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年 解決方案】 AI+智慧眼鏡 雄欣科技鎖定智慧照護市場 讓老者住得安心安全

在小小的照護房內,年逾8旬的王伯伯正激烈地咳嗽著,護理人員輕輕地拿著吸痰器幫他抽痰,希望讓他舒服一點,可是,眼尖的家人發現,護理人員鼻樑上戴著一副智慧眼鏡,此時,另一端醫生一邊整理手上的病歷報告,一邊即時透過螢幕了解王伯伯的狀況......,隨著精準照護的普及,在不久的將來,醫生在遠端即時掌握被照護者重要生理資訊,將是照護市場的一大福音。

事實上,在2020年成立的雄欣科技,即是運用智慧眼鏡加上AI演算法,推出智慧照護服務的AI新創公司。

透過AI+多種感測器達到智慧照護之成效

雄欣科技於2021年參加經濟部工業局AI+新銳選拔賽活動,與智慧眼鏡領導品牌-佐臻科技合作,由佐臻提供毫米波雷達及智慧眼鏡,搭配雄欣科技AI演算法,推出「AI照護辨識服務系統」及偵測及預防長者跌倒的「保命防跌系統」。其中,「AI照護辨識服務系統」,運用雷達(Radar)毫米波及飛時測距(ToF)等多種感測技術搭配點雲及mmWave深度學習分析的AI演算法,在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同時,可以偵測病患入院時生理數據及臥床照護的跌倒與離床狀態。

至於「保命防跌系統」則是利用人工智慧與3D技術,結合雷達感測設備,再透過「去識別化」技術,於即時偵測環境中有沒有人跌倒的同時,也兼顧保護個人資料。

建構AI照護辨識服務系統 雄欣科技搶攻智慧照護市場。

▲建構AI照護辨識服務系統 雄欣科技搶攻智慧照護市場

曾任職台灣IBM公司長達14年的雄欣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李佳欣李佳欣表示,在醫療試驗場域放置毫米波雷達後,搭配AI演算法,能得到患者的呼吸、心跳等生理訊號。同時,若搭配佐臻的智慧眼鏡,醫生問診時,能更即時透過眼鏡得到病患的心跳、呼吸等數值,提高效率。此外,佐臻也開發了管理平台,醫師、護理人員只要透過平台,病患的生理數據便一覽無遺。

「AI照護辨識服務系統」及「保命防跌系統」兩套系統整合之後,已於2021年6月上線並商品化,同時在去年11月底正式導入高雄市立凱旋醫院,不僅幫助醫護人員了解住民生理情況,連續監控長者的生理數據,一方面可降低醫療院所的人力負擔,另一方面,也可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及一旦病患病危,有利於第一時間掌握病徵,立即做出最佳醫護處理。

除了醫療院所之外,雄欣科技的產品另一個主力客群鎖定長照機構,現階段在台南、東部地區的長照機構,也已進行產品導入計畫。

隨選取用的輕量化設計 簡便易用成本合理

李佳欣表示,公司的產品為/服務自行開發,做輕量化的設計,依照導入機構的需求,可採取CPU運算或邊緣運算的彈性配置,隨選隨需,十分簡便,成本也相對合理。 未來,透過佐臻智慧眼鏡,可以讓診斷更即時快速。

作法是讓護理或長照人員戴上智慧眼鏡,在探視病患或住民時,將護理人員眼睛所看到的影像,即時傳送至後台,醫生可以根據即時影像,立即做出診斷,並採取適當的照護措施,對病患及時病況判斷產生效果。

雄欣科技智慧照護服務已上架新創共同供應契約平台。

▲雄欣科技智慧照護服務已上架新創共同供應契約平台

去年雄欣科技的產品/服務也已上架至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新創共同供應契約採購平台上,供政府機關、公營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以租用方式選購,未來希望持續拓展至民營醫療院所與安養中心,讓更多照護機構能運用科技進行轉型,並減輕照護市場人才荒的問題。

此外,台灣獨居老人超過30萬人,李佳欣認為,隨著老年化社會來臨,獨居長者的健康安全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若能將科技照護醫療解決方案納入輔具補助的範圍內,也有利於減輕地方政府機構對於獨居老人的照護負擔,有效降低社會成本。

延伸應用:智慧校園提升管理安全與效率

李佳欣指出,公司的核心價值是讓生命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該公司自行開發大數據、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軟硬體複合型一站式解決方案,以混合雲的開發方式,解決各類型醫療照護的痛點,提升醫護管理效率,提升住民的安全,以利醫療院所整體服務大幅提升。

雄欣科技合作對象鎖定SI業者、醫療照護院所、大型連鎖餐廳、大型場館等。 未來將計畫發展成為AI SaaS公司,將服務範圍擴增至日本、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此外,在台中東海大學任教的李佳欣,也積極推廣智慧校園方案,目前雄欣科技在東海大學建置「智慧校園」,運用校園內多達700支攝影機,建構微型AI SaaS平台進行監測,不僅可在校園內進行口罩、人流、禁區及車牌辨識,也可針對校園內的動植物做自動化紀錄,對於校園安全管理效率之提升,有相當大的助益。

隨著人口逐漸老化,居家照護成為人人面臨的課題,在醫護比過低的情況下,無論是醫院內或外延伸至照護機構,醫護都面臨人力不足的窘境,透過AI科技輔助長照市場,不失為最佳解方。除了智慧長照、智慧校園之外,雄欣科技也將其影像辨識技術運用在工廠安全和停車場車牌辨識等場域,未來的應用將無限延伸。

雄欣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李佳欣

▲雄欣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李佳欣

推薦案例

【解決方案】台灣軟體科技實力媲美國際 Golface智慧服務促高球轉型
台灣軟體科技實力媲美國際 Golface智慧服務促高球轉型

相較於日本9成的高爾夫球場沒有桿弟,均採取全自動化服務模式,台灣的高爾夫球場管理維運仍高度仰賴人力。面臨高達7成的缺工問題,導入場地管理與會員管理平台,提供高球智慧化服務,或許是高爾夫球場業者轉型應該慎重思考的課題。 「台灣的軟體技術已不輸國外,絕對有輸出國際市場的能力」,成立於2014年,成立初衷即以科技為核心,想打造台灣第一個高爾夫娛樂平台的綠夾克運動事業Golface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廖聰哲已深耕高球智慧化服務長達9年時間,他深諳高爾夫球場服務的「眉角」係指訣竅,服務要做到哪要怎麼服務球友需要甚麼管理者欠缺甚麼Golface已累積豐富的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推出整套智慧高球解決方案。 全球首款聯網智慧高爾夫球車上路 自動化球場不再是夢想 5月中旬,Golface所研發的ARES Smart Golf Cat全球首款聯網智慧高爾夫球車正式上路,這款電動球車搭載專用的行車電腦主機、兩組獨立聯網系統、AI視覺辨識攝影機、高精準GPS定位系統等多項智慧輔助功能,球場可以放心讓球友自行開車下場擊球,同時也能即時監測球友是否有違規駕駛行為,有了數位消費軌跡,保險公司才願意承保。 具體作法是:球友在預約平台預約球車之後,取得一組QRCode,在平台上付費完之後,到球場上透過QRCode解鎖球車,就可以將智慧球車開到球場。球場管理平台就可以監控及限制球車可以行經的區域,不必擔心車會開出車道。使用完之後再透過球車平板返還球車,在這過程中,客人有違規行為直接在帳號內進行扣款,情節嚴重者將禁止受理球車使用。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無人化」目標。 ARES Smart Golf Cat為全球首款聯網智慧高爾夫球車,於2022年5月正式上線營運 「由於市場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桿弟招募與培訓不易是目前市場上共同面臨的痛點,日本有9成的球場沒有桿弟服務,台灣球場雖有桿弟,仍出現7成的人力缺口」,廖聰哲接著說,這款智慧球車平板電腦搭配手機APP,就成為最強的智慧桿弟,Golface正試圖拚上「自動化球場」最後一塊拼圖。 累積消費數位軌跡 進行客層分群進階服務 從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Golface陸續推出球車平板電腦、手機APP、高爾夫球預約平台、教學影片Golface TV、高爾夫球旅遊及智慧球車。智慧球車已於5月上線營運,現階段有4輛,預估今2022年下半年會量產,不過,智慧球車現階段仍由球友自行駕駛,預計明2023年初可透過遙控駕駛,第三階段才會開放無人駕駛。 透過球車平板及管理系統,管理人員可以透過螢幕了解球場狀態,以視覺畫圖表呈現各球車的即時位置及相對位置、球車出發時間及服務客戶時間的多寡、服務哪些客人、每洞時間進行多久等資訊,有助於管理者掌握目前球場內的消費情況,以有效減少塞車,降低客訴的情況。 「以前都是用工作人員的人腦去想像,現在則可以運用圖像呈現場內即時情況。讓不懂打球的人也可以從事這項工作」,廖聰哲強調,以往場控均由有豐富經驗的職業選手擔任,現在缺工又需要專業人員從事此項工作,更加難找。因此,運用數位工具取代人力,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球車平板電腦已進軍日本高爾夫球市場,設置於福岡世紀高爾夫球場 Golface的球車平板已導入國內14家球場,同時已正式進軍日本市場,獲得福岡世紀高爾夫球場青睞,將平板電腦設置在球車上,提供自動語音播報擊球策略、距離碼數、視覺化圖表顯示擊球數據等各項服務。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國境封閉,Golface運用OTA技術遠端軟體更新提供軟體更新與問題排除,使得服務不中斷,深獲日本球場肯定。 廖聰哲表示,台灣的軟體技術並不輸日本等其他國家,但仍需要更多球場支持,才能協助產業智慧化轉型。 「要協助高爾夫球場轉型,第一步驟就是要數位化」,廖聰哲指出,Golface幫助球場累積數據及資料,可以更了解客戶服務周期與擊球節奏,讓球場維持不塞車又可以服務更多客人,截至目前為止,Golface已累積2萬多支球隊、350萬張成績卡及1,000多萬筆的資料,透過所收集的資料與消費者行為,幫助球場提升管理績效、客層分群服務、降低客訴及離峰時段的行銷規劃均有相當大的助益。 Golfac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廖聰哲深耕高球智慧化服務9年,將打造台灣第一個高爾夫娛樂平台

【解決方案】7毫秒內分離人聲 洞見未來科技協助聽損者「聽說更簡單」
7毫秒內分離人聲 洞見未來科技協助聽損者「聽說更簡單」

某週四下午,下了一場傾盆大雨,然而,位於台北小巨蛋附近的洞見未來科技RelaJet台北體驗中心內,客戶預約全滿,主要是聽損人士前來試聽運用人聲分離引擎設計製造出來的助輔聽器,對於聽損人士而言,能夠有平價、輕巧、降噪效果佳的助輔聽器可用,真可謂一大福音。 「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使用者,再次聽見世界的精彩」這是同為聽損人士的RelaJet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柏儒體貼的期望,他最懂得聽損者的需求,也希望藉由洞見未來科技獨特的人聲增幅助聽技術,能夠造福更多的人。 萬元有找的輔聽器 造福廣大聽損者 成立於2018年的RelaJet,是陳柏儒與哥哥陳宥任共同創辦的公司。RelaJet所研發的多人聲分離引擎搭配高通藍牙音訊平台,將動輒8-10萬元的進口助聽器價格壓低到萬元有找,就是希望能研發平價、降噪效果佳、可運用無線傳輸連結手機的好商品。 公司成立後的前2年,主要研發多人聲分離引擎,讓降噪效果更佳,搭載上高通藍牙耳機晶片之後,音訊處理時間極短,大約7毫秒就能強化主要人聲、降低周圍噪音干擾,只需要傳統助聽器醫療標準16毫秒不到一半的時間,幾乎「零延遲」。 洞見未來科技推出平價助輔聽器,大大嘉惠聽損者 陳宥任解釋,主要是運用高通晶片的邊緣運算,加上極簡化的演算法才能做到極低延遲及聲音可以處理更好的降噪度,同時助聽器可涵蓋18個頻道,傳統的助聽器涵蓋的範圍是4-48個頻道,未來RelaJet會朝更多頻道逐步邁進。 根據統計,全球聽覺障礙者總計47億人,其中,已開發國家聽力輔具配戴率平均為30,其中以歐美國家最多。台灣有近150萬人失能性聽損,其中,中老年族群失能性聽損就佔了30,而輔具配戴率僅有10,比率相當低。 陳宥任進一步分析,輔具配戴率偏低有兩個原因,一、國際大品牌平均售價高達8-20萬元,可使用期限3年,不僅售價高、養護成本也高,讓很多人卻步;二、在吵雜環境下,噪音也被放大,使用者仍然不一定能聽得清楚,並且聲音參數無法即時、自由調整,需要常回到門市調校不是很方便。三、大部分機種無法連接手機,不方便聽損者接聽聽電話。 運用高通藍牙晶片 產品開發速度大躍進 有鑑於此,曾在聯發科擔任半導體工程師的陳柏儒負責技術研發,有法務背景的陳宥任主責公司的管理與營運,兄弟合作無間,組建團隊運用AI人工智慧演算法與晶片串接,學習數據庫內幾千小時的音檔,透過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技術,研發出低延遲、高降噪的人聲增幅助聽技術。並在2019年將此聲音處理技術整合至高通藍牙晶片,並獲得高通台灣新創競賽獲得冠軍、高通全球擴展計畫夥伴的榮譽,讓產品開發速度大躍進,2021年在台灣推出自有品牌Otoadd系列助輔聽產品,並受到市場的青睞以及有廣大聽損者的好評。 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有不同的產品設計,陳宥任表示,Otoadd具有輔聽功能的無線耳機N1,屬於頸掛式入門款,售價一副9,500元,可以一邊帶輔聽器一邊聽電話,運用手機App即可控制降噪強度及聲量大小。未來也將研發周邊配件,以符合年長者的需求。該輔聽器除了在台北、高雄體驗中心可預約試聽外,也可在PChome商城、台哥大myfone商城、樂齡網等輔具通路販售。 另一款為針對輕度到重度聽損者設計的Classic R助聽器,於2021年獲得日本Good Design設計獎,這款產品自去年底上市,對於先天性聽損者具有吸引力,用過的人都說在吵雜的環境下也能比過去聽得更清楚,也感受到藍牙連接手機通話、看影片的便利。預估此一商品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外銷海外市場。 此外,今年6月即將上市的助聽器藍牙功能二合一功能產品,大小就如同一般藍牙耳機,主力客群鎖定在意外觀的聽損者,一方面體積較小、無線耳機造型設計美觀,加上也可接聽電話,若經衛福部許可上市之後,符合資格的聽損者還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 RelaJet下一階段將進軍海外市場 以美國為灘頭堡 有趣的一個問題是,因應疫情關係,全民都必須配戴口罩,無法讀唇語,此對聽損者的影響是如何呢陳宥任表示,此時就能凸顯RelaJat的優勢了。由於每位聽損者聽力強弱不同,助聽器僅能補充到適當音量,協助聽損者聽取6-7成內容,餘3成仍須仰賴讀嘴唇及手勢。而在疫情期間,為了防疫,人人都戴口罩,口罩也讓聲音有所遮蔽,RelaJat人聲分離引擎也能校正補強,使戴口罩者的聲音分離清晰,方便聽損者辨識。 除了台灣市場之外,RelaJet下一階段將進軍海外市場,預計今2022年將取得ISO 13485醫材品質管理系統認證及美國醫療器材許可證,以美國為灘頭堡,以自有品牌或是成品貼牌方式銷售海外。 除了台灣市場之外,RelaJet住輔聽器下一階段將進軍美國市場

【解決方案】瑕疵辨識率達百分百 耐銳利科技獲面板大廠青睞
瑕疵辨識率達百分百 耐銳利科技獲面板大廠青睞

工具機生產線上,組裝的第一步有些微差池,累積公差將造成組裝工作要重來,耗時又費力,導致出貨延遲的情況將衝擊企業聲譽。耐銳利科技公司聚焦智慧製造領域,提供各式AI解決方案,運用機器學習模型傳承老師傅的經驗,在CNC加工機組裝及鑄造過程,利用AI分析產線數據,精準調校各式數據,提升生產精準度 25。 這套AI產線數據分析系統,被耐銳利科技董事長黃常定稱為「師傅40」,就是師傅加上人工智慧的最進化版,用在工具機加工廠,成效斐然。此外,耐銳利科技運用AI瑕疵檢測技術,參加經濟部工業局2021年AI新銳選拔賽活動,協助友達進行面板進階影像瑕疵檢測,正確率達百分之百,引此也榮獲大獎。 協助面板大廠友達解題 瑕疵檢測正確率達百分百 黃常定進一步說明,一般面板在生產時,邊邊角角可能會有缺陷,雖然缺陷肉眼可見,但AOI卻往往難以辨識,導致檢測錯誤率常常超過30,因此,一定要搭配人力進行複檢,才能提高正確率。然而,因應少量多樣的產品需求,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運用AI檢測確實是一個好方法。 成立於2018年的耐銳利科技,在短短三年期間,AI技術就能獲得面板大廠的青睞,實則在CNC工具機領域磨練已久。耐銳利科技總經理唐國維指出,台灣前三大CNC工具機廠希望將AI導入組裝及鑄造兩條產線,其中,在組裝產線上,為保持組裝的準確性,設計組件的每一個零件均會設計公差,在組裝時,每個元件都在公差內,但累績公差最後品檢仍無法通過,必須拆掉重新組裝,不僅耗時耗力,也造成浪費。 「進入產線之後,才知道有些師傅累積很多經驗,很會調校,經過他調校之後,正確率提高不少,速度又快。」反之,新來的工程師沒有經驗,調校時間比較久,也未必能通過品質檢測。 師傅40系統 良率從70大幅提升至95 唐國維接著表示,原本師傅在組裝時所設定的尺寸資料都記錄在紙本上,資料寫完之後就存入倉庫封存,沒有人去研究尺寸之間的關係。耐銳利協助客戶設計師傅40系統,透過人機面板,讓師傅在組裝時直接輸入所測量的尺寸及相關數據。蒐集不同師傅的數據之後,再運用AI演算法分析數據間的關係,做出AI模型,AI模型自動通知作業員要調整到甚麼樣的尺寸,品質檢測就一定會過,如此一來,良率從70大幅提升至95以上。 耐銳利科技公司聚焦於智慧製造領域,提供各式AI解決方案 唐國維補充,組裝一台CNC加工機的主軸要耗費四小時,第一步驟機器量測錯誤,包括震動、溫度,速度等超過範圍,都要拆掉重裝,又花了四小時。拆掉要如何調整,是憑藉師傅的經驗,可能一開始師傅憑經驗做了最好的組法,但錯檢率也達30,組裝又耗了好幾天。透過AI師傅協助,組裝時間只需半天,良率達95以上,省下許多時間及人力。 「運用機器學習的AI模型,綜合所有師傅的經驗蒐集在一起,提供給AI學習。第一步要數位化、第二步則是知識化,這是企業邁入轉型的重要關鍵」,黃常定認為,耐銳利科技是傳統製造業從自動化生產走向邁向數位轉型的重要夥伴。 此外,耐銳利科技另一個聚焦的產業是電梯廠領導品牌的智慧派車系統。所謂派車指的是電梯車廂,即兩部電梯以上就需要群管理。過往派車依據固定法則,如哪一台距離叫車比較近,就自動派那台電梯,一方面沒有考慮到電梯被叫太多次的派車,可能會讓其他人等待更久;另一方面過往的派車模式並無考慮大樓使用特性,造成許多浪費。例如辦公大樓,早上上班、中午休息及下午下班時段各有尖峰時間,透過AI智慧派車可以依據離峰及尖峰時段進行彈性調整,讓派車效率增加、降低等待時間,同時減少電力虛耗。 導入電梯智慧派車 提升運輸效率兼具環保功能 黃常定補充說明,就好比之前的路口紅綠燈號誌,系統已將主幹道、副幹道及小街道的停留及通過秒數寫死,現在則運用智慧紅綠燈,彈性調整等待時間,讓容易壅塞的路段更加順暢。透過AI學習使用情境,在電梯中導入智慧派車系統,會讓輸送效率提升,也更加環保。 除了導入電梯智慧派車外,耐銳利也將AI導入電梯廠的生產出貨智慧排程系統 。電梯廠常常無法準確預估客戶的電梯交期,例如,辦公大樓或賣場等必須完工到一定程度,電梯才能進工地安裝。若受到客戶工期延遲等非預期因素影響,往往造成電梯廠產閒置或是排程不易安排的窘境。 唐國維指出,一般了解客戶端工程進展者可能是業務或工務,但整體而言,出貨正確率大概只有六成左右,也就是說有四成不會如期出貨。因此,若能準確預估出貨時程,就能將產線空出來以因應急單或是其他產品生產需求。AI智慧排程系統將分析過去出貨的資料,氣候、工廠及施工端兩地距離位置、客戶信用等約20-30個參數,放入AI演算法中,可以精準預估到底能不能如期出貨。 黃常定也特別說明,耐銳利科技的機器學習非一般的機器學習,更加入傳統影像處理技術、統計學等各種運算方式,要對領域知識十分熟稔,才能作出好的AI模型,這也是公司競爭力之所在。他強調,一般SaaS平台能處理的資料十分有限,正確率頂多從7成提升至7成5,耐銳利的強項在於AI演算法及機器學習,必須再加上深厚的產業領域知識才能產出好的AI模型。 耐銳利科技從AI專案開始,逐漸深化技術,選擇從困難度高的做起,並累積經驗法則,預計在今2022年開發出SaaS服務,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逐步站穩腳跟、成為智慧製造的重要夥伴。 圖左為耐銳利科技總經理唐國維及董事長黃常定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