期與擊球節奏,讓球場維持不塞車又可以服務更多客人,截至目前為止,Golface已累積2萬多支球隊、350萬張成績卡及1,000多萬筆的資料,透過所收集的資料與消費者行為,幫助球場提升管理績效、客層分群服務、降低客訴及離峰時段的行銷規劃均有相當大的助益。 Golfac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廖聰哲深耕高球智慧化服務9年,將打造台灣第一個高爾夫娛樂平台

這是一張圖片。 This is a picture.
智慧工地安防平台

永億智慧工地安防平台示意圖 nbsp 在建築工地施工中,為控制工作場所的安全,實行安全防護措施及制定相關流程成為必要的條件。每位企業主都希望將工業安全風險降到最低,為了降低工安事故的機率,對於個人防護設備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及防護措施的檢測尤其重要,永億智慧工地安防平台,採用AI嵌入式系統,不僅能夠檢測工人是否正確佩戴安全帽等,並提供進出工地門禁管理,對工人的身份授權進行驗證。 智慧工地安防平台,亦是政府在推動智慧建築標章環節,其中「智慧工地管理」被列為「維運管理」指標三大項目之一,說明「智慧工地管理」重要性,本解方案依門禁管理、監視器管理、安全管理、環璄監測等面向之,AIOT 解決方案。 功能特色 nbsp

【解決方案】AI電眼取代人眼 慧演智能運用AI幫製造業做品管
AI電眼取代人眼 慧演智能運用AI幫製造業做品管

因應製造業少量多樣的客戶需求,亟待可以找到從雲端到終端的AI解決方案。慧演智能提供軟硬整合解決方案-BailAI影像檢測解決方案,來協助傳統製造業提升製程效率及產品品質,達到轉型的初步目標。 政府宣示2017年為台灣「AI元年」之後,台灣AI新創公司如春筍般林立,成立於2018年的慧演智能即鎖定智慧製造,提供AI影像分析與流程優化的平台,以深度學習的方式檢測產品的瑕疵和組裝的步驟異常,協助企業建置從終端到雲端的基礎設施,讓工廠生產端可以自動化監控,以提升製程的效率和品質。 熟悉產線品管流程 以AI影像檢測作為創業主軸 慧演智能創辦人暨執行長劉雅雯年紀輕輕,在大學畢業之後即進入製造業,在硬碟零件的塑膠射出製程擔任品管職務,「當時已經在產線上,對於生產機台的產線流程相當熟悉」,她之後轉換跑道擔任行銷企劃、接著又擔任過AI產品經理,在時機成熟之後,劉雅雯決定創業,以製造業的AI影像辨識作為創業主軸。 「企業的困難在於缺乏AI開發團隊,即使有了AI團隊,開發專案要花很多時間,至少6-12個月」深諳市場痛點的劉雅雯表示,平台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傳統製造業不需要程式開發背景的員工,也可以自行打造AI模型的平台,從遠端協助產線的故障排除及後續的系統維護作業,來幫助企業節省開發時間及人力成本。 BailAI影像檢測平台使用場景 面對市場上提供AI影像辨識的競爭對手非常多,慧演智能的技術優勢何在劉雅雯表示,現階段許多企業備有AOI光學檢測設備,但AOI光學檢測在應用上的瓶頸是,只能用於產線速度快、數量多的瑕疵檢測,而每回檢測或生產都要重新調整參數。而根據她對產業的了解,受限於AOI設備動輒上百萬元台幣起跳,大部分中小型傳統製造業,並不具備雄厚的財力,但他們又想要做自動化檢測,這就是慧演智能的機會。 劉雅雯接著表示,傳統製造業不可能養一個包括AI工程師、資料工程師、雲端架構師、終端架構工程師等專業人才的技術團隊,而慧演智能擅長於軟硬體整合,企業透過BailAI影像檢測平台,就能輕鬆解決產線上的檢測問題。換言之,客戶只需提供影像或樣品,交由慧演智能訓練模型、部署模型及系統整合,即可輕鬆使用AI技術進行產線流程優化及監測。 參加AI新銳選拔賽 組裝行為影像辨識辨識率達9成以上 舉例而言,某家連接器廠商,技術團隊只有1-2位AI工程師。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大部分作業員都在產線上,而品管及高階主管在遠端,公司欲透過遠端監控方式掌握產線實際情況。慧演智能透過工業相機拍攝產線畫面,並將AI影像分析傳送到遠端,主管及品管人員可以透過螢幕來觀察產線組裝有無錯誤,如連接器頭跟線路有沒有接好等問題。 慧演智能的AI影像檢測架在微軟的Azure雲端平台上進行作業,也會透過終端設備,如NVIDIA的邊緣運算設備放置於檢測站周邊,透過雲端到終端的整合解決方案,協助傳統製造業提升產線效能與及早發現問題。現階段慧演智能的客群包括航空、電子周邊、連接器及金屬等相關產業。 組裝產線人體行為辨識組裝流程解決方案,準確率達9成以上 為了實證技術深度,慧演智能參加經濟部工業局2021年AI新銳選拔賽活動,為光寶科技提供「組裝產線人體行為辨識組裝流程」解決方案,透過相機及AI影像辨識的方式辨識產線作業員的有效工時及無效工時,也就是透過影像辨識手的姿勢及位置,來判斷作業員的組裝行為,其精準率可達9成以上。 劉雅雯補充說明,由於電子零組件組裝工序較複雜,多以人力為主,無法以機械手臂取代,因此慧演智能在光寶的組裝站裡,用鏡頭拍下作業員組裝的流程,再針對影片進行演算法的訓練、校正,最終訓練出的模型能直接判斷組裝過程是否出現任何錯誤,以改善整體流程。 導入BailAI影像檢測平台 專案開發時間可望縮短至1個月 成立三年多以來,慧演智能累積不少專案經驗,希望能將專案經驗產品化,劉雅雯指出,將於今2022年完成BailAI影像檢測試用版,客戶可依檢測物件的精細度選擇工業相機、視訊相機,甚至於X光來擷取影像,再透過平台做影像自動標記,慧演智能會提供符合場域的AI應用模型,供客戶使用,也可以在雲端終端做推論,便於製造業上線使用。包括金屬產業、工業電腦的金屬機殼、連接器、電子周邊,機械零件,皆可利用平台進行瑕疵檢測及物件辨識。 現階段慧演智能將持續提升技術能力,累積客戶的經驗完成產品化,同時加速AI檢測落地應用,中期將建置終端雲端基礎設施,將企業AI專案開發時間從6-12個月縮短至1個月,降低企業使用時間及使用門檻。長期目標將鎖定台商聚集較多的東南亞市場,將軟硬整合AI解決方案拓展到海外市場,擴大營運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