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年 解決方案】 蹲點魚塭有成 海盛科技用AI幫漁民養好魚

對曾任聯發科IC設計工程師的海盛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連唯証而言,在竹科終日面對電腦的工作,雖然忙碌卻有著對人生目標的不確定性與焦慮感,讓他不禁思考著自己所學的科技能力,是否能夠直接與人和土地連結,解決社會上的各式議題,改善人類的生活,進而改變世界。

於是,他毅然決然離開讓人稱羨的半導體產業,創立海盛科技,在家鄉台南七股的魚塭蹲點許久,與漁民搏感情,終於可以聊得一口「漁經」,取得漁民信任。海盛科技結合人工智慧、物聯網、機構設計等技術所研發的「養好魚水產養殖監控與育成系統」,以友善魚蝦與環境方式將低風險並提高產量,達成養殖永續生產。

海盛科技養好魚AIoT水產養殖育成管理系統示意圖。

▲海盛科技養好魚AIoT水產養殖育成管理系統示意圖

帶著遮陽帽的連唯証,頂著烈日在魚塭中穿梭往來,問他:為何會從科技人轉為幫漁民養好魚的創業家,他笑容靦腆地回答:聯發科的蔡明介董事長也問了他同樣的問題。「我想與人群有更多的接觸,直接了解人們的需求,找到需要科技來改善人們生活的地方」他說,因此他毅然決然離開讓人稱羨的半導體業,成為一位「半科技半漁民」。

臺灣漁民年產值偏低 透過科技提升產值潛力大

為什麼選擇養殖漁業成為創業主題呢?他舉《天下雜誌》報導指出,要顯示出產業價值,可以從每位從業人員每年產出的人均年產值來觀察這個產業是否有前景,例如,高通每人年產值新台幣2300萬元、微軟2250萬元,挪威漁民每人的年產值高達約2400萬元,是台灣電子業每人年產值(800萬元)的3倍。而台灣養殖業目前平均只有約40萬元,從40萬到2400萬,有相當大的成長進步空間。

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台灣的電子硬體、IoT設備技術獨步全球,若能結合這些科技的幫助將智慧養殖充分發揮,漁民年平均產值將可望大幅提升。 海盛科技團隊的專長在於人工智慧的影像處理技術和資料分析技術,他們運用這些技術來解決養殖魚蝦位於水下看不到所引發的風險與勞力問題,從看得到、量得到、控得到出發,讓漁民用手機便能迅速掌握魚蝦成長狀況,也能結合自動化設備,降低勞力與風險。

連唯証在台南成功大學電機系就讀期間就很喜歡養觀賞魚和賞鳥,常常跑七股去賞鳥,藉由對環境的觀察,他發現,七股魚塭荒廢的越來越多,主要受到兩大因素影響,一為年輕人沒經驗入行不易;二為老一輩沒紀錄傳承不易,因此才造成台灣漁村人口老化,養殖產量無法提升,解決上述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導入一套自動化的系統來協助養殖。

海盛科技養好魚系統以自主設計的IoT水下攝影機監控養殖魚群,並配合Edge-AI影像除霧技術,將養殖池魚隻影像變清晰,讓漁民可以用手機看得到魚群活動與攝食、判斷是否生病等,影像同步到雲端,Cloud-AI自動辨識、取樣、量測每隻魚的身長與體重等生物資訊,並自動記錄與統計整個魚群成長狀況,以報表和影像視覺化呈現,亦可分析不同養殖階段飼料換肉比,AI專家系統也可根據成長數據預測收穫日期,控制銷售出貨排程,確保供應量穩定充足。

▲養好魚系統可省下約75%人工作業時間

養好魚系統猶如一把尺 養魚細節寸寸兼顧

養好魚系統為養殖業創造了一把客觀的尺,運用這把尺,漁民們可以量測並比對不同養殖方法造成的效果,看到原本未曾注意的部分,創造出更多的用法與價值。 以往傳統人工捕撈採樣耗工費時,通常2個人花費1小時僅能採樣30-40尾,且經常不小心就會造成魚隻傷亡,經過實地驗證結果顯示,海盛科技的養好魚系統5分鐘便可在不干擾魚隻活動的狀況下,自動取樣量測300尾魚隻生物資訊,效率超高且能保證魚隻零損傷。

而養殖業者採用系統的AI成長統計,來作為入魚分池與出貨大小判斷的決策依據,取代原先人工捕撈量測紀錄30尾的傳統方法,可省下約75%人工作業時間,對於人力奇缺的養殖業,節省人力效益十分顯著。 海盛科技也逐步將研發的AI技術拓展到其他領域,如海盛科技參加經濟部工業局AI計畫「大廠出題、新創解題」的AI+新銳選拔賽,將獨家研發的全自動智能水下影像除霧演算法結合進人工智慧模型,運用於友達光電LED面板螢幕去除彩虹膜的解決方案,並獲得達成所有技術門檻的最大獎。

▲海盛科技全自動人工智慧水下監控應用可延伸至其他產業

連唯証指出,除霧技術為可自動估計水中色彩扭曲程度,自動調整各區塊的對比,來改善影像品質。比較考慮水下物理的AI模型及基於對抗式網路模型的方法,海盛所提出的方法在影像細節部分更加清晰,並在NIQE與PSNR等多個的客觀影像品質評估標準上也都取得了更好的分數。

水下影像除霧演算法技術精湛 獲得大廠青睞

此一除霧技術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後能夠有效提高魚隻辨識的精準度,在與背景顏色相近難以分辨的石斑魚上,可大幅增加3%以上的精準度,即使在特徵明顯且辨識度已經高達98%的燕魚上,也能夠再增加近1%的精準度,運用此技術讓養殖的魚隻影像變清晰後,便可做為判斷魚病的依據。 若將去除水下除霧的相關技術建構進人工智慧模型辨識層中,更可用來解決螢幕拍攝時會出現彩虹紋造成面板缺陷因遮蔽而無法被檢測出的問題,將可有效解決友達光電面板檢測時遭遇彩虹紋干擾的難題。

至於海盛科技在業務推廣上的挑戰為何?連唯証認為,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打入一個新產業,因為海盛經常面對的是傳統產業的客戶,當要跟傳統產業客戶推薦或合作一個新的科技產品時,如何取得客戶信任,達成客戶即是合作夥伴的目標是關鍵,需要時常拜訪,逐漸建立信任感,方能了解需求,才有機會進一步協助客戶解決他們的痛點。

海盛科技卓越的影像辨識及AI技術,已經逐漸獲得客戶的肯定,也與大廠建立實證關係,短期內,將以自家的養好魚系統等影像處理產品持續站穩市場,中期發展則希望拓展產品與業務服務範圍,從水下到陸上,從生產端走向消費端提供一條龍的產銷整合服務;長遠來看,海盛科技將複製在臺灣的各項成功經驗,整合夥伴資源進攻國際市場。

海盛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連唯証在魚塭作業的情況。

▲海盛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連唯証在魚塭作業的情況

連唯証與邱禹韶兩夫妻以科技專業投入智慧養殖行列。

▲連唯証與邱禹韶兩夫妻以科技專業投入智慧養殖行列

推薦案例

【解決方案】日康科技運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 知人知面也知心 自我健康不漏接
日康科技運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 知人知面也知心 自我健康不漏接

周末早晨,居住台北的李奶奶正開心透過AI健康管理機器人的螢幕與台南的小孫女視訊通話,接著上午900外傭的手機APP跳出從機器人發送的健康管理提醒,通知李奶奶要做每日生理數據量測,李奶奶面對機器人的螢幕鏡頭,畫面即顯示李奶奶的血壓、血氧、心率、心率變異及壓力指數。機器人偵測到奶奶的血壓有點高,螢幕畫面立即跳出血壓藥品圖片,輔助外傭快速搜尋藥品,讓李奶奶的服藥更加安心。這項AI遠距健康照護應用並非未來式,正是成立10年的日康科技利用AI技術強化全方位的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提供長輩們貼心的智能陪伴、可於後疫情時代提供非接觸式生理數據量測,更可大幅降低12照護人力成本。 集結電信業和銀行產業20年豐沛技術能量的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觀察,遠距健康照護需求為必然商機,決定於2013創立日康科技ZCON, 與AI技術核心團隊全力打造全方位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並於四年前加碼設定遠距健康照護平台AI化為發展目標,重返校園於博士班專攻利用AI人臉辨識技術無接觸式偵測生理數據之研究,2年後順利取得發明專利。目前日康科技是繼以色列業者和台灣交大後全球第3家提供AI臉部辨識偵測生理數據之技術和服務創新的公司並成功導入於公司的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中。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促使銀髮族照護需求與多樣化為之俱增。另外,COVID-19推波助瀾下個人生理數據的量測需求提升,加上照護機構人力短缺下,使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更顯重要。市場對遠距健康照護的需求主要區可分為居家、社居及機構三種服務對象。透過遠距照護可提供即時的生理數據偵測並上傳雲端資料儲存,有效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 看見遠距照護需求是不可逆的居家和照護機構需求,潘宗賢觀察,遠距健康照護應該具備五大元素,分別是精準照護、精準醫療、精準飲食、精準保健與智能伴陪機器人,期待透過上述五大元素能有效串聯日康科技的健康照護產品,提供銀髮族或機構更貼心的遠距照護服務。為此,日康科技利用AI技術強化全方位的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公司產品整合為4大領域,包含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遠距心理諮商平台、AI健康管理機器人及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等多元健康照護服務。 AI臉部辨識技術 非接觸生理量測 30秒內取得數據 省去照護12人力成本 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為日康科技重要核心照護平台,有效整合公司提供給日照中心專屬量測設備如血壓計、額溫槍、安糖寶-無扎針血糖偵測,並透過日康智慧照護APP下載,協助長照機構蒐集長輩的生理數據記錄並經由藍芽傳輸將資料儲存到雲端,機構即快速獲取長輩的健康數據報表。此APP也可供長輩個人下載,透過專屬帳號密碼即可精準掌握量測與紀錄個人生理數據,同時遠端家屬也可使用長輩的帳號密碼並隨時關心長輩在機構的健康狀態及過往量測記錄。透過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目前已與台灣康復輔具及照護技術交流協會所屬8家日照中心進行合作,可大幅省去12照護人力成本,並成功服務一般居家照護的長輩達2000位。 對於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潘宗賢表示2018年就開始推廣,但當時網路心理諮商不盛行,諮商所僅要求透過LINE或視訊平台進行服務,直到前兩年Covid-19緣故,導致民眾減少外出消費,因而造成心理諮商所大量流失客戶,為此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成為諮商所開拓客群的重要服務管道。遠距心理諮商平台以APP形式提供給諮商所,功能包含Google Meet視訊,線上預約,付費金流,個案管理,帳務管理,緊急通報等服務。諮商所透過日康科技取得私人專屬帳號,即可自行掌握諮商所資料庫管理狀態如心理師的人員排班控管等。對於客戶端,日康科技貼心提供心靈優步UberPsycho APP服務,當下載APP後,客戶可透過定位即時媒合到最近距離的諮商媒合地點,以完成諮商所的搜尋,後續客人即可進行線上視訊或到諮商所完成心理諮詢需求,打破傳統空間場域的限制,滿足客戶在情緒狀態即時諮詢或心靈陪伴等需求,真正做到「Anywhere, Anytime, On-Demand Service」。此產品為符合衛生局審查通過為符合法規之網路心理諮詢平台,諮商所只需要線上申請,即可展開網路諮商服務,不用再煩惱系統建置的問題。目前遠距心理諮商平台已成功與全台18家心理諮商所進行合作。 看準智能陪伴和管家是遠端照護的重要趨勢,日康科推出全台獨創AI健康管理機人,整合硬體商並由日康科技提供健康管理的軟體服務。AI健康管理機人的服務功能,包含日康智慧照護APP之生理量測串聯日康科技自家的量測設備血壓計、額溫槍、血糖機、生理量測雲端儲存與異常數據通報、視訊遠端監控、看護工的工作提醒、用藥提醒及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功能。AI健康管理機人主要以外勞看護的家庭為目標客戶,雇主可依據照護需求優先於日康智慧照護APP設定如陪伴長輩散步、長輩吃藥或長輩臥床翻拍等工作項目及時間提醒,透過機器人的螢幕畫面或語音播放來提醒外勞看護要留意照護長輩的工作事項,當外勞工作完畢後必須於機器人的螢幕點選完成鍵,以示任務完成。透過AI健康管理機人,可協助遠距雇主有效遠距追蹤外勞看護是否如期完成每日長輩照護的工作事項。此外,雇主可透APP與AI健康管理機人的螢幕畫面與長輩進行視訊對話,更可透過螢幕畫面顯示藥品圖片,降低長輩吃錯藥的風險。 潘宗賢表示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成為重要衛生行為,結合遠距照護,日康科技推出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不同於一般市面穿戴裝置如智慧手錶或手環利用電容積脈搏波PPG對使用者進行接觸性的生理偵測,日康科技則透過遠程光電容積脈搏波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RPPG進行臉部的偵測,此方法是基於從由心跳引起皮膚反射光中的微小周期性顏色變化中提取訊號。RPPG可以粗略地描述為反射模式 PPG 的修改版本,其中環境光取代了 LED,視訊鏡頭取代了光電探測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以非接觸式量測,來進行影像偵測臉部血液流動的變化,本技術可以同時整合量測血壓、血氧、心率、心率變異HRV及壓力指數等五項智慧生理資訊,使用者只要面對一般webcam或手機鏡頭5秒,即可於30秒內完成偵測並顯示上述五項智慧生理指數的參考數據,並可於Android,iOS或網頁版本進行查閱。此產品對於常需出國旅遊者、出外工作者如保全業者、服務業者如計程車司機或外勞移工可達到便利的自我健康管理與量測功效,取代過往攜帶各樣生理量測設備的不便性。 目前日康科技是全世界第三家提供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的公司,此技術及服務的創新性已成功申請到發明專利。AI人臉辨識健康管理已成功與高雄某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提供該中心的會員客戶透過APP下載進行自我健康量測服務。不只是健康健檢中心,AI人臉辨識健康管理服務更與國內電視製造商合作,將開發客製Android TV APP崁入於聯網電視以提供健康量測的偵測服務。 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可快速量測並提供智慧生理數據mdash以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示範 心理諮詢AI腦波檢測設備 超前掌握客戶的心理健康狀態 在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服務方面,日康科技不只協助諮商所在疫情時期開拓全新的遠距客戶服務管道並由心靈優步UberPsycho APP快速協助客戶媒合適合自己的心理諮商所外,更成功藉由臨床落地實證提供諮商所在心理諮詢結合AI腦波設備做腦健康評估的加值服務,並取得腦力評估檢測報告,再引導客戶至適合的心理師進行諮商。 「全台每年超過230萬民眾有接受心理諮商服務,而其中約有110、也就是23萬人以上需要進一步接受精神科的治療」,加上心理諮詢師的臨床經驗與判讀不一,潘宗賢指出,如果能透過心理諮商結合AI腦波設備做腦健康評估,優先提供客戶「心理健檢」、「心理諮商」的早期預防機制,相信就能快速掌握客戶心理狀態,避免不要的憾事發生。在經濟部工業局AI HUB計畫的支持下,日康科技與5家心理諮商所合作進行場域落地實證,提供心理諮商所AI腦健康評估設備,透過AI腦波檢測,即產出客戶檢測報告包含簡易心智評估、心律評估、自律神經評估、行為反應評估、腦健康評估、神經反應評估、腦情緒評估等腦健康評估的指標。 在AI技術突破上,日康科技在腦健康評估指標上透過腦機介面 Interface 跟設備相連,傳送生理數據,並使用長短期記憶模型及卷積神經網路進行神經指標分析,透過雲端服務自動產生認知功能評估報告做為心理健檢的量化成果。此落地實證的心理健檢方案加值服務,目前已積極透過合作的諮商所拓展至全台諮商所。未來更陸續與醫療機構與健檢中心合作並創造更多商業布局。 心理諮詢AI腦波檢測設備 超前掌握心理健康狀態 在商業模式部分,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以非綁定的付費機制,個人或企業會收到日康科技提供的AI血氧偵測卡片,並透過手機掃瞄卡片的QRCode即可進行1個月內不限次數的自我健康量測,每月僅需支付300元費用,價格相當經濟實惠。另外,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的收費也非常優惠,每月以帳號數量計價,僅需收取100元費用。對於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日康科技提供諮商所以簽年約的月租型計費方式。而AI健康管理機器人則時提供客戶買斷型的收費機制。 立足台灣放眼到國際市場 發展多元化的遠距健康服務 對日康科技而言,如何順利把產品開發出來、市場行銷及商機拓展一直是公司創業至今的挑戰。其中以公司在開發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最為挑戰,潘宗賢有感而發表示,因業界沒有前例,唯一的辦法就是回學校念書研究,所幸2年前考上博士班,研讀無數的國外期刊再整合到產品的設計開發,經歷2年心血投入才有此成果。日康科技不僅對AI強化遠距照護服務發展充滿熱誠,更相信在後疫情時代能透過AI非接觸式生理健康量測與數據參考能提供民眾和照護機構更經濟、便利快速又貼心的健康量測選擇。 在商業佈局上,潘宗賢期待在近期推廣的AI人臉辨識技術偵測生理數據產品能持續提升市佔率並開拓通路合作商機。為此,日康科技開發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允許任何應用程式所有者崁入在他們的解決方案中,並可利用SDK在Android或iOS系統設備上直接進行生理數據偵測,同時也是適用於手機、平板、智能電視或智能健康鏡等。未來日康科技將以大型健康產業為首要合作目標對象,並期待透過法人資策會協助能引薦下建立更多潛在合作夥伴。 近兩年,日康科技已積極邁向AI健康照護領域並在AI臉部辨識技術上保持 業界領先地位。面對競爭激烈的AI健康照護產業,潘宗賢表示,日康科技必須超前規劃布局,短期優先將AI人臉辨識技術偵測生理數據產品供公益宗教團體免費使用,以打開產品知名度。而中期將以大型健康產業企業如健檢中心為合作伙伴,藉由合作中大數據資料蒐集並規畫朝向客製化的健康產品服務。對於長遠發展,日康科技預計今年年底將在美國德州設立分公司並建立當地經銷通路,積極展開針對越南、中東、南美洲等新興潛力市場的商務拓展。 知人知面不知心,日康科技打破傳統利用AI人臉辨識技術30秒即可偵測到多項生理數據,洞悉個人即時健康狀況,真正達到知人知面也知心。潘宗賢表示經多年努力開發完成的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日康科技期許立足於台灣放眼到國際市場,創造更多元化的遠距健康服務發展。 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

這是一張圖片。 This is a picture.
AI缺陷智能化檢測-降低製程耗能智慧監控解決方案

AI缺陷智能化檢測-降低製程耗能智慧監控解決方案 當一片貼片陶瓷基板上有超過2萬顆貼片電阻,應該要如何快速檢測答案是用AI來檢測。 在當前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雷科自豪地宣布其雷射加工技術的顯著進步,這一突破得益於人工智慧AI領域的創新應用,雷科致力於將先進的AI技術整合至雷射加工機中,於2019年與合作廠商共同開發出全球第一台結合AI技術的雷射加工機,並以此為基礎上進一步在2023年打造了首台結合AOIAILASER的陶瓷載板檢測機。 智慧陶瓷載板檢測機 藉由AI與機器學習的導入,加上樣本大數據的累積,在系統愈變愈聰明的狀況下,使產品良率在一年內提升5、將檢測速度由原本2分鐘片大幅降低至20秒片、大幅降低了檢測成本、在前段有效率檢出與雷射標示後,可降低後段製程上的浪費,減少整體場域碳排、並可自動產出詳細檢驗報告,以進行數據分析與優化,有助於提升設備產能、降低人為疏漏,使雷科的設備產品更具價值、強化我國電機電子產業之國際競爭優勢。 雷科股份有限公司Laser Tek成立於1988年,並於2002年正式掛牌成為上櫃公司,成立迄今已成為具指標性之SMD電子包裝材料、SMT檢測設備、雷射設備等全球性銷售通路服務及設計製造商之一。 雷科總經理擁有20多年雷射整合經驗,他觀察到被動元件客戶每個月產能可超過10億顆SMD元件,但伴隨著SMD元件尺寸持續微型化發展,其生產製造時之瑕疵檢測作業變得更加困難,一片陶瓷基板上動輒上千上萬顆元件,元件尺寸越小,印刷雷射加工位置更加微小,檢測難度就越大,而更容易出現偏差,因此生產檢查成為相當重要的一環。 R-SMD生產檢查流程 AOI良率過殺問題,靠AI來把關 而AOI檢查機是普遍且成熟的機種,但市面上的高精度AOI運作方式是以單次拍攝小圖移動拼接成大圖,精度雖高但檢查時間較久,小尺寸SMD元件更易受環境干擾,如:光照和振動等容易造成誤判;因此AOI僅能以抽檢方式估算良率,且抽檢良率差的元件也並非單獨去除,而是連同良品整個剔除;人力複檢不但成本提高,每個人的檢查標準又無法統一,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平均會發生約2-5的產品未被檢出不良品而流入後段製程,即約每月至少2,000萬顆不良品之SMD元件,因未能在初期被檢測出,而造成後續各段製程中,不良品上依然會有印刷、加工檢查等流程,無論是油墨耗材及能源的浪費,增添了成本負擔,更因此加速設備磨損、使設備運作壽命簡短,而每一階段的浪費,皆會增加場域製程的碳排放量,不利於企業的碳足跡盤查。 0402修阻後樣品照片範例 傳統AOI 自動光學檢查的高誤判率也是業者面臨的一大生產痛點,在被動元件產業對於良率「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的高標準要求,往往會把 AOI 參數設定極高規格,導致設備異常敏感。當數據參數設定過於嚴苛時,易造成高誤判率。例如:當被動元件的汙染髒汙與印刷層顏色相近時,AOI 過篩誤判率可能高達 7 成。 汙染髒汙與印刷層顏色相近AOI易誤判 雷科有別於其他AOI供應商,捨棄了小圖拼接或線掃描方式,有效避免圖像處理時硬體或環境造成的資料遺失與斷差,採用超大面陣感光相機搭配訂製高解析度鏡頭,透過特殊影像進行合成處理。合成的過程中,感光元件的每個像素位置上都包含了從多個不同位置捕捉到的光線資訊。通過將這些資訊結合起來,影像的解析度和細節得以提高,達到億萬級別的分辨率,配合多重自動調整光源,單次拍攝可處理涵蓋7070mm,影像解析度可高達5um,取得清晰影像,再透過Smart-AI技術進行分析篩選。 三大妙法打造快速檢測Smart -AI 雷科總經理分享,快速將AI技術導入並減少檢查運算時間,並開發Smart-AI有三大方法: 方法一、先以AOI方式快速將良品與含爭議的缺陷品進行二分法區隔,將檢測重心放在少數不良的辨識上。 方法二、自動標註平台簡化訓練問題:運用攝影機蒐集機台的資料,用自動標註取代人工標註,逐步訓練以拉高精度,問題越簡單,訓練所需資料越少。 方法三、AOI與AI雙軌並進:在智慧製造流程中,僅僅單靠AOI或AI無法畢其功於一役,必須由AOI先行,將特徵值標出,同時區分是良品或是瑕疵部分,再以AI方式進行標註與訓練。接著利用可重複串聯的加疊效應,其檢測效益更大,隨著訓練資料累積越多,AOI比例降低,AI比例逐漸提高。 修阻後物件偵測與訓練 透過三大方法逐步構建系統信賴度,並將資料進行缺陷整理分類,最終將AI判斷結果回傳到主機,以雷射加工方式在製程前端控管將真正的不良品剔除,減少不良品流入其他站別,造成重複檢測或重複加工的損耗。 智慧雷射設備第一,選擇LASERTEK就對了 由臺灣品牌雷科持續打造結合AI智慧檢測與雷射加工設備,以逐步建構由原材料、產品、檢測、雷射設備等相互相加疊而成的智慧化監控解決方案,以降低生產製程之耗能為目標,落實發展半導體 載板及元件加工等領域,產出能在低碳條件下仍可滿足終端使用者需求之設備產品,以快速且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來拓展國內、外需求市場,增加本土Made in TaiwanMIT設備之全球競爭力。

【解決方案】光禾感知科技智慧球場體驗 AR互動讓看球變得更加有趣
光禾感知Qubby AI智能客服 助企業從客服到知識管理全面升級

「你們營業時間是幾時」、「產品功能跟特點是什麼」、「現在有什麼優惠」、「產品有沒有報固」、「產品送修有沒有配合廠商」,對消費者來說,每一次的詢問都是獨一無二的客戶體驗,但對企業單位,這些問題每天接觸的重複性高達90以上。光禾感知科技Qubby AI智能客服能協助企業把握每次與消費者接觸的契機,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客戶服務,並透過AI優化服務流程,打造高效服務團隊。 nbsp台灣第一個 IMSNS 虛擬人即時語音互動AI客服:Qubby AI 資訊化時代造成消費行為改變,企業紛紛佈局品牌官網App、實體店面、經銷通路、第三方電商等線上線下平台,增加與消費者接觸的通路,但相對造成客服人員更大的業務負擔,需要多管道監測以便即時提供服務。光禾感知科技Qubby AI智能客服助企業一個帳號就能整合管理網頁、LINE、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和多媒體互動機等多元平台,服務支援29國語言, 7 X 24第一時間服務海內外客戶,滿足顧客需求建立良好關係,創造源源不絕的重要價值客戶。 Qubby AI智能客服特點:節省教育訓練時間、AI標準化回覆、支援IMSNS、提高客服效率、優化服務體驗、Web網頁隨處適用 nbsp3步驟高效打造企業專屬AI智能客服,免設計QA 為協助企業建立高效團隊,光禾感知科技憑藉多年海內外專案經驗,結合厚實的技術能量,將Qubby AI智能客服建置濃縮為3步驟。步驟一為創造形象,將企業形象擬人化,可上傳頭貼照片、創建現實風格或動漫風格的3D虛擬人,或是客製真人形象,將過往單向的企業溝通模式轉化為雙向的互動服務模式,不僅提升顧客品牌好感度,更是創造有溫度的服務不可或缺的一環。步驟二是選擇聲音,Qubby AI智能客服能以文字、預設QampA、語音的方式與顧客互動,語音可以選擇系統預設AI人聲,或是以AI克隆真人聲音,支援轉化29國語音,宛如本人親自服務,提升顧客品牌信賴度。步驟三建立知識庫,僅需上傳PDF即可創造AI大腦知識庫,中文文本AI翻譯支援語系,不用在一題一題設計問答,AI機器訓練學習企業及產品知識文案,自動抓取用戶問題相關知識內容,整合知識回覆,大幅縮短建置與訓練時間。 nbspQubby AI智能客服另一特色為可將「性格」,如活潑、自信、溫柔等特質引入角色中,並賦予「志向」和「使命」等特質,使客服更具靈活性,貼合企業品牌形象。結合產業Know-How,更可成為業界專屬AI客服應用,如台灣第一個專為牙醫打造的AI客服Qubby AI DentalGPT,針對牙醫知識、衛教資訊和診所常見問題,已訓練成專屬AI模型和資料庫,並整合為使用便捷的懶人包。 企業僅需3步驟:創造形象、選擇聲音、建立知識庫,就能快速打造專屬Qubby AI智能客服 nbsp Qubby AI多元應用,助企業從客服到知識管理全面升級 Qubby AI智能客服已應用於醫療業、金融業、電子業、會議展覽業、教育業、百貨零售業、公關服務業、名人等各式行業,服務內容從企業對外的產品銷售、活動推廣、客戶服務,到對內的HR助手、知識管理、法令遵循、技術維護應用等皆可使用,已成為企業最聰明且高效、直接的事業夥伴。 nbsp除助服務流程優化,讓人員可專注在處理真正困難與有價值的問題上,Qubby AI後台數據完整紀錄顧客使用AI客服的筆數、時間、平台、裝置、對話紀錄等,並可匯出資料,進一步從對話內容當中挖掘顧客洞察,開創新型態服務搶佔商機。 Qubby AI智能客服後台完整記錄用戶資訊與數據 nbsp推出免費體驗14天體驗 徵求經銷代理商共拓海內外市場 為協助企業數位轉型,OSENSE光禾感知科技 Qubby AI智能客服推出免費14天體驗方案,提供AI文字與預計語音客服、AI知識庫建置、每月6000則訊息使用量,及體驗3D虛擬人預設角色,降低企業對AI解決方案的疑慮。除深耕台灣市場,光禾感知科技積極邁進國際,如美國、日本、東南亞,於2024年1月已和東南亞最大診所管理系統廠商簽署合約,將Qubby AI智能客服帶往南向,期望為東南亞的醫療機構和民眾提供全面的AI數位服務與解決方案,創造更優質的醫療體驗,並擴大智慧醫療生態圈。 AI正掀新一次的工業革命,根據Gartner推估,全球約有 1,700 萬名客服人員任職於客服中心。客服中心 95 的成本來自人事,即使自動化 10 的服務量,每年就可省下上百億美元。從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發布的2023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也可發現,台灣仍有近半企業未使用AI服務,可見AI商機之龐大,光禾感知科技積極徵求經銷商與代理商,共拓海內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