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年 應用案例】 公廁如何靠IoT及雲端科技變乾淨、解決7成客訴,並且提昇120倍效率?

IOT智慧廁間:一個乾淨、省電、便利的新智慧廁所革命

使用六種感知器偵測衛生紙、洗手乳存量、漏水、臭味發生以及人流和廁間使用狀況偵測,搭配上NBIoT傳輸、雲端系統以及 LINE 機器人。可以大幅改善客訴、提高廁所消耗品的補給效率,加上即時的狀況通知,可以禁絕違法廁間抽煙以及提昇安全性。使用者再也不會遇到廁所濕、髒、臭,以及沒有衛生紙的窘境,體驗大升級。

走進熱門觀光區的公廁,給您什麼樣的印象?沒有洗手乳?沒有衛生紙?甚至是又髒又臭還漏水?資策會的 IoT 大數據智慧廁間解決方案,一次解決廁所不方便的問題。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截至2019年9月底為止,全台灣目前已經建檔管理的公廁數量達 4 萬 3 千餘座,而整個環保署卻只有 3 萬 4 千餘人。這麼龐大場域數量的清潔管理,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再加上高齡化社會來臨的必然,從事第一線廁間清潔服務的人員數量和品質勢必遇見前所未有的瓶頸。引入有效的服務流程以及科技的輔助,成為一個遲早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資策會在全台 20餘間 IoT 智慧廁間服務解決方案的實證案例,或許為我們解決這道難題帶來一個不錯的方向。

應接不暇的客訴、四大問題、以及資策會的三套解方

2016年,當與火車站共構的捷運松山站正式啟用後,原本使用量已經幾乎爆滿的公共廁所,面臨到爆量使用所造成的嚴重客訴。原本平均每日旅客量只有四萬人次的臺鐵松山站,就已經瀕臨服務產能的瓶頸;在連接的捷運松山站開通之後,旅客爆增為七萬人次,讓原本就已經接近極限的服務能量,完全無法應付捷運開通後新增的旅客量。

曹雪芹在小說巨著「紅樓夢」當中曾出過一個刻劃人心的經典台詞:「牆倒眾人推」,或許可以形容這個現象:各個獨立廁間的衛生紙、洗手乳總是來不及補充、洗手台骯髒以及廁間排泄物的污染來不及清理,使得廁間的客訴連連,應接不暇。再加上臺鐵松山站的公廁比捷運松山站的公廁更為靠近旅客必經要道。臺鐵松山站至此,必須站出來、面對並解決這個難題。

由於臺鐵松山站與資策會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就委託資策會協助解決這個頭痛難解的問題。

愛迪生有句名言:「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而資策會第一個要做的就是痛點分析(Pain Point Analysis),從根本面來思考問題。經過盤點客訴以及與第一線的清潔服務公司探討分析之後,發現四個問題、和三個解方:

四個問題分別是:衛生紙以及洗手乳補充不即時,洗手台潮濕以及空間內的惡臭。

而三個解方分別來對應這四個問題,分別是:1. 消耗品如衛生紙、洗手乳的精細管理。2. 服務流程中的關鍵績效指標 ( KPI )數位化,如洗手台的潮濕程度,或是空間中的臭味濃度。3. 利用物聯網( IoT )的新科技達成前面兩個解方的實作,輔佐大數據和雲端科技來達成高效益的場域清潔管理。

「技術特點以及研發過程」

六個關鍵感知器,以及 IoT 雲端主板與大數據的結合,徹底解決七成的客訴,效率也提昇了120倍

一、消耗品的精細管理

為了達成衛生紙和洗手乳的精細管理,第一步就是針對這兩個耗材研發感知器來偵測。

從 2017 年開始,資策會開始設計首款的紅外線廁紙偵測模組。該模組主要運用衛生紙使用習慣的物理特性來偵測:一般正常使用下,廁紙放在鐵桶型的支架上,它的厚度會隨著消耗而慢慢的變薄。

這個模組需要利用 PSD 位置感應探測器 (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 、 IRED 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infrared emitting diode) 以及 SPC 信號處理電路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三者的搭配,來達成有效的廁紙長度判斷,其精確度甚至達到小數點後一位。

第一次開發這個偵測模組的時候,由於沒有可以參考的設計,只好從感知器的選擇、電路板的設計規劃、感知器程式的撰寫,甚至光固化 3D 列印的外殼設計完全不假他手,全部都在資策會內完成。

廁所場域偵測器展示圖

▲智慧廁間服務實境

不過,雖然設計生產廁紙感知器的種種困難都克服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如何固定反而是讓人吃盡苦頭的一道難題。

廁所感測器展示機圖片

▲智慧廁間廁紙偵測模組

資策會團隊與我們分享:「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用熱溶膠固定,可是清潔人員每次補充廁紙的時候都需要開開關關。震動一多,沒有很牢固的固定住,結果就是掉下來。

最糟糕的狀況是在女廁:有一次有女性旅客如廁的時候,這個感知器沒固定好就掉下來了。你會不會覺得這個感知器看起來很像針孔攝影機?這東西突然在女廁掉下來,有沒有很糟糕?(笑)

還好長官支持,我們也持續研發如何固定的技術,直到最後可以成功的牢牢固定,不然這個專案早就胎死腹中了。」

感測器與 line 連動示意圖

▲智慧廁間服務手機畫面展示

後來,廁紙偵測模組上線之後,原本清潔人員巡察一次廁紙使用量就要花掉 15- 20 分鐘,後來只需打開 APP,10秒就能查完廁紙使用量。大幅提高了效率至原本的 120 倍。

既然衛生紙的消耗量解決了,下一個難題就是洗手乳的低存量偵測了。

跟衛生紙不同,洗手乳每一次補充的量不見得完全相同。由於設計的理念是希望能夠用最低價、最穩定的元件來完成這個功能,以便於未來的推廣。最後選擇了常見的霍爾感應器,將其貼在洗手乳給皂器的外殼上,來達成偵測洗手乳即將見底的功能。

原理其實很單純,只要液面低於某個百分比,霍爾感應器就可以對液面進行電磁感應而產生電壓的變化,感知器送訊號至後端的雲端伺服器,然後跟廁紙感知器一樣,由伺服器再發送訊息給清潔人員。

二、服務流程中的關鍵績效指標 ( KPI )數位化

洗手台潮濕往往就會滲水到地板上,再加上來往旅客腳上難免帶有灰塵,一旦踩過潮濕的地板,就會使得地板髒污。視覺上就會給人「這廁所很髒」的感受。然而,廁所不可能隨時都有清潔人員值守,這時就需要有專門的感知器來偵測這樣的情況。

資策會利用薄膜導電電阻的特性,當薄膜電阻表面具有液體時就會降低整體電阻值,進而改變類比訊號輸出的相關數值。如此一來,只要在容易潮濕的表面鋪設薄膜電阻即可偵測潮濕的情況。例如窗台旁邊,或是洗手台面。

不過,由於感知器較為昂貴,而且刮傷就會破壞感知器的效能,所以後來只有特定的公廁才有導入這個潮濕偵測的感知器。

另外,除了視覺上的髒污,若是公廁傳出陣陣惡臭,即便這個廁所看來明亮乾淨,仍然會被認為是髒污的廁所。

然而,臭味的偵測可沒有那麼容易解決。

一開始,為了找到這個「電子鼻」,找遍了國內外的各種感知器,結果才從日本某個專門生產各種氣體感知器的大廠產品線中找到合適的 MEMS 微機電感應晶片。

所內接著也是從這個晶片的麵包板測試、電路設計圖、以及發包出去生產,共花了近半年才完成這個感知器的設計。

除此之外,在研發智慧廁間的過程當中,陸續也接到其他的需求,如人流偵測以及使用偵測等模組的研發委託。

感測器配置於洗手台下方呈現

▲智慧廁間感測器呈現

在開發過程當中發現,部份的無障礙廁間可能在使用過後,使用者有可能不小心把門關上,燈也忘記關,所以看起來這間廁所一整天都有人佔用。然而,真正需要使用的人反而被空蕩蕩的無障礙廁所擋在門外。這個問題相對簡單,工程師找到現成的人流感應模組,將其安裝在洗手台之下,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另外,部份偏遠的公廁如梨山國家公園這一類公廁,對於環保減碳的要求上實在難以執行。由於地處偏遠,負責人員每天上班要去開燈,下班再去關燈。有些時候一整天卻沒有幾個遊客使用公廁,但所有的燈光以及設備都還是整天開啟,實在非常浪費電。

而一般市售的感應器非常呆板,只要30秒到10分鐘設定的時間一到,就關掉電源。或許在家中只有一個人使用廁所的情況,這樣的感知器已經堪用,但是動輒60坪的廁所,需要好幾個偵測器一起工作才能確保是否還有使用者在廁間當中,又是一個市面無售的解決方案。資策會只好整合多個感知器,另外在 MCU 上開發演算法,才解決這個需求。

三、IoT、雲端、大數據、以及 5G NBIoT 新科技的引入

創新的路上,總是有總總的困難等著工程人員來克服。而見招拆招的過程當中,也一步步的精鍊了解決方案,使它更便宜、更可靠、更便利。

在前述的各種感知器建置完成之後,這套系統也陸陸續續產生新的問題留給資策會來解決。例如使用者習慣的障礙、耗電問題、成本問題等等。

由 APP 改為更為貼近使用者習慣的 LINE 群組機器人

透過電信商、技術商、服務商擴散至場域的 Line 服務擴散系統圖

▲智慧廁間服務架構呈現

2017年首次完成松山車站約 60 坪的公廁佈建之時,是採用 MCU 搭配 WIFI 的通訊方式全天候監測並傳輸資料到伺服器上,在系統判斷異常之後,利用資策會寫的手機 App 通知清潔人員。

這個設計乍看之下似乎牢不可破,然而,由於現場清潔人員平均年齡 50 歲以上,安裝一個專門的 APP 反而沒人使用,第一線人員經常用沒幾天就把程式刪除。空有整套感知器在監控,卻沒有清潔人員真的使用。使用者習慣,往往是新科技導入面臨的最大障礙。

後來,做了一些使用者訪談後發現,每個公廁的清潔人員,都有一個 LINE 群組。

廁所設備 LINE 群組溝通使用圖

▲智慧廁間服務 Line 群組展示

資策會團隊提到:「既然知道他們(清潔人員)有 LINE 群組,那就好辦了!

我們一開始小心翼翼的詢問清潔人員,是不是可以邀請一個機器人”新同事”來幫忙巡察衛生紙以及判斷廁所的異常。

一開始的時候,清潔阿姨們還有點疑慮。後來發現這個機器人”新同事”很好用之後,反而很愛它。」

因為成本、環保、以及便利性問題,由 WIFI 升級成 NBIoT 通訊協定

WIFI的速度快,頻寬大。但是一個公廁裡有男廁和女廁,就要分開兩個系統來分別監控,而且每個系統都需要獨立的 4G 網路連上雲端系統。所以建置以及通訊成本較為高昂,而且耗電也比較大。

說到這裡,或許讀者會有疑問:公廁都是設置在公共空間當中,難道沒有公共 WIFI 網路可用?

資策會團隊給了我們很有深度的答案:「其實,確實幾乎每個公共空間都有 WIFI 網路可以使用,但是,與其他人共用 WIFI 容易受到干擾,而且 IoT 設備簡單,缺乏安全性控管的機制,若使用公開 WIFI ,有一定的安全風險。

因此,我們的解決方案中,還是設計封閉的WIFI通訊系統來解決通訊問題。

另外,由於一個 WIFI 基地台能夠支援的節點數量只有 20-30 個,一個有 18 個廁間的女廁就需要一組系統了。再加上隔了一個水泥牆,訊號會非常衰弱,甚至影響到訊號的穩定性。所以一個公廁設置兩套系統主要是穩定性考量而不是成本考量。」

人口密集的使用場域當中透過 WIFI 來傳輸資料到伺服器並不會太麻煩,然而,當智慧廁間系統開始被應用到更遙遠的廁間如梨山、谷關、獅頭山等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公廁,時時都要確保網路通暢,確實成為一道難題。

還好,5G 的新一代行動通訊網路當中有一個專門為了 IoT 物聯網設計的 NBIoT 窄頻物聯網通訊方式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資策會領先全台,採用國內晶片大廠的 NBIoT 晶片組開發出台灣首套針對智慧廁間設計的 NBIoT MCU 控制系統 。

這套系統除了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十分省電,只需要原本 WIFI 系統 ⅙ 的電量。最重要的是,比起傳統 WIFI 需要相對穩定的 4G 訊號橋接,這套系統的覆蓋範圍更廣,深山野嶺也都可以通訊。使得未來智慧廁間的覆蓋率,可以不受網路訊號的限制而更加廣泛。

四、「效應分析以及未來展望」

IoT 智慧廁間:一個乾淨、省電、便利的新智慧廁所革命!

隨著整套的各式感知器、雲端系統、NBIoT 以及 LINE 機器人陸續上線,帶來的好處十分顯著。

以松山車站公廁為例,從本來的應接不暇到後來大砍 70% 客訴量,巡察消耗品廁紙所需要的時間從原本的 15-20 分鐘縮短到只需要 10 秒。一旦有異常狀況發生,也從原本的不知不覺,到現今的立即通知。

有趣的是,意料之外的,這整套系統也順便也帶來了安全、以及徹底執行菸害防治法的附加好處。由於廁間只要有人佔用超過 40 分鐘,就會發出警告給清潔人員的群組。所以,一旦有使用者佔用太久,就會有清潔人員來敲門。安全性大幅提昇。

另外,臭味偵測器對於煙味也非常的敏感。由於國家公園全面禁煙,部份偏遠公廁常有旅客存著僥倖心態,溜進公廁偷抽煙。在國家公園的公廁中,臭味偵測器一旦偵測到煙味,就會播放一段菸害防治法的語音,讓旅客清楚知道公廁內抽煙可是要開罰新台幣二千至一萬元的。自從臭味偵測器安裝了之後,公廁使用者偷抽煙的情況很明顯的大幅減少。

後來,松山車站的「智慧公廁」因為克服了種種難題,而得到了交通部頒發的「金路獎」,因此而聲名大噪。從原本的客訴連連,變為各個公部門爭相參訪的模範公廁,讓承辦人多了許多帶團參訪的工作,也可以說是很奢侈的煩惱吧。

未來展望

這套系統因為 3 年的研發和場域實驗過程當中已經實證其穩定性和成本效應,目前已經成功技轉給國內的系統整合廠商。目前服創所也期待未來這套方案能夠擴展、甚至是技轉到歐美地區。

除此之外,在穩定可靠的數據流和通訊連線基礎之上,引入大數據來分析,或許可以讓人力的調配更加的精細,工作分配不均的問題可望得到根本的修正。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NBIoT 通訊系統,搭配上各種 IoT 感知器,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一些傳統上高度仰賴人力的重複性工作,也可以利用科技大幅提昇效率。

推薦案例

這是一張圖片。 This is a picture.
CCTV 智能影像搜索系統

查找某特定人物,尋找攜行李箱入廠人物進入高安區。人物及物件顏色特徵確定,人物藍黑色上衣,行李箱顏色黑色,透過CCTV 智能影像搜索系統,做物件與顏色檢索條件設定,可以成功搜尋到三段縮圖有出現關鍵標的影片,可以有效解決作業人員查找物件標的物,透過此系統查詢速度可比人工快6倍。 需求痛點 日月光高雄廠區內密布CCTV能及時監控廠區中的各個角落,但若在事件事故發生時,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可透過CCTV影像回放被找到,其背後之意涵與其中蘊藏之巨大風險自是不言而喻,而許多平時無人的區域也很容易成為治安上的死角。故如何更智能、更有效的監控占地龐大的廠區是全體半導體企業打造智慧廠區之一大重點。日月光高雄廠占地遼闊,其中有許多重要的場域需要監控人員進出以確保企業機密與員工安全。 1 自動化生產線與自動倉儲:半導體企業之自動化生產線與自動倉儲中常有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無人車高速行駛,若有廠區人員不慎誤入AGV移動區域且無法對該人員發出警告,則當憾事發生將追悔莫及。 2 材料與產品存放區域:半導體相關製程之材料價值不菲,若存放材料或產品之區域遭人入侵則有損失高價材料、產品之風險。 3 高機密管制區:營業秘密關乎半導體相關企業之核心技術競爭力,若有人員侵入高機密管制區則有企業營業秘密外洩之風險,而營業秘密安全防護一直以來都是半導體相關企業最最重視之議題。 4 卸貨碼頭區:日月光L但碼頭區常有卸貨車輛進出,若人員闖入碼頭區則有發生人車擦撞、碰撞意外之風險。甚至堆放在碼頭區待出貨的貨物有失竊以及因人員碰撞後,貨物倒塌造成損毀,因而造成公司具大的信譽、金錢損失。更進一步的造成生產出貨的不便。 異常事件發生時,如何在海量數據中,快速搜尋符合條件的關鍵影像 日月光高雄廠有許多重要的場域都需要架設CCTV為安全把關,但CCTV的數量動輒上千支、上萬支,一旦發生事件要去搜索影像時,都要用人眼一一回放查找、搜索,耗時耗力效益不彰。有鑑於現今電腦視覺的發展,遂利用AI來替代人眼回放查找。 問題情境 物件偵測 物件偵測資料來源分成兩個部份 開源資料集OIDv4、以及日月光高雄廠CCTV影像檔案。針對OIDv4中,取出符合定義的九大類別物件訓練資料,其中有二類物件未能於OIDv4中搜索到可用資料,分別為刀子與汽油桶,其餘七種類別物件皆可從OIDv4中取出可用訓練資料,此訓練資料皆已有標記。而針對高雄廠CCTV影像檔案,從中抽取部分幀(Frame)的影像,並且對欲偵測的物件進行人工標記以做為訓練與測試資料。 九大物件 顏色辨識 顏色辨識資料來源分成兩個部份網路圖像截圖、以及高雄廠CCTV影像檔案。目前並沒有找到針對顏色辨識應用的公開可下載的開源資料集,因此只能從網路蒐集圖像,於網路上搜索符合定義的九大類別物件的圖像,儲存圖像後將物件與背景分割,只保留物件的區塊,最後將圖像依照顏色做類別標記。另外針對高雄廠CCTV影像檔案,則使用物件偵測資料已標記好的bounding box擷取CCTV影像檔案中各個Frame的物件所在區塊之圖像,最後將肉眼可辨其顏色之圖像依照顏色做類別標記。針對每種物件類別皆有其專屬顏色定義,各種物件類別的顏色定義取決於此物件類別於現實生活中常見之顏色。 動態忽略免除混淆訓練 從OIDv4訓練專案的物件偵測雛型模型時,因為此資料集的每張影像中,皆只有針對單一類別做標記,但影像中有可能包含其他欲偵測之類別未被標記,故針對此種情況,訓練時會使用動態忽略之技術使其不會有混淆訓練的情況。接著使用高雄廠取出的訓練資料用來Fine-Tune雛型模型提高物件於特定指定場域下的辨識率。最終選取訓練過程中於測試集計算之損失值最低的模型做為主要物件偵測模型。 動態忽略 AI幫你看 CCTV 智能影像搜索系統主要是做為監控影像的搜尋輔助系統,可以藉由設定搜尋物件條件來加速達到從影片找出目標事件的功能,僅需定義搜尋條件,即可快速產出關鍵物件的縮圖影片並進行回放確認,縮短昔日以人工調閱案件所須時間,查找時間快6倍,前端安全單位運用此平台可強化風險管理第一道防線之自行監督功能以及早採取因應措施。

【解決方案】搭上綠能商機 華鉬實業打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 長效儲能的最佳選擇
搭上綠能商機 華鉬實業打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 長效儲能的最佳選擇

綠能是未來趨勢,必帶動未來龐大商機。而風力發電是近年全球矚目綠色能源之一,將成為我國再生能源重要生力軍、幫助台灣發電量於2025年達到20的目標,以提高台灣能源自主性。隨著國內風力發電機風機組數量和電量逐年增長,如何讓儲電設備達到安全、長效性、充放電不易衰減和永續低碳又環保的技術能量顯得格外重要,同時風機設備本身的健康檢測、保養與維修也成為風場業者關注焦點。為滿足風場客戶需要,華鉬實業旗下綠能事業部門推出長效儲能的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及風機AI預測性運維,提供100安全、長效性且可降低客戶初製成本的電力儲能設備,並透過AI預測性運維服務協助客戶降低發電度成本10,節省最多30維護保修成本。 華鉬實業成立於1998年,本業以提煉釩、鉬及稀有金屬元素等製品起家,並運用於高階鋼鐵、專業化工及特用化學品等行業,而釩更如同煉鋼的維他命可加值煉鋼的成效。其中釩、鉬相關製品為公司主力項目之一,公司看見100以釩元素為主的全釩液流電池在長效儲能上未來將是相當被看好的綠能技術主流,並且2010年以前政府已積極請法人如工研院在固態電池和全釩電池進行相關零組件材料投入研究,再加上經濟部期許再生能源在2025年發電量佔比達20目標並達15GW,基於上述考量,華鉬實業決定於2017年全力研究與投入自主開發的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的技術開發,以藉此加速2025年再生能源的達標率。 華鉬公司指出「再生能源的電源較不穩定,而台灣本身缺乏鋰資源,在鋰電池製造上幾乎80-90電池芯必須倚賴國外採購,缺乏100國內自足自給的儲能資源與技術。」同樣地,對於本身沒有天然釩礦資源的台灣是如何克服呢 為此,華鉬實業利用獨創技術,透過石化業如中油煉油廠或台朔石化製程中的廢觸媒,其中有高達10釩離子成分可提煉出高價值的釩礦資源,藉此生產出台灣100自主自製的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且不受資源影響,有效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自2017起華鉬實業已成功打造出全釩液流電解液技術,並順利通過工研院和核研所及多家國際大廠的產品驗證。 台灣在儲電能量目標於2025年要達15GW,其電力分配包含500MW於台電的自動調頻系統、500MW於E-dReg及500MW於既有或新設的太陽能電廠,以太陽能電廠的用電使用為例,主要以下午4點到晚上10點用為民生用電尖峰時段,為此,能源局特別要求台電必須加強儲能設備的升級,也因此帶動市場上對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的高度需求。另外,台灣在目前總儲備電能的建置與貢獻尚未達到100MW,距離2025年目標15GW儲電量仍差距15倍以上。 運用全釩液流電池 成功打造100安全、低碳環保又長效性儲能系統設備 相較於鋰電池的短效電力儲能,全釩液流電池的最大優勢為全球公認可長效性的儲備電能,可以長時間儲能達12小時,代表若充12小時電力,則可以釋放12小時電力。相較於一般儲能系統的計電方式也就是每日用電度數功率以千瓦為單位 x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對全釩液流電池而言,功率和小時數是各別設計,該功率又稱為電堆,是由金屬、高分子模、碳氈和石墨板等四種材料組成,而該用電時間改以電解液的量以立方體為單位來計算,因此當功率電推 x電解液的量我們每日運用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的用電度數。 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之產品特色方面,包含安全性、長效性、充放電不易衰減和永續低碳環保性等四大特色。全釩液流電池品質是100安全,由於電能是儲存在含釩的電解液中,能避免儲飽電的儲能系統造成任何易燃事故發生。在電池壽命上,相較於鋰電池的電池壽命短暫,全釩液流電池透過價數變化可高達20-25年以上電池壽命。對於儲能的充放電性能,不像鋰電池有一定充放電次數5000-600次,全釩液流電池的充放電次數是沒有限制性的。對於全球高度重視的零碳排放,不同於鋰電池有回收議題,全釩液流電池的電解液可永久使用,該電堆材料成分是環保的且可完全回收,以打造真正永續性又低碳環保的儲能系統。 陸域風機AI預測智慧運維 讓客戶降低發電度成本10 省下維護保修成本高達30 華鉬實業不只透過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備提高再生能源客戶長效儲電效能、協助客戶降低初置成本,更透過離岸與陸域風機AI智慧運維實證計畫在台電的陸域風場的場域實證,積極累積自家在AI預測性運維的技術經驗和能量。在經濟部工業局AI HUB計畫支持下,合作場域將以台電公司路域一期風場為主並提供6個月以上風機的智慧運轉數據進行分析。本次陸域風機的AI預測運維系統,採用機器學習方式,主要技術提供者來自英國British PetroleumBP石油集團的子公司ONYX Insight,該公司透過AI Hub分析軟體技術進行台電面臨的風機痛點分析,包含路域風機的發電量損失和陸域風機的關鍵零組件如齒輪箱、變槳軸承hellip在異常震動三維的振動頻率或異常溫度等狀態下進行損壞預測等報告產出。透過本次落地實證可有效協助台電降低發電度成本10,增加資產價值12,節省最多30維護保修成本。近三年ONYX Insight在全球已成功預測運維2萬台以上離岸或陸域風機,累積極高的AI模型準確率。相信透過與ONYX Insight建立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將有效輔導並加速華鉬實業的綠能事業部在邁向成為風機AI預測性運維的獨立科技服務提供者之目標與布局。 與合作夥伴ONYX insight提供客戶AI預測運維系統,包含風機發電量損失與風機關鍵零組件之損壞預測 厚植國內風機運維的基礎 以台灣為基地 拓展到東南亞風場 離岸風機AI預測性運維未來在台灣將超過300億台幣的的市場產值,儲能市場在全球更是有千億美金以上的產值,在未來公司願景,華鉬實業期許能成為釩液流電池電解液及風機AI預測性運維的獨立技術服務提供者。而長期目標,透過累積豐厚技術及實績資本,在世界各地建立釩液流電池電解液之在地供應鏈,就近供應產業需求。

【導入案例】AI嘛會煮咖啡 無人烘豆機靠AI 精準設點與培養忠實客群
AI嘛會煮咖啡! 無人烘豆機靠AI 精準設點與培養忠實客群

你早上來杯咖啡了嗎 臺灣於過去十年以來,逐漸形成一股喝咖啡的文化風潮,隨著AI技術的精進,無人烘豆機也能靠AI精準設點,同時培養忠實客群,我們來看看,這是如何辦到的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 ICO 調查,國人一年喝掉約 285 億杯咖啡,臺灣咖啡市場規模上看 800 億元,且每年約有 20 成長。 臺灣近十年來,人手一杯的「喝咖啡」文化,已成為流行的代名詞,而「咖啡」甚至以65的高比例當選為國人平日最常選擇的飲品,其中重度咖啡愛好者的族群更願意花費更高的價錢去選購符合自身口味的咖啡豆來享用咖啡。近兩三年來,越來越多無人飲品販賣店於臺灣飲品市場上問市。 無人咖啡飲品店無法快速展店,主要受到兩大問題困擾,一是客流量與機器設點位置的合適性,往往仍需憑藉人力進行評估分析;二是如何精準打入中高階咖啡愛好者市場 AI解決無人烘豆機設點合適性與培養忠實客群兩大難題 為解決上述兩大問題,協助無人烘豆機能迅速打開市場,昇銳電子擬以透過導入AI 人流計數分析與AI 人臉陌生辨識,來針對無人烘豆機的設置地點進行人潮數量計算,且歸類消費者的性別及年齡,以進行更為精準的商情分析;並提供消費者對於烘焙咖啡生豆的多重選擇,期以給予專業的咖啡愛好者更客製化的服務與貼近其需求和個人口味的一包「高品質烘豆」。 自2018年起,無人販賣店的興起,無非是因為業主想減少不斷上漲的租金與人事成本的費用支出,但在店面設點的初期評估,卻仍需花費鐘點人力費以人眼計算客流量,但人非機器,難免會有計算來店消費者與道路上經過人潮的錯誤率,而無法做到精準的即時客流分析,或甚至經過一段試營運後才進行估算是否達到設點的營運效益,以上皆會造成錯失最佳撤掉設點位置的停損時機。 昇銳電子搭配AI人流計數分析和AI人臉陌生辨識,推出無人烘豆機。 昇銳電子搭配AI人流計數分析和AI人臉陌生辨識,與帶來「黑金」風潮的咖啡進行商機結合,並且抓住臺灣眾多咖啡行家喜歡親自至量販店耐心挑選符合自身口味的咖啡生豆與喜愛去高品質的研磨咖啡廳或連鎖咖啡店之消費習慣與特點,故誕生針對咖啡豆產地、品種、烘焙方式等提供選擇的第一台無人咖啡烘豆機之新創概念。 AI烘豆機提升客戶忠誠度與物料管理效率達20 針對無人烘豆機的精進開發,昇銳電子工程師搭載AI NVIDIA 開發平台於TCNNFacenet 的基礎上進行,透過AI 將關於性別及年齡搜集之數萬張的影像資料進行樣本訓練,以針對首次選購咖啡烘豆的消費者也能利用人臉陌生辨識來簡單地歸類,藉此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並提升使用意願,並進而進行購買資訊紀錄及未來商品購買推薦以產出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便可使業主參照消費者對於不同咖啡生豆的偏好度高低,作為未來物料準備數量之依據,以降低原物料轉運及庫存問題,並提升物料管理效率達20。 再者,業主可透過放置此無人烘豆機於選定之人流匯聚率高的地段內,便能透過攝影機捕捉人潮,並針對機台擺設位置的客源是否充足,進行對於經過人潮數量的計算,進而評估消費者佇足購買機率的高低,並於短時間內分析出是否需要將機台進行移設,並可更容易地瞄準出中高階咖啡愛好者所在的最佳設點位置。 而關於無人烘豆機有專業烘焙模式介面,其針對咖啡生豆的產地來源、品種、烘焙方式(淺中深焙)、入豆與出豆溫度、轉速溫度與目標溫度等跟溫度、風速和秒數相關之選擇,提供消費者多種選項以烘焙出符合自己愛好的客製化精品咖啡豆。而若過程中業者針對機台有要進行改善的需求,工程師能配合調整韌體參數,也能協助與業主的訂單系統進行整合。 服務人員簡述無人烘豆機的操作方式 「黑金」透過AI 可更深入至咖啡廳、科學園區、商業大樓 此一無人烘豆機針對咖啡行家的客群,不僅能設點於中高階咖啡廳,以烘製相較於在量販店購買更為客製化的咖啡豆,更能在製作完成一包咖啡豆時,即時提供給咖啡廳內專業的技術店員協助進行咖啡研磨與手沖,而剩餘的烘豆也能將其帶回家之後自己沖泡與享用。在這之中也為咖啡廳帶來了附加價值,其可更加了解消費客群對於咖啡豆的偏好程度,並能推出更能吸引顧客的飲品促銷活動與進行合適的備料管理。 而除了咖啡廳,無人烘豆機也能透過AI 人流計數分析,精準設點於科學園區與商業大樓裡或附近店面,以提供其有高度飲用咖啡需求的內部員工,於辦公室也能手工沖泡的優質咖啡豆。另外,更能推出實體會員制以隨時發起選購咖啡豆之促銷活動,或不定時提出支付優惠回饋,進而吸引到新客源與培養既有顧客的忠誠度和黏著度。 智慧無人烘豆機的操作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