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年 應用案例】 防患於未然 麗臺科技研發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可及早發現病徵

隨著高齡人口增加,伴隨著各種慢性病的發生機率日增,其中,心臟衰竭不僅是隱形殺手,由於心衰疾病的病程非常長,復發機率高,造成醫護人員的負擔加重。然而,利用通過醫療認證之心電心音裝置,搭配心臟衰竭風險AI預測評估及遠距照護系統可輔助診斷幫助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以利於後續病患的醫療或轉介。

心臟衰竭病程長 醫療支出是糖尿病5倍

如果你有呼吸易喘,甚至稍微動一下就喘,或是夜晚睡覺的時候,容易從睡夢中驚醒,需要坐起來才會比較舒服,又或是下肢容易有水腫等狀況,甚至合併有焦慮、不安、疲倦、食慾下降…等症狀,當心!很有可能是心臟衰竭。

根據統計,全球心臟衰竭人口約有6000萬人,每年新增的心臟衰竭人口約500萬人。中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將近2.9億人口,占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而全中國約有1200萬心臟衰竭病人,佔心臟病死因的59%以上。尤其心衰疾病的病程非常長,且復發及再入院率非常高,使得醫療支出的成本是高血壓的2倍、糖尿病的5倍。

根據美國研究統計,心肌梗塞及心臟衰竭病人的30天內死亡率分別為16.6%及11.1%,並且30天內再住院率分別為19.9%及24.4%。心臟衰竭的症狀因為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肺阻塞,氣喘等疾病相似,有18.5 % 的誤診率,對於醫療院所而言,是相當棘手的問題。

麗臺科技為顯示卡大廠,2000年起投入醫療及健康照護領域。由於董事長盧崑山曾分別與2011年及2015年兩度心臟病發,因此,麗臺科技專注於健康大數據,自主研發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此一AI應用讀取病患的心電圖以及心音圖做出異常檢測以及心臟衰竭的風險預測模型,可及早發現疾病徵兆。

麗臺科技自主研發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 可預測病史及風險

麗臺自主研發之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具以下三種判斷功能:

1. 心臟衰竭病史之預測 將心電及心音圖資料分類為「具心臟衰竭住院病史」以及「未具心臟衰竭病史」兩類。

2. 心臟衰竭風險預測 將心電及心音圖資料給予發生的心臟衰竭風險預測值。

3. 心臟衰竭再發生風險預測 針對已有心臟衰竭的患者判讀其心音圖及心音圖,判斷其心衰再發生之風險預測。

麗臺科技表示,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應用可輔助醫師更有效率且精確的診斷,以利後續病患的醫療或轉介。舉台北榮總研究心臟衰竭的離院病患為例,根據心電心音同軸檢測裝置所計算出的EMAT(電機活化期指數)與SDI(心縮不全指數)作為治療指引的病患,會比依據傳統症狀做為治療指引的病患,有更高的存活率,此研究也已刊登於國際心臟權威期刊JACC,獲得國際市場肯定。

系統廠商可將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作其他加值應用。

▲系統廠商可將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作其他加值應用

麗臺科技表示,合作系統廠商可選擇自建心臟衰竭AI風險預測引擎,將自有系統之心電心音圖上傳到麗臺心臟衰竭AI風險預測引擎後,引擎回傳風險預測值,做為系統整合廠商/合作廠商的加值應用輸入。

不僅臨床使用 心臟衰竭AI風險預測引擎可延伸居家或工作場與使用

此外,這套系統也可以延伸至其他應用,包括:

一、醫院門診快篩:醫師可使用心電心音記錄器及心臟衰竭AI風險預測模型,在門診、急診進行10秒快速檢測,評估病患心臟病史及心臟衰竭風險。 二、出院風險評估:醫師可使用心電心音記錄器及心臟衰竭AI風險預測模型,評估病患住院期間的心臟衰竭風險,檢測數據可作為出院前的風險評估及預後指標。

三、居家連續照護:病患可使用心電心音記錄器、穿戴心電圖記錄器,透過居家傳輸盒(閘道器),在家量測心電心音訊號,並上傳至amor健康雲平台進行心臟衰竭AI風險預測分析。病患可透過APP自主健康管理,檢視歷史生理趨勢;疾病個管師可透過健康管理後台Web管理會員健康。

四、居家康復訓練: 病患可配戴健康手環,進行活動、疲勞、循環、睡眠檢測,透過手機APP自主管理健康及觀察心臟衰竭風險,進行運動及康復訓練,幫助身體快速復原。

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系統可以延伸至員工居家照護等應用。

▲心臟衰竭AI辨識技術系統可以延伸至員工居家照護等應用。

此外,在工廠或辦公室等場域也可以透過這套系統達到員工健康管理的目標,應用的方向包括:

一、工作場域之作業安全單位:在員工執行工作業務前發給員工穿戴心電圖記錄器。

二、業務執行者生理監測:員工於執行業務或訓練時,配戴穿戴心電圖記錄器之疲勞警示,警示生理狀態是否可繼續執行任務。任務執行段落可使用資料傳輸盒或APP 將生理監測資訊上傳至健康管理平台,並評估作業員工心臟衰竭風險,檢測數據可作為企業資源人力單位做為風險評估及公共安全對應指標。

三、工作場域生理監控中心照護:工作場域的生理監控中心可透過健康雲平台,檢視並記錄員工值情時之歷史生理趨勢。

四、工作場域之護理單位:護理單位在接收生理監控中心指示,可依據值情員工的生理趨勢給予健康管理的建議;護理中心可透過健康管理後台Web管理員工健康。 五、員工可配戴健康手環,進行活動、疲勞、循環、睡眠檢測,透過手機APP自主管理健康及觀察心臟衰竭風險,進行運動及康復訓練,幫助身體快速復原。‬‬‬‬‬‬‬‬‬‬‬‬‬‬‬‬‬‬‬‬‬‬‬‬‬‬‬

工作場域應用心臟衰竭雲端照護及大數據中心示意圖。

▲工作場域應用心臟衰竭雲端照護及大數據中心示意圖

推薦案例

【導入案例】屈臣氏導入insider AI 技術平台 加強客戶體驗提升轉換率
屈臣氏導入insider AI 技術平台 加強客戶體驗提升轉換率

擁有台灣實體連鎖藥妝龍頭地位的台灣屈臣氏,近年來持續擴大數位轉型的腳步,自2014年成立屈臣氏網路商店,積極發展電商市場外,更透過結合Insider的AI技術,自營的官網加上藉由大量的門市銷售數據、會員消費行為累積,及AI的個人化推薦、在最佳的時機點投放最佳的接觸訊息給使用者,大幅提升消費者在Online成交與在線下購物的OO全通路消費體驗,大大提升轉換率。 OO線上加線下 提升客戶轉換率,帶動業績成長 屈臣氏集團為全球零售巨擘,過去30年在台灣落地深耕,專精於零售、門市營運SOP流程優化、零售供應鏈等,但對於電子商務平台經營只有數年,在電商領域如何提升轉化率、透過個人化的AI演算法提供客戶最佳化購物體驗並無足夠的人才與技術資源。 相比於在零售業經常被討論的「O2O」(online to offline),屈臣氏奉行的方向則是「OO」,也就是線下加線上。目前在屈臣氏網路商店下單的客戶,約有兩成會選擇到門市現場取貨。這時門市人員的服務如果到位,扮演現場購買的「觸媒」,就有機會利用線上商店導進來的客戶,為實體店創造額外業績。 根據統計,屈臣氏擁有將近600萬會員,在實體門市零售領域交易資料量龐大,但對比擁有120萬以上APP活躍用戶及近300萬App 下載量,會員活化的程度仍嫌不足,若能夠透過AI技術進行數據整合,也就是透過AI提供客戶進行最佳化的商品推薦以提升客戶從Offline 行為轉換至Online消費,或是導引線上客戶前往門市消費,將可提升大大客戶轉換率,帶動業績成長。 首頁個人化推薦模組:為您推薦 屈臣氏原始使用的開發套件為全球系統商SAP的電商解決方案Hybris,對於電子商務比較偏向單純展示、銷售,缺乏足夠技術資源處理提升消費體驗升級的相關解決方案。 Insider是一家行銷科技(martech)公司,在全球25個城市設有據點,並在台灣有專業的顧問團隊,提供顧客在地化的數位解決方案,致力於以技術優化數位行銷成效,幫助品牌推動數位成長。Insider是許多國內及全球企業包含屈臣氏、家樂福、IKEA、Lenovo、愛迪達、信義房屋、新加坡航空等大型企業的合作夥伴,在透過AI技術提升客戶轉換率、回購率、及提升廣告投資報酬率績效卓著。 屈臣氏引進insider AI演算機制主要是為了加強客戶體驗,透過AI的個人化、整合式行銷模組提升顧客戶消費的互動體驗。進而提升電子商務轉換率,以及透過AI的功能找尋對的客戶,增加新的客群、提供顧客更好的購物消費者體驗。 各頁依據客戶行為觸發折扣碼複製功能推薦 Insider 有許多原本已經研發好的技術模組,可以提供各種客戶於應用情境內去使用,搭配客戶在特定情況下所需要提升轉換率,可以提供許多不同功能的模組使用,目前屈臣氏電商網站APP使用insider不同模組,另有部分也會根據屈臣氏的特殊屬性,例如民生回購、導App需求、刮刮樂折扣碼,去設計因應屈臣氏客戶特殊情境的轉換套件或個人化推薦模組。 引進Web APP 個人化推薦、轉化模組套件 有效提升轉換率10 屈臣氏目前已經導入模組中的前四項,預計在2021年完成全部五項模組導入後,預期提升線上線下的互相導購,進而全面提升屈臣氏的整體電商及零售業績。 1 Web Recommendation Conversion Suit 2 App Recommendation Conversion Suit 3 InStory for eCommerce 4 Mobile App Template Store 5 Insider Architect 屈臣氏目前已經導入AT模組,預計2021年底完成 屈臣氏2020年與insider合作以來,引進了Web APP 個人化推薦、轉化模組套件,已有效提升成交轉換率達平均10以上,ROAS 平均10以上。 未來屈臣氏也希望能將POS銷售紀錄導入insider CDP,可以達成更優化的OO互動機制,完成全通路的消費體驗。 透過結合Insider的AI技術,自營的官網加上透過大量的門市銷售數據、會員消費行為累積,以及AI的個人化推薦、在最佳的時機點投放最佳的接觸訊息給使用者,將大幅提升消費者在Online成交與在線下購物或是進入屈臣氏門市創造互動的機會。藉由新技術在電商寡占的領域,為屈臣氏在消費者心中保持美妝保健類別中獨特的領導地位。

【導入案例】汙水處理的救星 結合大數據與AI技術打開環保產業另一片天
汙水處理的救星 結合大數據與AI技術打開環保產業另一片天

隨著水資源枯竭與環保需求,汙水處理廠導入AI技術來協助觀測預警的需求日益增加,中欣行的汙水處理結合大數據與AI技術,打開環保產業另一片天,未來除了提升汙水處理產業的科技動能,更能夠推廣到其他類型產業,促進科技與經濟發展。 創立於民國69年的中欣工程行後更名為中欣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內操作維護專業領域最具規模及技術之大型環保公司。中欣行進行的污水下水道系統操作維護工作實績遍佈全台,包括科學園區、工業區、國際航空站、學校、集合式住宅、國家公園及工廠等。 汙水廠導入AI系統 精準縮減加藥時間與降低水質超標罰款風險 中欣行於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汙水處理廠導入「AOMBR碳源與曝氣之智能強化控制系統開發」,能精準預測風量控制與縮減加藥時間,降低動輒上百萬的罰款風險。 中欣行表示,因應先進產業蓬勃發展及放流水標準漸趨嚴格,當設備控制失之毫釐,水質將差之千里。 近年污水處理設施多已加入設備自動控制之功能,現場狀況卻常常與學理略有偏差,導致很多情況下良好的處理技術需因地制宜,時時滾動時時調整,方能達到良好的出流水質控制。「放流水的水質越來越好,操作人員壓力只會越來越大。這是中欣行最大的痛點」,一位內部主管不諱言地說。 定期的水質檢測與設備保養維護,能確保放流水低於法規標準。 也就是說,每天操作人員需掌握設備與水質狀況,若有突發的進流水質異常或設備跳機,問題環環相扣下就會產生污染,所以每天除了做好維護保養與檢測的工作,更需要緊盯儀表板隨時確認系統正常,不僅耗費人力也耗費精神。 中欣行的現場操作人員24小時輪班,時時盯著放流水的質量監測,加上要採檢水質進化驗室檢測分析,一旦汙水處理值未符合要求,就需要受到環保單位與受託單位的行政與契約罰款,也對對於員工心理造成不小的壓力。 中欣行長期以來建立累積的水質資料與員工間傳承的豐富經驗,已能全盤瞭解整個系統的操作特性,也能透過設備或水質資料的關鍵訊號,抓出處理單元的問題。如果能透過AI技術導入,代替人力檢測汙水來源,透過發生預警訊號進行系統性的評估,就能夠大大減輕人員的壓力。 反應時間由8小時縮短至4小時 節省一半時間 於是,中欣行導入「AOMBR碳源與曝氣之智能強化控制系統開發」,運用所累積的汙水數據資料,加上操作人員現場經驗的口述,透過AI技術的輔助與環境工程學理的支持,便能有效控制生物處理單元中重要的關鍵參數:碳源加藥量與曝氣量,透過污水處理的AI化,使污染物去除、微生物生長、設備節能及操作節藥之間取得平衡,獲得合理化的操作控制參數。 水處理碳源及曝氣參數調整步驟從數據蒐集、模型訓練到預測驗證。 長期來看,納入歷史資料的計算後,確認處理系統承受能力的上下限,AI便能在已知的邊界條件範圍中,不僅記錄過去曾經發生水質與設備作動特徵,更能透過模式預測,找出最佳解法,提供藥品使用、能源節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去除污染物的最佳成效。 根據中欣行估算,原本因為人工調整參數易造成誤差,控制反應時間需要耗費8小時,透過AI技術導入,除可降低誤差值,也能將控制反應時間縮短至4小時,節省一半左右時間。進而提升人員周轉率,更有效降低員工操作失誤造成的心理壓力,自然也減少水質超標罰款的風險。 Dashboard數位儀表板示意圖

【導入案例】光學產業AOI導入AI大躍進 徹底解決鏡片瑕疵檢測痛點
光學產業AOI導入AI大躍進 徹底解決鏡片瑕疵檢測痛點

智慧型手機、遠距工作等宅經濟發威,資通訊產業暢旺,帶動光學產業蓬勃發展。然光學鏡片的瑕疵檢測多以人眼檢測進行,不僅耗時費力,受限於人眼容易疲勞,誤判率也是光學業者揮之不去的痛點。受惠於AI技術的演進,上暘光學導入繞射光學技術拍攝,以系統拍攝後影像為數據來源,導入AI模型訓練,並將攝像系統與影像辨識整合為一產線工作站,大大提升瑕疵辨識率高達90以上。 台灣光學產值佔全球10 精密光學應用範圍日廣 光學產業為消費性電子之主流產品,於2019年即使台灣受中美貿易爭端之影響,光電產值仍達463億美元,佔全球10。其中,在「精密光學」部分,即佔新台幣870億元(約29億美元)產值。有鑑於智慧型手機鏡頭數目的增加,相較其他領域之衰退狀況,精密光學仍保有4的持續成長。 自2000年夏普推出全球首款搭載後置11萬像素鏡頭的拍照手機開始,終端消費者即對智慧型手機攝像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且隨著網際網路5G高速網路的浪潮來襲,帶動擴增實境AR或虛擬實境VR等應用市場的活絡,其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更為光學產業增添許多動能,而應用的領域更已從智慧型手機延伸普及至汽車、家庭娛樂等大眾民生市場。 光學鏡頭對於「精密光學」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成熟、網路速度的不斷提高,光學鏡頭的運用不僅僅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傳統相機、播映投影、民生車載領域,其在高精密製程之工程視覺檢測、安防應用的需求更是不斷高速成長。 光學鏡頭瑕疵檢測多以人工進行。 「光學鏡片」為整體光機系統之必要零組件,其進料後與出貨前的鏡片光潔檢測不僅左右整體產線效能發展,對終端客戶的品質承諾影響更是不容小覷。 長期以來,光學產業多以人眼檢測進行瑕疵檢查,隨著生產量的持續提升,不僅人力成本持續上漲。隨著檢驗人員的年齡增長,視力逐漸衰退,誤判率更是年年增高。且近年人力招募困難,即使有幸招募,該檢驗技術養成不易,且訓練時間冗長,無法及時因應產線人力需求。 導入繞射光學技術及AI訓練模型 提升瑕疵辨識率達90以上 現行市面充斥著大量自動化光學檢測系統,並具有多項針對鏡片瑕疵的實質案例。但經由上暘光學多年來的市場探勘與評估,該系統仍無法解決現行人工檢測之問題,其主要在於光學鏡片外型為曲面且透明,並不容易拍攝到各種瑕疵狀況,且一旦瑕疵周圍有其他雜光之干擾,判斷難度更高。且不同型號的鏡片都需依瑕疵狀況個別透過旋動打光、拍攝手法的調校方可進入到判別階段,人力耗費比例仍高居不下,並不符合效益成本。 藉此,經過經濟部工業局AI計畫執行團隊的媒合,小馬光學協助上暘光電建立有效瑕疵拍攝系統。由小馬光學提供精密繞射光學的指導,基於「光」波動的特性即可以統一鏡頭拍攝方式獲取鏡片瑕疵狀況。 現行市場拍攝系統多採幾何光學方式,幾何光學以直線光行進,對於鍍膜缺失、細微刮痕、液態髒污等瑕疵並不易拍攝。合作方案導入繞射光學技術拍攝,經過全角度的精密成像可達到比一般幾何光學元件更高的對比、更卓越的降噪程度,以獲取必要之瑕疵影像。 光學鏡頭刮傷瑕疵示意圖。 為提升本案更細緻的瑕疵檢測辨識率,上暘光學基於系統拍攝後影像為數據來源,導入AI模型訓練,並將攝像系統與影像辨識整合為一產線工作站,不僅提升瑕疵辨識率達90以上,更有助於後續自動化產線發展。 此合作案的AI模型訓練由奕瑞科技提供,目前大部分廠商導入產線瑕疵檢查AOI的系統,大多採用OCR光學字元辨識,是指對文字資料的圖像檔案進行分析辨識處理,取得文字及版面資訊的過程技術,需要達到百分之百的精確度,沒有任何容錯的空間,導致誤殺的情況時常發生。 加入AI訓練模型之後,光學鏡頭瑕疵辨識率大大提升。 AIAOI解決人力不足及誤判率過高兩大痛點 此次奕瑞科技與小馬光學合作,將奕瑞的AI系統搭載在小馬光學研發的光學檢測儀器,在光學檢測瑕疵上加入AI演算法,根據客戶提供的資料與需求,訓練AI模型辨識對於瑕疵的判定,可大幅提升判別的準確度,提生良率,並增加產線效率。透過上暘光學、小馬光學與奕瑞科技三方合作,將光學產業AOI導入AI,期望能徹底解決產業鏡片瑕疵檢測之痛點。 上暘光學自2019年設立生產線後,即希望導入智慧化生產模式。有鑑於公司營運持續成長,生產量持續提升,透過該成果的導入與拓展,將大幅減緩人力需求,更可因高準確判別率指標降低生產排程影響,進而提高生產效率。 上暘光學表示,由於開發成果落地,將可引領該技術推播至光學產業上下游業者,諸如上游光學鏡片原料供應商直至下游成品應用端,包含沉浸式遊戲設備、相關曲面玻璃產品、民生車載及安防攝像裝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