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 解決方案】 鼎峰智能將人臉辨識技術提升十倍效率

人臉辨識軟體運用深度學習與邊緣計算之模型壓縮技術邊緣運算的應用,較雲端運算成本大幅下降,效率更是提升10倍以上。技術已導入相關警政單位辨識嫌疑犯等應用,未來可使用於更多門禁系統、會員系統等應用,提供更多元的AI服務。

結合邊緣運算,節省10倍以上辨識時間

AI的終端需求,將越來越強烈,然而在現階段大部分的AI應用,都是將檔案傳遞到雲端,透過CPU、GPU等高端處理器運算、判斷後做出指令,未來各種平版、手機、監視器、智慧門鈴都會有人工智慧應用出現,但也會有運算資源不足、效能低落等問題出現,因此,鼎峰智能透過邊緣運算及好的深度學習演算法,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鼎峰智能研發AiBo人臉辨識軟體,運用深度學習與邊緣計算之模型壓縮技術,使IPCam可自動辨識孩童0-12歲每個笑容時刻;透過終端裝置運算,情緒偵測正確率達98%以上,相較於雲端服務邊緣運算可有效節省10倍以上拍攝與辨識時間。照片也可以透過網路上傳雲端後,運用人臉分類技術自動製作智能相簿,使用者即可將相簿傳達分享給更多親朋好友。

運用邊緣計算 減少每年400萬美元支出

透過邊緣計算不必再耗費時間將所有影像傳回雲端才能進行辨識、分類,一來一回節省了更多的儲存空間與成本,更能擴大服務至偏鄉或網路不穩定的場域。目前此項技術也已與國內大廠合作,大幅降低廠商平均每年400萬美元的雲端儲存電腦運算與服務成本。應用方面也藉由人臉辨識的真實認證,讓網路交易在便利之餘更多了一層保護;實體店面的零售業者也可以利用安全監控系統的影像分析,迅速判斷客戶身分,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品質。

鼎峰智能的產品技術目前能做到人臉偵測、識別、分類、物件偵測、視線偵測等面向,其AI深度學習技術主要聚焦於影像處理,已有的產品包括人臉解鎖與智慧相簿。例如,已跟聯電合作,判斷三角錐內,工作人員是否穿戴安全的裝備進入三角錐內,未來可擴大應用於家庭、親子餐廳、幼兒園等場域,也可使用於更多門禁系統、會員系統等應用,提供更多元的AI服務。

Deep Force鼎峰智能創辦人兼執行長陳忠偉也指出,影像在物聯網的數據類型中佔有高度比例,AI能將影像延伸出更多的價值,刺激出不同創意,進而產生未來龐大商機。

推薦案例

這是一張圖片。 This is a picture.
AI智慧健康預防計畫

赫紀有限公司到「台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台東辦事處」舉辦一場AI故事繪本的互動教學,讓兒童、老師、家長一起進入沉浸式體驗教學。 AI生成兒童繪本教材 AI學習平台 nbsp 近年來台灣社會結構的改變,加上在醫院急診的經驗中,我們常常忽略了青少年所表現出的憂鬱症狀,導致孩子們出現自傷甚至是自殺的悲劇。孩子們憂鬱的產生往往很大部分都來自於學業上的表現,家長擔心孩子未來沒有競爭力,因此給予很多壓力在學業表現不佳的孩子身上。 nbspnbsp 一個家庭兩個孩子,有著相同的基因來源,提供相同的成長資源;我們發現第二個小孩通常在課業上的表現都不盡理想,成績不好,上課無法專心,就連看漫畫、打電玩也都無法有耐心與毅力完成,到底差異點在哪裡,我們一直在探索問題是如何發生helliphellip結果發現原因是幼兒時期對學習力出現障礙而沒有發覺。因後天環境因素導致學習力出現遲緩的孩子,八成以上的家長不會承認,也沒有意願帶孩子診療,主要擔心孩子會被貼上遲緩兒的標籤,因此孩子的學習力從幼兒時期就被迫遲遲了,進入國小國中後課業加重,落後幅度更大,家長生氣,孩子力不從心,家庭爭吵增加了,家長擔心孩子學業跟不上,便開始要求孩子要去補習,如果成效不好,花錢得不到好效果,則再次發生家庭革命,這些事件的不良循環都逐漸造成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健康的種種因子。 其實孩子考不好、學不會、不喜歡學習新事物,甚至產生影響健康的心理病症,背後很大的原因其實是幼兒時期學習遲緩累積造成的。六歲前是學習遲緩治療的黃金時期,若能在黃金時期可以發現與協助輔導,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將有機會可以被改善與得到10倍成效目前產業的痛點為以下 1缺乏學習力檢測方式市場缺乏樣本數據庫比對 2傳統家長思維迷思輕中度怕被貼標籤延誤治療 3缺乏治療教材教具治療行繪本和系列課程圈乏 本計畫將研發一個國家人才發展的生根輔助系統,利用 AI 技術發展出影響人一生健康的幼兒學習力檢測系統,陪家長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從學習力檢測」開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未來,台灣所有的孩子,不論出身,都能在幼兒時期將一生健康扎好根,長大後,孩子都能成為台灣國家發展的有用人才。 nbsp 2、nbsp 計畫內提出之AI應用技術與說明: 「兒童語言能力AI分析模型」。用以對「兒童表達一件事情」的「國語使用狀況」的「量化分析」。 情境:幼教師引導孩童敘述繪本內容。AI工具解析孩童描述繪本內容所使用的語句,並透過統計演算法量化分析孩童使用的語句。 分析指標:以「句型」及「語詞」為分析指標。分析內容包括:句型正確性、語詞多樣性、語詞使用數量、語詞使用正確性。 應用:單一孩童與同儕間語言能力分布的比較分析,可提供幼教師對不同孩子提供更細緻的語言能力教學。 使用技術:中文斷詞(中文分詞)技術、中文詞性標記技術、中文句法規則分析演算法、量化分析演算法。 使用工具:中文斷詞工具、中文詞性標記工具。 nbsp 3、nbsp 預期達成之產業價值: nbsp成立學習力檢測與輔助系統,透過治療型繪本與課程與幼兒園合辦學習力養成基地,讓孩子別停留在起跑點,陪家長守護孩子健康,從檢測學習力開始為目標,以強大樣本數據庫為後盾,提供家長早期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的延緩,協助孩子找回學習力。 nbsp 4、nbsp 預期達成之產業效益(經濟效益及未來擴散性、帶動性): 透過本計畫,只要協助遲緩孩子學習力能大幅提升,孩子是國家的主人翁,自然可以幫助國家在人才發展上得到看不到但非常實際的潛在影響力。同時,學習力養成基地的目的,就是要幫孩子找回家長,以增加孩子與家長互動的時間,讓孩子可以拋去單純 3C 的單面向互動變成與家長雙面向互動。這將潛在影響被環境耽誤有潛在能力的孩子再次得到機會發揮。

【解決方案】2秒鐘完成結帳動作 Viscovery AI影像辨識助攻智慧零售
1 秒鐘完成結帳動作 Viscovery AI 影像辨識助攻智慧零售

近年來,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 已逐漸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不過,絕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由人類完成,AI 則扮演輔助的角色,因而出現了「AI Copilot」一詞,代表「由 AI 驅動的工具或助理」,旨在協助使用者完成各種任務,提高生產力和效率。 AI Copilot 的概念源自於「副駕駛」這個角色,在飛行中,副駕駛協助主駕駛員完成各項任務,確保飛行安全與效率。其實,工業革命的「機器」就開始有 Copilot 的影子,各種機器在不同領域中扮演「Copilot」的角色,輔助人類完成繁重的體力和重複性工作,大幅提升工廠生產效率,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隨著運算設備的進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影像辨識等技術的突破,AI Copilot 的概念逐漸成形。AI Copilot 的發展標誌著從「機器輔助提升到智慧輔助的轉變」。早期的機器人只能完成預設的重複性工作,而現在的 AI Copilot 則能夠學習和適應新的環境與任務,並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自身表現。這一轉變不僅改變了人機交互的方式,也為各產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AI Copilot 的應用範圍涵蓋了各個行業,包括:金融、醫療、製造、教育、零售hellip等等,無處不在。 AI Copilot 於零售業的應用:AI 影像辨識結帳 在零售業,AI Copilot 的應用已經開始展現具體成果。 以 Viscovery 的 AI 影像辨識結帳系統為例,這套系統即為 AI Copilot 模式的一種,輔助店員加速結帳,或者輔助消費者簡化自助結帳流程。 nbsp 一般的結帳方式需要店員逐一掃描商品條碼,若是無條碼的商品,如:麵包、餐點,則需店員花時間先用肉眼確認品項,再一個個輸入到 POS 結帳系統中。根據一家連鎖麵包店實測,資深店員從「肉眼辨識」到「輸入一盤 6 顆麵包的商品資訊到結帳系統」的過程,就要 22 秒的時間,新進店員需要的時間可能更多。另外,根據一家日本麵包店業者分享,培訓員工認識、熟悉商品需要 1 至 2 個月的時間。 nbsp 現在有了 AI 影像辨識技術,店員可以把「辨識商品」的步驟交給 AI,由 AI 扮演 Copilot 的角色,1 秒內迅速辨識品項,加快結帳,整體節省 50 的結帳時間,優化顧客購物體驗。而培訓員工辨認麵包的時間成本,也能因此有效縮短。 nbsp 即便是帶有條碼的商品,AI 也可以在一秒內快速辨識多個品項,相比逐個掃條碼的方式,效率更高 nbsp 而有 AI 影像辨識「輔助」的自助結帳系統,則能夠讓消費者在沒有店員幫助的情況下,順利完成購物,省去刷條碼或在螢幕上查找品項的麻煩,提升購物體驗,在缺工、找不到店員的時代,也幫助店家降低營運成本。 nbsp AI 快速辨識多件結帳商品只要一秒鐘 圖片來源:Viscovery 近來,致力研發 AI 影像辨識結帳方案的新創在各國嶄露頭角,目前已知最輕量化的解決方案就在台灣,只要在結帳櫃檯安裝一支 Viscovery 的鏡頭與一台搭載 Viscovery AI 影像辨識軟體的平板,即可與店家既有的 POS 結帳系統串接,馬上啟用。 整合方式多元,有隨插即用的作法,也有與店家 POS 整合的 API 串接方案。 Viscovery AI 影像辨識系統可與店家現有的 POS 系統無痛整合 圖片來源:Viscovery AI 影像辨識結帳的導入實例 目前 Viscovery AI 影像辨識系統已導入台灣連鎖烘焙店、新加坡中式麵店、日本仙台百貨公司商辦超商 micormarket、日本麵包店與蛋糕店hellip等等。超過 700 萬筆交易筆數,都是透過這套 AI 系統完成,辨識超過 4000 萬件商品。這些使用案例展示了 Viscovery AI 影像辨識系統在零售行業的廣泛應用,未來將持續深耕、探索零售及餐飲運用 Vision AI 的各種可能。 nbsp Viscovery AI 影像辨識系統已導入日本、新加坡、台灣,使用於麵包店、蛋糕店、餐廳、便利商店等多個場域 圖片來源:Viscovery

【解決方案】破壞式創新商模 奇翼醫電推出行動醫療裝置- 心電圖傳感器 打造遠距醫療當中最後一塊拼圖
破壞式創新商模 奇翼醫電推出行動醫療裝置- 心電圖傳感器 打造遠距醫療當中最後一塊拼圖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全球遠距醫療發展方興未艾,促使智慧醫療技術在去中心化醫療需求大增。其中,行動醫療裝置若能提供真實世界居家或院外數據供醫院使用,相信必能減輕醫師或醫療人員診療負擔,降低健保支出。為此,奇翼醫電Singular Wings Medical推出遠距醫療保健整體解決方案,結合卓越穿戴式行動醫療裝置設計、創新軟體研發、AI演算法及雲端平台服務,將成為遠距醫療當中最後一塊拼圖。 奇翼醫電創辦人暨總經理李維中David Lee表示,當時創業初衷是因為親身目睹台灣長久以追求低成本的大量生產,導致產業的價值不斷下降,舉例來說,三十年前矽谷的產值與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差不多,但在三十年後,矽谷產值在2020年年底達到14兆美金,而新竹科學園區在2021年年底還不到15兆台幣。看見矽谷對產業需求的敏銳度和破壞式創新如Uber, Airbnbhellip產業趨勢及後疫時代帶動遠距醫療服務大增,進而創造高產業價值,因此在45歲時創業,構思如何結合台灣十幾年累積產業優勢和矽谷的創新模式,決定透過醫療產業、ICT技術產業和創新商業模式整合,幫助台灣產業升級,找出全新的道路。看見台灣在醫療產業與電子電機產業一向是最菁英的人才匯集之處,相信透過兩者結合,再加上創新的商業模式,就可以有機會像矽谷看齊,做出不一樣的事業。 依據台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台灣在遠距醫療的市場需求上,分為緊急如COVID-19和特殊必要如離島或後山等地理特殊位置等兩種現況,允許進行通訊醫療診察。實際上,全球遠距醫療去中心化醫療發展正方興未艾,但對於滿足去中心化醫療的智慧醫療技術需求仍有待實現,除了醫療技術缺口,也包含看診金流、患者身分辨識、遠距問診收集,促使智慧醫療技術的推波助瀾。李維中觀察,遠距醫療去中心化醫療能成功落地,最好透過院外或居家使用,且日常生活中輕易取得的遠距醫療裝置。其中,裝置的數據是關鍵,能提供醫師可相信和應用的院外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或 Real World Evidence,才得以精進診療手段。實際上,這類型的遠距醫療裝置並不普及,導致遠距醫療照護不容易完成。另外,隨著手環手錶類的穿戴裝置增加,但這類裝置能真正能提供的資料多半不足以做為醫療用途且不容易確效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李維中表示,健康意識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對於遠距醫療裝置是正面鼓勵,相信只要有適當的商業模式,找到正確方式與醫院、醫師合作,減輕醫師或醫療人員負擔,降低健保支出,奇翼醫電必定有機會可成為遠距醫療當中最後的那一塊拼圖。 成立於2015年的奇翼醫電,其核心團隊包含來自醫工與資訊背景的年輕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創業家等22位多元化專業人才組成,共同致力打造遠距醫療保健整體解決方案,包含行動醫療裝置Beatinfor Health心電圖傳感器之硬體設計、軟體研發及後台雲端平台服務。基於心電圖ECG是人體最重要的生命徵象體溫、脈搏、呼吸和生理數據之一,其可反應出人體的各種生理變化,例如心血管健康、發炎、感染、出血、受傷或焦慮的指數變化。為此核心概念,奇翼醫電致力以穿戴式心電圖為核心技術,同時採集心電圖等重要生命徵像和環境參數,構建基於大數據、機器學習AI演算法系統和後台雲平台服務,幫助解決遠距醫療中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睡眠問題、新陳代謝疾病等特定慢性疾病。 心電圖傳感器 連續性生理數據監測 降低急性心臟衰竭病人出院後30天內11死亡風險 為實現遠距醫療服務,奇翼醫電推出整套遠距醫療保健整體解決方案,包含穿戴式行動醫療裝置-心電圖傳感器BEATINFO ECG、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 APP、AI演算法、網頁及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雲端服務平台組成。BEATINFO ECG 傳感器為 BEATINFO HEALTH APP健康雲端平台專屬配備,充飽電可連續使用 40 小時,裝置輕巧僅15g,此傳感器可透過貼片或胸帶方式,來收集使用者的心電圖、呼吸、皮膚溫度、身體動作姿態和環境參數。目前BEATINFO ECG 傳感器擁有美國、台灣專利8項,並於2017年榮獲2次德國iF設計大獎。 行動醫療裝置-心電圖傳感器可提供連續性生理數據監測 在整體技術特色上,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雲端服務平台具備連續性、遠距、即時性與動態性等四大關鍵的生理數據偵測特性。在操作上,使用者可於Android 或iOS系統下載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APP,其介面可提供生理數據狀況、健康評估報告訂購如一日睡眠評估報告或心血管健康評估報告、高強度運動測驗的心血管評估報告、第三方遠距醫療諮詢服務等功能。使用者透過貼片式或胸帶方式的心電圖傳感器搭配端雲端平台進行連續性的生理偵測,在傳輸到雲端進行進一步計算之前,所有數據都將先被去識別化處理,並可供專業數據報告供醫生判斷。必應健康BEATINFO HEALTH雲端服務平台具備強大的雜訊濾波處理能力與快速的波形識別判斷以及高複雜度雲端架構與通訊技術。為什麼雜訊濾波處理能力如此重要 因為一般醫院內的醫療器材必須要求使用者以靜態情況下完成短時間的量測,通常院外生活情境下資料是醫院所蒐集不到的,而這個資料對醫師了解病程進展與離院病人情況又顯得日益重要。因此,若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持續記錄非常微弱的心電圖信號,其實需要克服非常高的技術門檻,當這些信號經過雜訊處理之後,會先經過AI演算法判斷,才可初步的快速結論,讓使用者可即時避免某些致命的風險。雲端架構則是提供了更深一層的第二階運算,也涵蓋了商業模式架構,提供之服務模型例如使用者管理、自動報告產生、記錄保存、警報通知以及串接更多服務如第三方警急救援、第三方醫療諮詢、醫生和病人對接、看診金流等功能。 業界競爭優勢上,相較於業界手環手錶類產品,奇翼醫電的心電圖傳感器BEATINFO ECG提供精準的醫療等級量測,可連續不間斷的紀錄收集生理數據,提高任何突發性或偶發性的病徵機會。與同業的心電圖貼片比較上,則提供了即時的資料回傳與網頁版的管理工具,並且可以產出各種報告,供管理者在網頁上遠距管理大量的使用用戶。根據北醫統計,急性心臟衰竭病人在出院後30天內死亡率高達11,若透過心電圖傳感器配置於病患達30天連續不間斷的即時監控,有機會可降低部分死亡風險,同時也能大幅降低健保的支出。此外,在心血管疾病的情況下,若用戶佩戴該設備一段時間,則可獲得定期的心血管評估報告,並供醫生進行後續深入檢查。 除了心血管疾病的量測外,心電圖傳感器配置可提供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居家評估,量測中患者可從中發掘出潛在且容易忽略的心血管疾病,用戶無需在睡眠病房度過乏味的夜晚,透過心電圖傳感器的貼片和AI演算法,患者只需在家睡一晚即可收到 OSA 測試報告。如果需要,醫生可以通過任何互聯網瀏覽器遠程即時獲取患者的病情。因此,藉由心電圖傳感器穿戴服務,使用者可從量測過程中發掘出隱性且不知道的心血管疾病如猝死相關的心律不整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奇翼醫電的商業模式,以B2B2C為主,希望協助個人、醫院、企業、照護服務等單位,創造多贏格局。李維中分析,商業合作模式相當彈性化,無論是租賃或買斷方式的穿戴量測裝置,或是為降低使用者購買裝置的成本,提供以年計費的報告訂閱制,例如包含2分鐘心電圖、7日心血管健康評估、運動心血管健康評估、睡眠健康評估報告等彈性化的訂閱組合。 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解決方案 打造多對多的即時生理資訊監控平台 以預防代替診斷 除了提供給個人用戶進行遠端行動化生理數據量測,BEATINFO雲端平台,提供「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解決方案,透過網路技術,可打造多對多的即時生理資訊監控平台,病患只需配戴輕便的監控貼片,後端系統即可掌握其生理資訊的變化,以預防代替診斷,降低心血管猝死的機率。此平台提供3項功能,包含可分群分組分階層管理不同的用戶,用戶人數可達數萬人之多;可在網頁工具上即時顯示用戶的基礎生理資訊,在某些特定的預設條件被觸發時,此平台會即時發出警報;也可以在平台上回溯歷史資料,非常適合醫師在問診的時候,查看病人在院外的病程發展。 對於「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解決方案的應用上,以高強度運動為例,例如長距離的跑步與自行車、登山健行活動或出國旅行等,都需提供事前的心血管健康評估活動,以及相應的評估報告。此報告可以讓使用者與醫師分享,以利參賽者於活動前做好評估,或是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效,在事前就可大幅降低活動進行過程的意外風險。在活動過程當中,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也提供大量參與者的即時現場監控,可以在運動的當下,由後台的AI即時監測,一旦有意外發生,平台可以立即發出警報,甚至可以通報意外發生地點的GPS定位,並且在搜救時持續傳回使用者的生理資訊,爭取黃金搶救時間。 在運動監測應用上,以高爾夫球為例,該如何提升高爾夫球選手推桿擊球表現呢選手的表現和專注力通常與個人情緒穩定性有直接關係。李維中表示,藉由奇翼醫電的心電圖裝置在HRV分析,可協助判斷選手的情緒和壓力指數表現,同時有助於高球教練進行選手的選拔與訓練。 群組心血管監控系統可打造多對多的即時生理資訊監控平台 在台灣站穩腳步 邁向美歐市場 朝向數據公司目標邁進 面對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展的挑戰上,奇翼醫電在心電圖的自動判別需要大量的數據供AI演算發使用,為此,奇翼醫電必須與醫院進行合作,共同開發才能夠完成。目前公司已經與許多醫學中心與研究單位有很好的合作關係,逐一克服了這些技術瓶頸。在市場推展上,李維中表示,奇翼醫電面對最大挑戰是要與市場溝通,讓大眾了解在競爭對手的手環手錶類產品與公司的行動裝置-心電圖傳感器差異性在哪裡。相較於市面常見的手環手錶類產品以非連續性方式蒐集心電圖資料,可能需長時間非連續性資料蒐集才能看運氣的發現潛在心血管問題,奇翼醫電積極向大眾推廣心電圖在連續性偵測資料的競爭功能特性,並強調能協助很多潛在疾病的檢出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以預防代替診斷,降低不必要心血管疾病機率發生。另外,業務推動上,也希望透過法人資策會協助下創造更多業務媒合和新創募資的機會。 展望未來,李維中期許奇翼醫電能成為遠距醫療在健康穿戴裝置-心電圖服務的最後一塊拼圖。李維中表示,短期奇翼醫電希望夠在台灣站穩腳步,成為人人家中常備的醫療器材,如同溫度計、血壓計一樣。公司也不斷地在開發新的適應症,由心電圖出發,加上AI與大數據,可以應對更多的慢性疾病,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我們也陸續開發了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其他更特別的應用,瞄準的都是現代人非常有可能會遇到的年老慢性病的問題。中長期布局,奇翼醫電將進軍美國與歐盟市場,邁向國際性的公司,並持續以成為數據公司為目標,善用公司長久蒐集的數據應用,提供從新藥開發、疫苗發展等多元領域應用,以創造商機與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