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年 解決方案】 致力於建立數據的超級市場 麟數據科技用實力讓品牌主買單

「就像是傳統市場很多豬肉攤,到處都可以買到豬肉,但是,處理、烹調的方式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美味」,深耕數據處理應用多年的麟數據科技(LnData)策略長謝佩芳,用簡單的方式,闡述所有人都在爭取「數據」商機時,麟數據科技的優勢所在。

數據被譽為「新時代黑金」,重要性媲美原油。隨著科技與數位技術的進步,企業取得的資料量正在迅速增長。如何煉油成金,靠得是經驗、技術與品牌主的信任度。

專注於第一方數據庫 建立銷售傳播強度指標

成立於2016年的麟數據科技專精於數據科技 (Data Technology),提供多元創新的軟體服務 (SaaS) ,並扮演市場獨立第三方的角色, 藉由多元先進的各類數據採集與串接服務,協助企業進行數據採集、數據清洗、數據治理到最後的數據應用, 將最真實且完整的數據運用在每次商業決策中,取得市場先機。

麟數據科技(LnData)策略長謝佩芳。

▲麟數據科技(LnData)策略長謝佩芳

謝佩芳表示,公司成立的初衷在於欲建立第三方廣告效益監測單位,由於品牌主廣告預算投入與效益難以評估,除了流量真實性難以驗證外,實際曝光在哪些版位、觸及的受眾等細節資料也通常較為模糊,因此必須有公正第三方進行監測,以示公平、公正、透明。同時,協助品牌主能運用數位行銷,不僅僅做最後一哩路的轉換,更能達到品牌曝光,完整建立消費者購買旅程的目的。 然而,由於廣告第三方監測的收費必須涵蓋在整體廣告預算中,且媒體也不希望被監測,目前整體臺灣市場接受度仍不高,因此,麟數據科技轉向以建立品牌主「第一方數據庫」為發展重心。

SaaS產品串接所有消費者接觸點,建立品牌第一方數據庫。

▲SaaS產品串接所有消費者接觸點,建立品牌第一方數據庫。

第一方數據庫指的是:品牌主在各個行銷管道或數位內容,以及跟消費者產生互動的節點等相關數據,透過麟數據科技特有爬搜能力蒐集之後,運用人工智慧進行分析處理,並產生出銷售傳播強度指標。 品牌企業能透過此一指標了解其商品在消費性社團內的討論程度,並做出相對應的企業決策建議,同時產出基於人工智慧的用戶行為模式分析。

謝佩芳表示,第一方數據庫也會串接品牌主的CRM系統,透過麟數據的技術,為品牌主量身打造的品牌數據心臟(Brand Data Hub),除了可有效追蹤並串聯每一個消費者觸點的數據,幫助品牌主隨時隨地與消費者進行有感互動,更可以找出社群聲量大、具指標性、又願意為品牌發聲的關鍵消費領袖( Key Opinion Consumer,KOC),成為品牌大使,並透過「出任務」活動的方式,增加會員黏著度與擴散力,將消費者變成「品牌族群」,確實達到精準行銷之目的。

CRM結合 Unified ID追蹤掌握消費者旅程

目前麟數據科技的客群分布在美妝、飲料、汽車、銀行等行業。透過顧客關係管理系統(CRM)結合社群的功能,對每一位消費者標示 ID的方式,即時掌握消費者在網頁、廣告、社群、電商等各個接觸點的意向與行為,給予品牌商最佳行銷策略。

「以往品牌主的CRM系統,大都利用Excel表製作,耗費人力,而且,品牌主找尋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動輒要花上20-30萬元,卻得不到效果」,謝佩芳表示,利用麟數據的SaaS服務,將資料數位化,不僅能夠建立並累積會員數據庫,同時可以一次找到100多位忠誠且高社群聲量的消費者,累積上述消費者對品牌的綜合效益,遠遠超過一個KOL,品牌主當然就願意買單。 同時,隨著KOC數量增加,網路社群的聲量表也持續成長,建立數據庫之後,有三大效益:

一、會員影響力有量化數據可供參考;

二、系統累積所有會員出任務的結果,以往花費大量人力統計,現在用數位工具化方式即可解決;

三、社群上品牌的口碑、分享數量會持續增加,形成正向循環。 謝佩芳表示,在推廣數據科技服務時,最大的困難在於數據要累積大約半年至一年左右的資料量,才會看到真的有意義的分析。具體作法是先跟客戶訪談,將數據蒐集的策略及渠道先行釐清。而她也坦承,真正有用的是CRM的資料,沒有互動資訊的累計數據是死的,並無任何用處。

建立數據中台為終極目標 成為數據超級市場

AI技術用於多管道且繁雜數據進來之後,如何分類分群,如何將不同數據特性抓出來,並由AI自然生成標籤加以管理。實際作業流程是:所有數據進入的管道必須先規劃好,其次是清洗數據,這一部分是最困難的,清洗後標籤化、找分類跟顯性,並開始持續優化,之後被打包出來,作為行銷活動之應用。

跨通路數據串接與累積,強化品牌數據庫應用。

▲跨通路數據串接與累積,強化品牌數據庫應用

謝佩芳表示,麟數據科技短期內將持續深耕品牌主第一方數據的累積與應用。即站在客戶角度,發展出所有消費者旅程節點的SaaS服務,解決方案從網路監測、廣告監測、APP優化、與消費者的問券系統、將服務切分成一個個獨立的SaaS工具,並以消費者為中心,貫穿整合所有數據,協助品牌主更了解消費者。 第二階段是發展數據市集(Data Marketplace),在得到消費者同意之後,去個資化所取得的數據,如投資屬性相同的投資人、坐月子婦女、糖尿病病患特徵等不同的數據庫可以進行交換或異業合作。

最終階段,麟數據期望能幫助品牌主打造「數據中台」,快速整合品牌數據資產,並在安全、乾淨、可信任的情況下交換數據,創造數據超級市場。 事實上,臺灣有越來越多的數據市集,每家有能力蒐集不同的數據,謝佩芳採取開放的態度,認為哪一家對品牌主有用,就是好的數據市集。「就如同到處都都可以買得到肉,但處理肉的方法不同,所呈現的美味不同,這就是廚師的功力」,這是謝佩芳對數據市集最貼切的神譬喻。

麟數據科技公司團隊。

▲麟數據科技公司團隊

附註:所謂的「數據中台」,其核心思想是數據共享,透過組織調整和資料倉儲、數據同步等技術方法,設計出統一管理數據來源和應用的中臺,來支援內部上百個業務應用,避免重複建置、數據指標定義不全等問題。

推薦案例

【解決方案】AI電眼取代人眼 慧演智能運用AI幫製造業做品管
AI電眼取代人眼 慧演智能運用AI幫製造業做品管

因應製造業少量多樣的客戶需求,亟待可以找到從雲端到終端的AI解決方案。慧演智能提供軟硬整合解決方案-BailAI影像檢測解決方案,來協助傳統製造業提升製程效率及產品品質,達到轉型的初步目標。 政府宣示2017年為台灣「AI元年」之後,台灣AI新創公司如春筍般林立,成立於2018年的慧演智能即鎖定智慧製造,提供AI影像分析與流程優化的平台,以深度學習的方式檢測產品的瑕疵和組裝的步驟異常,協助企業建置從終端到雲端的基礎設施,讓工廠生產端可以自動化監控,以提升製程的效率和品質。 熟悉產線品管流程 以AI影像檢測作為創業主軸 慧演智能創辦人暨執行長劉雅雯年紀輕輕,在大學畢業之後即進入製造業,在硬碟零件的塑膠射出製程擔任品管職務,「當時已經在產線上,對於生產機台的產線流程相當熟悉」,她之後轉換跑道擔任行銷企劃、接著又擔任過AI產品經理,在時機成熟之後,劉雅雯決定創業,以製造業的AI影像辨識作為創業主軸。 「企業的困難在於缺乏AI開發團隊,即使有了AI團隊,開發專案要花很多時間,至少6-12個月」深諳市場痛點的劉雅雯表示,平台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傳統製造業不需要程式開發背景的員工,也可以自行打造AI模型的平台,從遠端協助產線的故障排除及後續的系統維護作業,來幫助企業節省開發時間及人力成本。 BailAI影像檢測平台使用場景 面對市場上提供AI影像辨識的競爭對手非常多,慧演智能的技術優勢何在劉雅雯表示,現階段許多企業備有AOI光學檢測設備,但AOI光學檢測在應用上的瓶頸是,只能用於產線速度快、數量多的瑕疵檢測,而每回檢測或生產都要重新調整參數。而根據她對產業的了解,受限於AOI設備動輒上百萬元台幣起跳,大部分中小型傳統製造業,並不具備雄厚的財力,但他們又想要做自動化檢測,這就是慧演智能的機會。 劉雅雯接著表示,傳統製造業不可能養一個包括AI工程師、資料工程師、雲端架構師、終端架構工程師等專業人才的技術團隊,而慧演智能擅長於軟硬體整合,企業透過BailAI影像檢測平台,就能輕鬆解決產線上的檢測問題。換言之,客戶只需提供影像或樣品,交由慧演智能訓練模型、部署模型及系統整合,即可輕鬆使用AI技術進行產線流程優化及監測。 參加AI新銳選拔賽 組裝行為影像辨識辨識率達9成以上 舉例而言,某家連接器廠商,技術團隊只有1-2位AI工程師。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大部分作業員都在產線上,而品管及高階主管在遠端,公司欲透過遠端監控方式掌握產線實際情況。慧演智能透過工業相機拍攝產線畫面,並將AI影像分析傳送到遠端,主管及品管人員可以透過螢幕來觀察產線組裝有無錯誤,如連接器頭跟線路有沒有接好等問題。 慧演智能的AI影像檢測架在微軟的Azure雲端平台上進行作業,也會透過終端設備,如NVIDIA的邊緣運算設備放置於檢測站周邊,透過雲端到終端的整合解決方案,協助傳統製造業提升產線效能與及早發現問題。現階段慧演智能的客群包括航空、電子周邊、連接器及金屬等相關產業。 組裝產線人體行為辨識組裝流程解決方案,準確率達9成以上 為了實證技術深度,慧演智能參加經濟部工業局2021年AI新銳選拔賽活動,為光寶科技提供「組裝產線人體行為辨識組裝流程」解決方案,透過相機及AI影像辨識的方式辨識產線作業員的有效工時及無效工時,也就是透過影像辨識手的姿勢及位置,來判斷作業員的組裝行為,其精準率可達9成以上。 劉雅雯補充說明,由於電子零組件組裝工序較複雜,多以人力為主,無法以機械手臂取代,因此慧演智能在光寶的組裝站裡,用鏡頭拍下作業員組裝的流程,再針對影片進行演算法的訓練、校正,最終訓練出的模型能直接判斷組裝過程是否出現任何錯誤,以改善整體流程。 導入BailAI影像檢測平台 專案開發時間可望縮短至1個月 成立三年多以來,慧演智能累積不少專案經驗,希望能將專案經驗產品化,劉雅雯指出,將於今2022年完成BailAI影像檢測試用版,客戶可依檢測物件的精細度選擇工業相機、視訊相機,甚至於X光來擷取影像,再透過平台做影像自動標記,慧演智能會提供符合場域的AI應用模型,供客戶使用,也可以在雲端終端做推論,便於製造業上線使用。包括金屬產業、工業電腦的金屬機殼、連接器、電子周邊,機械零件,皆可利用平台進行瑕疵檢測及物件辨識。 現階段慧演智能將持續提升技術能力,累積客戶的經驗完成產品化,同時加速AI檢測落地應用,中期將建置終端雲端基礎設施,將企業AI專案開發時間從6-12個月縮短至1個月,降低企業使用時間及使用門檻。長期目標將鎖定台商聚集較多的東南亞市場,將軟硬整合AI解決方案拓展到海外市場,擴大營運規模。

【解決方案】日康科技運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 知人知面也知心 自我健康不漏接
日康科技運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 知人知面也知心 自我健康不漏接

周末早晨,居住台北的李奶奶正開心透過AI健康管理機器人的螢幕與台南的小孫女視訊通話,接著上午900外傭的手機APP跳出從機器人發送的健康管理提醒,通知李奶奶要做每日生理數據量測,李奶奶面對機器人的螢幕鏡頭,畫面即顯示李奶奶的血壓、血氧、心率、心率變異及壓力指數。機器人偵測到奶奶的血壓有點高,螢幕畫面立即跳出血壓藥品圖片,輔助外傭快速搜尋藥品,讓李奶奶的服藥更加安心。這項AI遠距健康照護應用並非未來式,正是成立10年的日康科技利用AI技術強化全方位的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提供長輩們貼心的智能陪伴、可於後疫情時代提供非接觸式生理數據量測,更可大幅降低12照護人力成本。 集結電信業和銀行產業20年豐沛技術能量的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觀察,遠距健康照護需求為必然商機,決定於2013創立日康科技ZCON, 與AI技術核心團隊全力打造全方位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並於四年前加碼設定遠距健康照護平台AI化為發展目標,重返校園於博士班專攻利用AI人臉辨識技術無接觸式偵測生理數據之研究,2年後順利取得發明專利。目前日康科技是繼以色列業者和台灣交大後全球第3家提供AI臉部辨識偵測生理數據之技術和服務創新的公司並成功導入於公司的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中。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促使銀髮族照護需求與多樣化為之俱增。另外,COVID-19推波助瀾下個人生理數據的量測需求提升,加上照護機構人力短缺下,使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更顯重要。市場對遠距健康照護的需求主要區可分為居家、社居及機構三種服務對象。透過遠距照護可提供即時的生理數據偵測並上傳雲端資料儲存,有效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 看見遠距照護需求是不可逆的居家和照護機構需求,潘宗賢觀察,遠距健康照護應該具備五大元素,分別是精準照護、精準醫療、精準飲食、精準保健與智能伴陪機器人,期待透過上述五大元素能有效串聯日康科技的健康照護產品,提供銀髮族或機構更貼心的遠距照護服務。為此,日康科技利用AI技術強化全方位的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公司產品整合為4大領域,包含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遠距心理諮商平台、AI健康管理機器人及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等多元健康照護服務。 AI臉部辨識技術 非接觸生理量測 30秒內取得數據 省去照護12人力成本 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為日康科技重要核心照護平台,有效整合公司提供給日照中心專屬量測設備如血壓計、額溫槍、安糖寶-無扎針血糖偵測,並透過日康智慧照護APP下載,協助長照機構蒐集長輩的生理數據記錄並經由藍芽傳輸將資料儲存到雲端,機構即快速獲取長輩的健康數據報表。此APP也可供長輩個人下載,透過專屬帳號密碼即可精準掌握量測與紀錄個人生理數據,同時遠端家屬也可使用長輩的帳號密碼並隨時關心長輩在機構的健康狀態及過往量測記錄。透過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目前已與台灣康復輔具及照護技術交流協會所屬8家日照中心進行合作,可大幅省去12照護人力成本,並成功服務一般居家照護的長輩達2000位。 對於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潘宗賢表示2018年就開始推廣,但當時網路心理諮商不盛行,諮商所僅要求透過LINE或視訊平台進行服務,直到前兩年Covid-19緣故,導致民眾減少外出消費,因而造成心理諮商所大量流失客戶,為此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成為諮商所開拓客群的重要服務管道。遠距心理諮商平台以APP形式提供給諮商所,功能包含Google Meet視訊,線上預約,付費金流,個案管理,帳務管理,緊急通報等服務。諮商所透過日康科技取得私人專屬帳號,即可自行掌握諮商所資料庫管理狀態如心理師的人員排班控管等。對於客戶端,日康科技貼心提供心靈優步UberPsycho APP服務,當下載APP後,客戶可透過定位即時媒合到最近距離的諮商媒合地點,以完成諮商所的搜尋,後續客人即可進行線上視訊或到諮商所完成心理諮詢需求,打破傳統空間場域的限制,滿足客戶在情緒狀態即時諮詢或心靈陪伴等需求,真正做到「Anywhere, Anytime, On-Demand Service」。此產品為符合衛生局審查通過為符合法規之網路心理諮詢平台,諮商所只需要線上申請,即可展開網路諮商服務,不用再煩惱系統建置的問題。目前遠距心理諮商平台已成功與全台18家心理諮商所進行合作。 看準智能陪伴和管家是遠端照護的重要趨勢,日康科推出全台獨創AI健康管理機人,整合硬體商並由日康科技提供健康管理的軟體服務。AI健康管理機人的服務功能,包含日康智慧照護APP之生理量測串聯日康科技自家的量測設備血壓計、額溫槍、血糖機、生理量測雲端儲存與異常數據通報、視訊遠端監控、看護工的工作提醒、用藥提醒及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功能。AI健康管理機人主要以外勞看護的家庭為目標客戶,雇主可依據照護需求優先於日康智慧照護APP設定如陪伴長輩散步、長輩吃藥或長輩臥床翻拍等工作項目及時間提醒,透過機器人的螢幕畫面或語音播放來提醒外勞看護要留意照護長輩的工作事項,當外勞工作完畢後必須於機器人的螢幕點選完成鍵,以示任務完成。透過AI健康管理機人,可協助遠距雇主有效遠距追蹤外勞看護是否如期完成每日長輩照護的工作事項。此外,雇主可透APP與AI健康管理機人的螢幕畫面與長輩進行視訊對話,更可透過螢幕畫面顯示藥品圖片,降低長輩吃錯藥的風險。 潘宗賢表示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成為重要衛生行為,結合遠距照護,日康科技推出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不同於一般市面穿戴裝置如智慧手錶或手環利用電容積脈搏波PPG對使用者進行接觸性的生理偵測,日康科技則透過遠程光電容積脈搏波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RPPG進行臉部的偵測,此方法是基於從由心跳引起皮膚反射光中的微小周期性顏色變化中提取訊號。RPPG可以粗略地描述為反射模式 PPG 的修改版本,其中環境光取代了 LED,視訊鏡頭取代了光電探測器。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以非接觸式量測,來進行影像偵測臉部血液流動的變化,本技術可以同時整合量測血壓、血氧、心率、心率變異HRV及壓力指數等五項智慧生理資訊,使用者只要面對一般webcam或手機鏡頭5秒,即可於30秒內完成偵測並顯示上述五項智慧生理指數的參考數據,並可於Android,iOS或網頁版本進行查閱。此產品對於常需出國旅遊者、出外工作者如保全業者、服務業者如計程車司機或外勞移工可達到便利的自我健康管理與量測功效,取代過往攜帶各樣生理量測設備的不便性。 目前日康科技是全世界第三家提供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的公司,此技術及服務的創新性已成功申請到發明專利。AI人臉辨識健康管理已成功與高雄某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提供該中心的會員客戶透過APP下載進行自我健康量測服務。不只是健康健檢中心,AI人臉辨識健康管理服務更與國內電視製造商合作,將開發客製Android TV APP崁入於聯網電視以提供健康量測的偵測服務。 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可快速量測並提供智慧生理數據mdash以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示範 心理諮詢AI腦波檢測設備 超前掌握客戶的心理健康狀態 在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服務方面,日康科技不只協助諮商所在疫情時期開拓全新的遠距客戶服務管道並由心靈優步UberPsycho APP快速協助客戶媒合適合自己的心理諮商所外,更成功藉由臨床落地實證提供諮商所在心理諮詢結合AI腦波設備做腦健康評估的加值服務,並取得腦力評估檢測報告,再引導客戶至適合的心理師進行諮商。 「全台每年超過230萬民眾有接受心理諮商服務,而其中約有110、也就是23萬人以上需要進一步接受精神科的治療」,加上心理諮詢師的臨床經驗與判讀不一,潘宗賢指出,如果能透過心理諮商結合AI腦波設備做腦健康評估,優先提供客戶「心理健檢」、「心理諮商」的早期預防機制,相信就能快速掌握客戶心理狀態,避免不要的憾事發生。在經濟部工業局AI HUB計畫的支持下,日康科技與5家心理諮商所合作進行場域落地實證,提供心理諮商所AI腦健康評估設備,透過AI腦波檢測,即產出客戶檢測報告包含簡易心智評估、心律評估、自律神經評估、行為反應評估、腦健康評估、神經反應評估、腦情緒評估等腦健康評估的指標。 在AI技術突破上,日康科技在腦健康評估指標上透過腦機介面 Interface 跟設備相連,傳送生理數據,並使用長短期記憶模型及卷積神經網路進行神經指標分析,透過雲端服務自動產生認知功能評估報告做為心理健檢的量化成果。此落地實證的心理健檢方案加值服務,目前已積極透過合作的諮商所拓展至全台諮商所。未來更陸續與醫療機構與健檢中心合作並創造更多商業布局。 心理諮詢AI腦波檢測設備 超前掌握心理健康狀態 在商業模式部分,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以非綁定的付費機制,個人或企業會收到日康科技提供的AI血氧偵測卡片,並透過手機掃瞄卡片的QRCode即可進行1個月內不限次數的自我健康量測,每月僅需支付300元費用,價格相當經濟實惠。另外,遠距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的收費也非常優惠,每月以帳號數量計價,僅需收取100元費用。對於遠距心理諮商平台,日康科技提供諮商所以簽年約的月租型計費方式。而AI健康管理機器人則時提供客戶買斷型的收費機制。 立足台灣放眼到國際市場 發展多元化的遠距健康服務 對日康科技而言,如何順利把產品開發出來、市場行銷及商機拓展一直是公司創業至今的挑戰。其中以公司在開發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最為挑戰,潘宗賢有感而發表示,因業界沒有前例,唯一的辦法就是回學校念書研究,所幸2年前考上博士班,研讀無數的國外期刊再整合到產品的設計開發,經歷2年心血投入才有此成果。日康科技不僅對AI強化遠距照護服務發展充滿熱誠,更相信在後疫情時代能透過AI非接觸式生理健康量測與數據參考能提供民眾和照護機構更經濟、便利快速又貼心的健康量測選擇。 在商業佈局上,潘宗賢期待在近期推廣的AI人臉辨識技術偵測生理數據產品能持續提升市佔率並開拓通路合作商機。為此,日康科技開發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允許任何應用程式所有者崁入在他們的解決方案中,並可利用SDK在Android或iOS系統設備上直接進行生理數據偵測,同時也是適用於手機、平板、智能電視或智能健康鏡等。未來日康科技將以大型健康產業為首要合作目標對象,並期待透過法人資策會協助能引薦下建立更多潛在合作夥伴。 近兩年,日康科技已積極邁向AI健康照護領域並在AI臉部辨識技術上保持 業界領先地位。面對競爭激烈的AI健康照護產業,潘宗賢表示,日康科技必須超前規劃布局,短期優先將AI人臉辨識技術偵測生理數據產品供公益宗教團體免費使用,以打開產品知名度。而中期將以大型健康產業企業如健檢中心為合作伙伴,藉由合作中大數據資料蒐集並規畫朝向客製化的健康產品服務。對於長遠發展,日康科技預計今年年底將在美國德州設立分公司並建立當地經銷通路,積極展開針對越南、中東、南美洲等新興潛力市場的商務拓展。 知人知面不知心,日康科技打破傳統利用AI人臉辨識技術30秒即可偵測到多項生理數據,洞悉個人即時健康狀況,真正達到知人知面也知心。潘宗賢表示經多年努力開發完成的AI人臉辨識偵測生理數據技術,日康科技期許立足於台灣放眼到國際市場,創造更多元化的遠距健康服務發展。 日康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潘宗賢

【解決方案】客廳化身為健身房 Uniigym矢志成為健身界的Netflix
客廳化身為健身房 Uniigym矢志成為健身界的Netflix

受到疫情所苦,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在家中防疫,然而,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天不上健身房運動,就會全身不舒服。透過優力勁聯Uniigym 所提供的「AR動滋動xUniigym」APP,有近1,000堂多元的運動課程任你選,專屬AI教練帶著走,隨行隨動想練就練,同時能記錄健身歷程,完整掌握自己的運動狀況。而為了鼓勵全民健身,共同抗疫,Uniigym近期也聯手中華電信,自即日起至6月底止,「AR動滋動xUniigym」APP開放全民免費使用30天,為全民防疫盡一份心。 成立於2019年的Uniigym,其創辦人暨執行長林煜傑有感於無論是健身場館、社區健身中心、學校健身教室等健身場所環境單調、課程單一、與教練的互動低,希望透過科技解決運動問題,讓運動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就研發第一代產品-智慧化光影律動系統,獲得運動市場的青睞。 Uniigym健身產品迭代推陳出新 打造全方位運動健康平台 Uniigym致力於以智慧化光影健身課程平台為切入點,打造從線下場館到線上平台全方位健身內容體系,獲取資料流量進一步提升變現能力。 成立三年多來,Uniigym持續研發新產品,截至目前為止,已開發到第三代產品。除了光影律動健身系統Uniicube外,還有透過台灣大寬頻及凱擘大寬頻兩大系統台、電信商的機上盒A1BOX,只要打開電視,就能將客廳變成健身房的Uniihome,進化到只要打開行動裝置,結合5G高速網路,就可以隨時隨地健身的第三代Uniicell產品。接下來,Uniigym將針對企業、政府員工,推出結合鏡頭與心率裝置蒐集用戶健康資訊並提供健康管理方案的第四代Uniicare商品。 AR動滋動 x Uniigym App產品服務特色 「Uniigym是結合Netflix和任天堂的綜合體,目標是成為健身界的Netflix」希望透過Uniigym平台上多元的運動課程來降低民眾運動的門檻,並養成全民運動的好習慣,Uniigym行銷長王淑薇說明公司的強烈企圖心,並不斷往目標前進。她表示,2021年11月與中華電信聯名推出AR動滋動xUniigym APP,短短不到半年以來,下載量已達2萬次,此一APP共有包括有氧、燃脂、塑身、肌力、瑜珈、拳擊、流行舞蹈等八大類,共近1,000堂課程可供選擇。 平台內建最新的AI體態算法 隨時監控運動狀態 AR動滋動xUniigym APP具備六大功能特色,分別是: 一 明星教練健身課程,百大明星老師進駐,隨選隨練不用預約。 二 AI即時動作比對,透過手機鏡頭捕捉身體20個骨骼點,精準比對動作正確度並提供即時回饋。 三 AR健身教練,任何環境中教練陪伴在你身邊,親自帶領練習,讓健身體驗更有趣。 四 手勢遙控介面,讓你遠端遙控各種功能,操作輕鬆不費力。 五 支援螢幕投放,手機同步投放到電視、投螢幕、擴增使用情境,沈浸式運動更有感。 六 自我數據追蹤,可完整記錄健身歷程,包含運動時數、消耗卡路里及訓練課程。 AR動滋動 x Uniigym 疫起運動守護健康TAIWAN SAFE活動介紹 最重要的是,系統平台內建最新的AI體態算法,用戶運動時,同時比對用戶與健身教練的20個骨骼點,再搭配心率帶,在螢幕上即可顯示運動期間的心率變化 ,透過科技輔助運動,保護用戶自主訓練不受傷,也協助用戶的紀錄身體能耗等,有效提高運動效率,避免運動傷害狀況。 Uniigym深耕台灣 並擴展至海外市場 事實上,Uniigym的產品是依使用族群的不同迭代進化而成,其中,第二代 產品Uniihome即將家庭客廳變身為健身房,與電視系統台-台灣大寬頻及凱擘大寬頻合作,裝設機上盒點選課程菜單,共計有1,700堂,每堂3-5分鐘的課程可以點選,老少咸宜的全家歡套餐課程適合家中阿公阿嬤、父母及小朋友,可隨不同族群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菜單。 AR動滋動 x Uniigym App 產品體驗情境示意圖 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生活型態中,在家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潮流,Uniigym互動體感健身課程,提供消費者方便經濟,隨時隨地可以運動的健康處方,不需要添購運動器材或是花費高額的課程費用,打開手機就能享受專屬的AI健身教練親身指導,提高運動的意願與頻率,對於全民樂活扮演重要的功能。 Uniigym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人工智慧雲端互動體感科技服務,搭配家中和各類運動空間,以最低進入門檻讓消費者隨時隨地享受兼具專業與休息娛樂的健身體驗,創新商業模式已獲得台灣知名上市公司南緯實業、岱宇國際等企業青睞投資,並與知名國際體育企業法商迪卡儂合作。 除了深耕台灣市場外,Uniiigym也積極走向國際市場,包括新加坡、泰國及中國,其中,預計今年2022年中會將產品上架至新加坡電信集團Singtel,讓新加坡華人及廣大海外用戶也能享受新的互動體感健身課程。 未來,Uniigym也會推出提供企業、政府員工居家的健康管理方案,即員工在運動期間,系統透過鏡頭或心率裝置蒐集用戶的健康資料,透過分析,整合,將數據與健康醫療串接在一起,達到預防醫學的目標。 Uniigym創辦人暨執行長林煜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