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 解決方案】 隨時量體溫、防趴趴走,AI助武漢病毒隔離一臂之力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延燒,檢疫及隔離人數節節攀升,成為管理人員「不可承受的重」,司圖科技與邁特電子、愛微科、串雲科技等異業聯盟,共同打造COVID-19「居家隔離個人定位追蹤系統」,解決隔離人趴趴走、防疫追蹤的漏洞。
2020年2月12日午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方興未艾,有居家隔離者到處趴趴走,引發人心惶惶,一個個擔憂的神情埋在白色的口罩底下。而在台北舉行的一場「公有雲場域定位與監測研討會」,卻意外促成一個重要的防疫聯合陣線。
由司圖科技、邁特電子、愛微科、串雲科技等老店、新創組合而成的聯盟,共同推出COVID-19「居家隔離個人定位追蹤系統」,在隔離者的居所,無論是集中隔離處,或是居家裝設體溫監測平台,透過自動化回報過程,遇到異常狀態,立即通報,即可有效降低防疫人員奔波壓力,同時遏止隔離者輕易離開居所,以防堵防疫追蹤的漏洞。
▲居家隔離體溫關懷系統架構圖
居家隔離趴趴走 防疫手機不夠用
新冠病毒的確診人數攀升,為了有效防堵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明定,所有入境者,需施行個別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其中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必須在家中休養 14 天且不得外出,期間由里長、派出所人員等第一線人員落實每日至少兩次的體溫監測。
然而,隨著疫情越演越烈、須居家檢疫14天的民眾數量暴增,設備與人力面臨供不應求的困境。包括中央提供的2,000支定位監控手機不敷使用;負責管制的防疫人員數量有限,工作壓力卻日益升高等等,亟待透過科技工具來協助解決。
司圖科技創辦人暨CEO 林詩頎表示,COVID-19「居家隔離個人定位追蹤系統」分為硬體及軟體部分,硬體又分為愛微科的體溫貼片及串雲科技所提供的無限定位裝置(USB接收器),貼片要貼在隔離人的腋下,24小時皆可量測體溫;接收器則是將體溫資料、定位資料上傳至司圖科技的雲端定位引擎,由司圖科技進行資料判讀及追蹤體溫趨勢的變化,可精準預測該人員確診的可能性。
▲居家隔離體溫關懷系統比較圖
體溫量測+室內定位系統 降低社區感染的可能性
司圖科技於2015年正式成立,共同創辦人背景涵蓋室內定位、機器人平台、影像圖學、機器學習、雲端運算等領域。林詩頎表示,現階段不論是集中檢疫、集中隔離、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所統一發放的防疫手機GPS系統,有兩項缺點,一為解析度過大;二為無法追蹤垂直移動,也就是說,一旦隔離人到樓上或樓下串門子,或是從這個房間移到另一個房間,無法偵測出來,將大大增加社區感染的可能性。
與傳統方式相較,司圖科技的定位感測系統利用多種設備,包含光學鏡頭、光達(LiDar)、超音波等,建構如室內Google車的方式感應各個點的無線訊號,累積了大量且全面的數據,建構出精準的平面圖。簡單來說,可透過室內多個接收器所接收的無線訊號交叉比對,經由AI深度學習的方式,讓定位可突破空間限制,定位更加精準。
除了定位精準外,還可以經由分析隔離者移動軌跡及群組的移動性,追蹤其接觸史,能夠進一步掌握病毒感染途徑,提前預警,避免社區感染的可能性。
在管理端,運用電腦及大型電子看板可觀測到群體貼片(隔離人)的溫度、使用電量及訊號強度,一旦發生有隔離者離開隔離處所,會立即自動發出警示訊號,管理人員即可立即採取行動;另一方面,隔離者也可以透過手機紀錄自身體溫的變化,若有異常情況,也可以立即通知檢疫單位,進一步檢測是否確診。
▲防疫平台示意圖
這套系統從2月12日開始發想並成軍,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已在台北市、新北市約50個床位規模的集中隔離處所進行實證,執行成效不錯,未來有機會擴大到工廠、辦公室等大範圍、高風險區域的溫度管理。而在疫情結束後,此套系統也可擴充運用至急診室、母嬰病房、月子中心及長照機構。
▲隔離者體溫管理介面
在全球疫情持續延燒的情況下,COVID-19「居家隔離個人定位追蹤系統」將有機會輸出海外,成為全球市場居家隔離、醫療檢疫好幫手。
▲司圖科技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