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認為台灣不是發展遠距醫療沃土的健康聯網資訊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徐克宇,為了公益,希望搭建偏鄉遠距醫療協作平台的善心,卻化成創業的動力。法規的鬆綁、新冠肺炎肆虐所造成的隔離,卻意外引爆遠距醫療的需求。「丞相,起風了」,徐克宇站在風口浪尖上,御風而行,開發「醫生馬上看APP」,開啟台灣遠距醫療新的里程碑。 徐克宇旅居美國20年,長時間投入創投工作,具有超過 30 年在大中華區及美國矽谷的高科技投資及管理經驗。因為美國幅員遼闊,就醫不易,因此,遠距醫療十分普遍,居家照護醫生透過電話問診,就能初步判斷民眾的病況,予以適當的診療建議。 從公益出發 台灣首創遠距醫療平台 退休回到台灣,徐克宇隨扶輪社參加偏鄉義診活動,有感於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全由義診醫生自費交通、藥品,而不同的醫生在不同的時間前往義診,資源無法分享,反造成重複問診困擾,因此,徐克宇希望透過協同平台的建置,以「公益」為出發點,推廣遠距醫療。 健康聯網資訊公司「醫生馬上看」平台,提供義診醫生免費使用系統,具備錄影、視訊、掛號及病歷等功能,現階段已有200多個醫生駐站。根據徐克宇觀察,遠距醫療有兩種模式,第一為智慧醫院,即醫療互聯網,主要以醫院為中心,目的以治療疾病為主,單線結合診所、藥局、合作的醫檢所,甚至是行動裝置業者等,由醫院整合後提供服務給病患。 第二種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互聯網醫療,所有醫療相關機構圍繞病人,醫療數據及病歷所有權屬於病患個人,而非醫院,醫生要取得授權才能取用病患資料,病患也可以取消對醫生的授權,此一方式可以翻轉醫病關係,將支配權由醫生轉回到病患身上,也有助於迫使醫生汰弱留強,改善整體醫療品質。 據統計,目前全台偏鄉地區有58個衛生所,15個離島衛生所,僅有固定巡迴醫療家醫師駐診,透過系統平台,僅需要派出護理師操作眼底鏡及相關手持式健診設備,立即取得健康報告,一旦醫生在遠端發現異常情況,可以盡速安排轉診,可以提早發生問題,及早就醫以節省醫療成本及挽救健康。 從公益出發,提供醫療創新商業模式驗證的場域,而法令的鬆綁,則為遠距醫療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讓原本被徐克宇視為「遠距醫療沙漠」的台灣,透露出發展的曙光。針對遠距醫療,衛福部在2018年5月11日正式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放寬遠距醫療之照護對象與模式,包括急性住院病患3個月內的追蹤、機構住宿式長照住民且領有醫療院所慢性處方簽、家庭醫師整合照護相關、遠距和居家照護收案對象、擬接受或已接受本國醫療機構治療的非本國籍且未參加全民健保的境外病患等,都可以利用遠距醫療的服務,接受醫師診斷。 使用遠距醫療診察或治療項目包括衛生教育、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及癒後恢復。為維護全民健康,衛福部將於2020年第二季推動「健康存摺」,旨在將健康照護及病歷數據的自主權還給民眾,與徐克宇的理念契合。 「醫生馬上看APP」主要是B2B的市場,從企業員工照護為主要客群,根據104人力銀行研究報告顯示,每年有超過10萬名主管離職是為了照顧家中長輩,造成企業人士流動,若能善用此一平台,透過三方視訊、全程錄影的方式,人在辦公室也能像親臨現場陪同雙親看病一樣,減少主管離職的機率。 外派人員也能在企業引進遠距醫療的福利幫助下,不管是外派、出差,一旦身體出現狀況,均能及時得到諮詢照護,提升企業留才的競爭力。 此外,醫生或院所也可以透過系統平台建立VIP群組,提供一定資產以上的VIP客戶專屬的居家照護。或是重症病患,隨時提供適當的醫療資源,減少醫院所耗費的成本及病患可得到更妥適的照護。 科技是遠距醫療驅動力 AI+IoT乃重中之重 徐克宇表示,科技是台灣遠距醫療的驅動力,AI+IoT更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其中,5G協助解決基礎網路問題,IoT量測裝置,取得病患包括體溫、心律、脈搏、血壓等個人生理資訊,量測裝置配合AI將可能的問題標記出來,提出問題,幫助醫生在遠端進行疾病判斷,並對症狀給予精準建議。 醫生馬上看APP系統功能模組有四種,分別為:一、通訊功能模組;包括CTI功能,即接通電話時自動帶入客戶相關資料,如病歷、病史、個人資料及IP位址等;二、HIS功能模組;三、服務支援功能模組;四、線上支付功能模組。 此一系統自2019 年4月開始為偏鄉、旅居海外人士、留學生以及出國遠遊的會員提供遠距醫療服務,現在病患無論在偏鄉還是海外,白天或是凌晨,便可透過手機視訊功能,即時取得專業醫療諮詢。徐克宇一路走來,認為創業最大的挑戰是要整合包括醫生、裝置、數據等整體生態圈的各個利害關係人,必須有方法、有策略,說服大家願意加入平台,初期提供免費資源,供醫生使用,未來將採取收取上架費的創新商業模式,使得平台上的醫生、病患、企業、裝置業者等互利共榮,建構更健全的台灣遠距醫療環境。 ▲醫生馬上看APP研發團隊 ▲健康聯網資訊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徐克宇
原本認為台灣不是發展遠距醫療沃土的健康聯網資訊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徐克宇,為了公益,希望搭建偏鄉遠距醫療協作平台的善心,卻化成創業的動力。法規的鬆綁、新冠肺炎肆虐所造成的隔離,卻意外引爆遠距醫療的需求。「丞相,起風了」,徐克宇站在風口浪尖上,御風而行,開發「醫生馬上看APP」,開啟台灣遠距醫療新的里程碑。 徐克宇旅居美國20年,長時間投入創投工作,具有超過 30 年在大中華區及美國矽谷的高科技投資及管理經驗。因為美國幅員遼闊,就醫不易,因此,遠距醫療十分普遍,居家照護醫生透過電話問診,就能初步判斷民眾的病況,予以適當的診療建議。 從公益出發 台灣首創遠距醫療平台 退休回到台灣,徐克宇隨扶輪社參加偏鄉義診活動,有感於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全由義診醫生自費交通、藥品,而不同的醫生在不同的時間前往義診,資源無法分享,反造成重複問診困擾,因此,徐克宇希望透過協同平台的建置,以「公益」為出發點,推廣遠距醫療。 健康聯網資訊公司「醫生馬上看」平台,提供義診醫生免費使用系統,具備錄影、視訊、掛號及病歷等功能,現階段已有200多個醫生駐站。根據徐克宇觀察,遠距醫療有兩種模式,第一為智慧醫院,即醫療互聯網,主要以醫院為中心,目的以治療疾病為主,單線結合診所、藥局、合作的醫檢所,甚至是行動裝置業者等,由醫院整合後提供服務給病患。 第二種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互聯網醫療,所有醫療相關機構圍繞病人,醫療數據及病歷所有權屬於病患個人,而非醫院,醫生要取得授權才能取用病患資料,病患也可以取消對醫生的授權,此一方式可以翻轉醫病關係,將支配權由醫生轉回到病患身上,也有助於迫使醫生汰弱留強,改善整體醫療品質。 據統計,目前全台偏鄉地區有58個衛生所,15個離島衛生所,僅有固定巡迴醫療家醫師駐診,透過系統平台,僅需要派出護理師操作眼底鏡及相關手持式健診設備,立即取得健康報告,一旦醫生在遠端發現異常情況,可以盡速安排轉診,可以提早發生問題,及早就醫以節省醫療成本及挽救健康。 從公益出發,提供醫療創新商業模式驗證的場域,而法令的鬆綁,則為遠距醫療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讓原本被徐克宇視為「遠距醫療沙漠」的台灣,透露出發展的曙光。針對遠距醫療,衛福部在2018年5月11日正式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放寬遠距醫療之照護對象與模式,包括急性住院病患3個月內的追蹤、機構住宿式長照住民且領有醫療院所慢性處方簽、家庭醫師整合照護相關、遠距和居家照護收案對象、擬接受或已接受本國醫療機構治療的非本國籍且未參加全民健保的境外病患等,都可以利用遠距醫療的服務,接受醫師診斷。 使用遠距醫療診察或治療項目包括衛生教育、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及癒後恢復。為維護全民健康,衛福部將於2020年第二季推動「健康存摺」,旨在將健康照護及病歷數據的自主權還給民眾,與徐克宇的理念契合。 「醫生馬上看APP」主要是B2B的市場,從企業員工照護為主要客群,根據104人力銀行研究報告顯示,每年有超過10萬名主管離職是為了照顧家中長輩,造成企業人士流動,若能善用此一平台,透過三方視訊、全程錄影的方式,人在辦公室也能像親臨現場陪同雙親看病一樣,減少主管離職的機率。 外派人員也能在企業引進遠距醫療的福利幫助下,不管是外派、出差,一旦身體出現狀況,均能及時得到諮詢照護,提升企業留才的競爭力。 此外,醫生或院所也可以透過系統平台建立VIP群組,提供一定資產以上的VIP客戶專屬的居家照護。或是重症病患,隨時提供適當的醫療資源,減少醫院所耗費的成本及病患可得到更妥適的照護。 科技是遠距醫療驅動力 AI+IoT乃重中之重 徐克宇表示,科技是台灣遠距醫療的驅動力,AI+IoT更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其中,5G協助解決基礎網路問題,IoT量測裝置,取得病患包括體溫、心律、脈搏、血壓等個人生理資訊,量測裝置配合AI將可能的問題標記出來,提出問題,幫助醫生在遠端進行疾病判斷,並對症狀給予精準建議。 醫生馬上看APP系統功能模組有四種,分別為:一、通訊功能模組;包括CTI功能,即接通電話時自動帶入客戶相關資料,如病歷、病史、個人資料及IP位址等;二、HIS功能模組;三、服務支援功能模組;四、線上支付功能模組。 此一系統自2019 年4月開始為偏鄉、旅居海外人士、留學生以及出國遠遊的會員提供遠距醫療服務,現在病患無論在偏鄉還是海外,白天或是凌晨,便可透過手機視訊功能,即時取得專業醫療諮詢。徐克宇一路走來,認為創業最大的挑戰是要整合包括醫生、裝置、數據等整體生態圈的各個利害關係人,必須有方法、有策略,說服大家願意加入平台,初期提供免費資源,供醫生使用,未來將採取收取上架費的創新商業模式,使得平台上的醫生、病患、企業、裝置業者等互利共榮,建構更健全的台灣遠距醫療環境。 ▲醫生馬上看APP研發團隊 ▲健康聯網資訊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徐克宇